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魯能集團“易主”旗下房地產業務何去何從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在明確表態“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4個多月後,國家電網完成了對房地產業務的剝離。

日前,魯能集團官網及其控股的房地產上市平台廣宇發展(000537.SZ)均發佈公告稱,根據國資國企改革有關部署,國家電網公司持有的魯能集團(都城偉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將整體轉劃至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綠髮”)。

而本次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後,廣宇發展將成為中國綠髮下屬上市公司,魯能集團仍為廣宇發展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仍為廣宇發展實際控制人。

成立於2003年的魯能集團,在此次股權劃轉前是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核心業務聚焦地產、能源兩大板塊,並持有上市公司廣宇發展76.13%股份。

魯能集團的公告顯示,中國綠髮是由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參股投資的股權多元化中央企業,三方持股比例為4:3:3。

從中國綠髮的經營範圍和註冊資本來看,其是一個投資管理公司,且註冊資本較少,僅為329.57萬元。對此,魯能方面表示,劃轉後,中國綠髮註冊資本金擬調增至400億元。

對於魯能集團“易主”後,其房地產業務的歸屬,貝殼研究院分析師潘浩表示,“劃歸中國綠髮之後,魯能集團計劃將旗下住宅開發相關業務統一整合到廣宇的平台上,內部做好資源及業務上的分配,充分發揮兩家企業的協同效應。調整後會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過渡期中將以平穩為主。”

“廣宇發展與魯能之間的地產業務繼續重組是大概率事件,魯能作為廣宇發展的母公司,兩者之間在地產業務方面存在着重疊與同業競爭,因此需要繼續推進重組。”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指出。

2010年,為規範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發佈“退房令”,要求絕大多數央企退出房地產,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其中並不包括魯能。不過,2011年國資委稱,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已從事房地產業務且規模很大,特批魯能集團和其他4家企業從事房地產業務。

隨後魯能的房地產業務快速發展,並在2017年重啓了對廣宇發展的資產注入方案。

事實上,早在2009年,魯能集團就通過無償劃轉獲得了上市公司廣宇發展的股權,並三次嘗試進行資產注入,計劃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但方案未通過證監會的審核。 直到2017年7月資產注入方案中削減了配套融資計劃,才獲批通過。

通過資產注入,廣宇發展承接了魯能集團在北京、濟南、宜賓、成都等地的項目,一躍成為全國性地產開發企業。而根據同業競爭承諾,魯能地產的其他體外資源也將陸續在上市公司平台實現整合。

按照天風證券在2017年的估算,魯能旗下未注入上市公司部分的房地產業務體量超2000萬平方米,貨值超4000億元。

根據克而瑞2017年房地產百強名單,2017年魯能實現銷售額893.7億元,排名行業21名。項目分佈於北京、天津、南京、蘇州、濟南、海口、大連等全國多個城市。

當時有業內人士認為,廣宇發展在承接魯能的地產資產後,有望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然而近幾年廣宇發展的銷售額停滯不前,2017年-2019年,其銷售額分別為271.1億元、222.07億元、229.86億元。

此外,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在2019年轉為負數,為-17.88億元。2020年一季度降幅繼續擴大,為-26.3億元,同比減少70.38%。

截至2020年一季度,廣宇發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95億元,同比減少32.2%。在負債方面,其短期借款為46.91億元,同比增加43.98%;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78.8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84.27%。

由此可見,廣宇發展的資金面較為緊張,而魯能集團也在持續對廣宇發展進行財務資助。

廣宇發展在今年1月曾披露,公司控股股東魯能集團2020年度擬向公司及所屬公司提供財務資助本金額度不超過217.19億元,期限不超過24個月,年利率不超過5.5%。

“魯能及廣宇發展在近兩年的發展一般,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未來魯能可能需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其地產業務才會有更好的發展。”一位資深機構分析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