衝擊4000點的戰鼓,敲響了?!
看了標題,讀者一定會問:劉博的觀點突然變了?
我沒有變,變的是上證指數——2020年7月22日,可能成為中國股市的“分水嶺”。
因為股民、投資機構最重視的人氣指標——
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式,將從今天發生歷史性的變化。
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大變化:
1、剔除風險警示股票,也就是ST、*ST股。
2、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將於上市滿3個月後計入上證綜指,其他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一年後計入指數。之前,新股上市後第11個交易日即可計入指數。
3、納入科創板和納入紅籌CDR。
為什麼指數計算方式的變化,可以帶來“分水嶺”式的效果?原因很簡單,第一,指數太重要了,可以影響整個市場的“士氣”?第二,之前指數計算方式的確有重大缺陷。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家裏開了一個賭場,每天在場子裏掛個喪氣的招牌,生意肯定好不了,即便你壟斷了“賭牌”。如果掛上吉祥的、昂揚向上的招牌,一定會有利於匯聚人氣,大家也願意來玩。 原因很簡單:
股市行情瞬息萬變,信息高度不對稱,心理因素對市場影響非常大。
錯殺和博傻,往往在市場裏出現。 所以,每個交易所在設定其指數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有利於上漲”的因素。
上證指數之所以10年不漲,沒有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主要原因是3個:
第一,大量新經濟公司遠走香港、紐約,讓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偏國企、偏舊經濟;
第二,指數設計弄巧成拙,存在明顯缺陷;
第三,雖然後來設計了一些不錯的指數,但大家只認上證綜指這個“老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創立於1991年7月15日,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它包括含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 上證指數分別於1999年、2002年,以及2007年進行過三次調整,主要內容涉及新股計入指數的時間問題。此次的修訂,為歷史上第四次修訂。
上證指數之前的最大缺陷是:在新股計入指數的時間上“弄巧成拙”。
中國股市仍然是事實上的審批制,
需要的審批的東西必然稀缺——如果過剩,審批的機關就沒有了價值
。而稀奇,就帶來溢價。這就是“審批溢價”。 為了照顧散户和機構情緒、社保基金的利益,新股IPO的價格必然偏低,留給市場一些分肥的空間。所以,新股上市一般是上漲的。而由於存在漲跌停板,所以新股往往上漲很多天。 早早把新股計入指數,有利於指數上漲。 但計入太早,指數會失真,大家也會有意見。 所以,需要確定一個計入時間。
上次修訂,參照港交所的做法,新股上市11天計入
。但問題是,港交所沒有漲跌停板,11天之後新股的價格基本就穩定了。而我們不同,我們有漲跌停板。 而且,我們的新股一般是先暴漲,然後慢慢跌下來,價值迴歸。
上交所的統計顯示:2014年至2019年,滬市共上市新股563只,上市後平均連續漲停天數為9天,217只新股連續漲停天數超過10天。
也就是説,新股11天計入指數之後,絕大多數恰恰開啓了價值迴歸之路,陰跌是大概率的。其效果是:帶動上證指數下跌,對沖了其他股票的上漲。結果上證指數很弱,易跌難漲。
本想佔新股的便宜,反而吃了新股的虧。
當然,還有披星戴月的ST股,這些垃圾們往往有一個價值迴歸的過程,也會拖累上證指數。 所以現在規定:新股要1年才能計入指數,市值能進入前十的可以走特別通道,3個月就計入指數。
而且,困擾上交所10年的一個大問題,也開始得到了解決。這就是上市公司產業老化的問題。
2017年港交所改革的時候,李小加有一個調研報告,對比全球主要交易所的“新經濟市值比重”,結果顯示納斯達克、紐交所都非常高,中國偏低。在中國三大交易所裏,深交所由於有創業板、中小板,新經濟市值佔比最高為12%;香港交易所次之,為3%;上交所最差只有1%。
隨着科創板的設立,以及中概股的迴歸,上交所的公司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再加上這次修訂指數編制方式,幾個大問題都將獲得解決。
上圖是
光大證券金工團隊
按照新編制方法,編制出來的新的上證指數。可以看出,在2015年高點的時候,如果用新方式倒推,已經超過了2007年的歷史最高點。
至於今年6月19日,舊編制方式為2900多點,按照新編制方式則超過了4000點。也就是説,今天的3330多點,則可能相當於4300點到4400點了。
所以可想而知:採用新指數之後,上證指數突破4000點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至於什麼時候能突破我也説不好,這要看很多因素——比如特朗普。
但此4000點,已經非彼4000點了。
關於新舊指數的銜接問題,上交所的解釋是:
本次上證綜合指數編制修訂的實施,借鑑國際代表性指數編制調整的做法,擬採用無縫銜接的方式進行,即指數編制方案變更生效日點位與前一交易日點位無縫銜接,生效日實時點位基於前一交易日收盤點位及樣本股當日漲跌幅計算。因此,上證綜合指數編制修訂的實施不會影響上證綜合指數的連續性,不影響投資者觀測市場行情。
不管怎麼説,指數就是“指南針”,容易上漲的指數更能匯聚人氣,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部分老股民可能會“恐高”,反而容易跑路。但決定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一定是新股民。
新的投資邏輯會圍繞着新指數誕生。在這個時代,原有的經驗可能會過時。
其實,監管層在監管的時候,也存在這個問題。
新指數的誕生,翻開了中國股市新的一頁。其背後,是國家急於啓動“印股票時代”的迫切心情。
隨着註冊制的到來,股市對散户直接炒股的淘汰,也會提速。
未來贏了指數,虧了血本,將成為常態。
但沒有人能阻止新時代的呼嘯而至。
估計接下來延長交易時間,恢復有限度的T+0也會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