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經濟觀察)中小微企業逆境突圍 金融紓困“雪中送炭”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中小微企業逆境突圍 金融紓困“雪中送炭”

  新華社記者吳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加大,甚至遊走在“生死線”上。逆境突圍,是經營者唯一的選擇。在此背景下,各項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貨幣金融政策密集出台,為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人在湖北老家,但通過手機App一鍵申請,200萬元的銀行貸款幾分鐘之內就到了廣州的企業賬户上!”廣州真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放晴頭一次通過線上申請貸款,高效便捷的體驗令他大感意外。

  記者瞭解到,疫情發生後,該企業逆境求生,轉向研發生產全自動核酸提取及檢測設備。但備貨、採購均需全額支付貨款,原材料成本和人工費用不斷攀升,這令企業原本緊繃的資金鍊更加緊張。得知企業的困境後,中國建設銀行工作人員主動聯繫馬放晴,指導他通過“建行惠懂你”App申請貸款,及時解決了企業轉型發展所需的流動資金。

  提升線上服務水平只是建行增強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的舉措之一。建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張為忠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建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為普惠型小微企業配置了專項的信貸規模,多次下調貸款利率,主動承擔抵押物評估費、抵押物財產保險費等。今年上半年,建行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突破1萬億元。

  在金融機構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的背後,是一系列金融政策持續“加碼”,以及金融部門不斷增強政策引導,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突圍輸送了充足的“彈藥”。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3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安排政策性銀行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發放普惠貸款,還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創設了新工具,以此引導信貸向小微企業和薄弱環節投放。

  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小微企業貸款實現“量增”且“價降”。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5.4%,增速高於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12.2個百分點;5月份,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的平均利率是5.23%,比上年末下降了0.65個百分點。

  二季度以來,企業貸款需求明顯增長,信貸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人民銀行近期對全國300多個地市進行的信貸需求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款率比去年前三季度上升了7.1個百分點。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成為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重要課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往往更關注擔保、抵押等第二還款來源,而部分小微企業缺乏房產等抵押物,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融資的便利性,抵押、擔保相關費用也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商業銀行要降低對傳統抵押物的依賴,藉助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綜合利用內外部大數據,整合相關信息創新小微金融服務,更好地對接企業融資需求。

  “不需要抵押或擔保,300萬元貸款幾分鐘就能到賬,真是雪中送炭!”談起公司不久前成功申請的一筆“減税抗疫貸”,四川古藺縣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歐洲感慨良多。疫情期間,他的公司全力為當地供給藥品和消毒用品,但因為回款週期長、墊付資金壓力較大,企業資金週轉頗為緊張。

  就在這時,當地税務部門與建行合作推出“減税抗疫貸”,以納税企業的實繳税額及減免税額為授信依據,對誠信納税的納税人提供減税、放貸雙向支持。由於納税信用評級良好,四川古藺縣醫藥有限公司順利拿到了貸款,及時緩解了資金壓力。

  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信用貸款比重較上年末提升2.8個百分點。這一積極變化離不開金融部門的引導。近期,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再次強調,要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注重審核第一還款來源,豐富信用貸款產品體系,提高信用貸款發放效率。

  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不僅需要提供短期流動資金以解燃眉之急,更要着眼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與其融資需求相匹配的融資體系。

  “當前形勢下,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要推出長期性、制度性的安排,多管齊下。”董希淼説,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激勵機制,加強金融科技運用,提高風險評估能力;同時,落實盡職免責要求,讓基層行和業務人員真正敢貸、願貸、能貸、會貸。(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0 字。

轉載請註明: (年中經濟觀察)中小微企業逆境突圍 金融紓困“雪中送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