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驚雷28天
債市驚雷28天,官方終於回應,還有三個信號。
債市驚雷
10月下旬以來,多隻債券頻頻爆雷。
從瀋陽盛京能源兩隻存續PPN違約、青海國投永續延期,到華晨私募債違約、紫光集團不贖回“15紫光PPN006”,再到永煤實質性違約。一連串的信用風險事件令信用債投資者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雷。
10月23日,華晨集團旗下的“17華汽05”債券出現違約。
11月10日,永煤控股因流動資金緊張,“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本息金額共計約10.32億元。
11月12日,紫光集團存續債全線大跌30%左右,三隻債券盤中二次臨停,百元面值債券報價僅14元。
清華控股存續債“16清控02”跌27%。
直到昨天,華晨集團宣佈破產重整,並被立案調查。
以華晨為開頭,債市驚雷至今已28天。分析稱,華晨和永煤開了一個很壞的頭,這兩家非常意外的惡意違約,推倒了違約的多米諾骨牌,讓整個市場對信用債的信心直接崩潰
華西證券分析稱,本次信用事件梳理——多起獨立事件聚集引發的風險偏好及情緒異動:
1)11月10日,YM未能按時兑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成為本輪信用債市場情緒突變的導火索。
2)11月11日,在財報數據改善且無明顯事件衝擊的情況下,聯合評級將WQ集團兩隻債券評級由AAA下調至AA+,引發市場對經營狀況的猜想;同時,同業開始討論國企逃廢債行為的學習效應,擔心被其他同類型企業效仿,悲觀情緒進一步發酵。
3)11月12日,在沒有新的信用事件發生的情況下,市場開始進一步將近期密集發生的信用事件加以聯繫,風險偏好變化開始進一步向其他信用債傳導,部分與YM、HC、青海模式具有相似點的信用債也開始遭到市場的拋售,恐慌情緒橫向蔓延;部分債基因持有違約債券導致淨值下降,遭遇份額贖回,開始通過拋售高等級及流動性較好的債券及在資金市場拆入資金的方式應對贖回壓力。
實際上,今年以來,債券違約情況已有所好轉,前三季度總體違約率和違約規模均較前兩年有一定改善。
但10月以來,多個國企、城投債券違約,這些新增違約主體單體規模較為龐大,違約率和違約規模快速上升。
地方國企等債券違約對區域融資頗有影響。根據開源證券統計,2014年至2020年10月末,全國有175家發行主體合計觸發信用違約600餘起,累計違約金額達5600億元。按地域分,北京、廣東、山東、江蘇及遼寧的違約案例較多;按企業性質分,民企的違約概率更大;按行業分,商貿、機械設備、化工的違約主體數量相對較多。
其表示,一旦違約事件推高了地區利差,地區利差再回到原點需要很長的時間,但這些違約對各自的行業利差反而影響不大。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相較於其餘融資方式,債券融資更便捷、發行成本更低、對抵質押品的要求更少。債券融資的上述特質來源於其過往較低的違約率以及有序的違約。
事實上,在主管部門的呵護下,信用債市場一直有序運行。但最近一段時間,個別AAA級主體的違約破壞了之前的有序性,其結果是提高了債券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和難度,降低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
官方發聲
20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債券違約事件迎來重要節點。當日證監會發布消息,證監會對華晨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
近期,華晨集團有關債券違約,引起市場關注。證監會已依法對其開展專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20日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證監會表示,證監會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同時,將繼續維護和發揮好債券市場正常功能,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合規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發展。下一步,證監會將依法做好監管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嚴格監管,促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同日,上交所對招商證券出具監管警示函,對招商證券予以書面警示。上交所查明,招商證券在“17華汽05債”的受託管理過程中,存在未能及時履行受託管理人信息披露職責、未能有效履行受託管理人信用風險管理職責的違規行為。
另據新華社消息,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着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更重要的是,11月20日,上交所就近期債券市場風險事件進行了答記者問。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後續上交所將通過加強自律監管、加強風險監測排查、形成監管合力等舉措,進一步加強公司債券風險管理和推進違約處置工作。
“今年以來,上交所債券市場違約風險總體呈收斂態勢,新增違約主體減少,債券違約率保持低位,信用風險總體可控。但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和新冠疫情影響,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個別企業發生債券違約,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稱。
一是加強自律監管。上交所對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將依法依規採取監管措施,嚴肅處理,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風險監測排查。落實公司債券風險監測機制,加強相關行業、地區存在個別風險隱患企業的風險排查,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督促化解處置。
三是形成監管合力。加強信息溝通,加強跨市場監管協同,督促發行人、中介機構落實風險管理責任和化解處置風險。
公司債券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對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上交所落實公司債券註冊制要求,在應對疫情影響、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今年1月至10月非金融企業在上交所發行公司債券2.45萬億元,支持了企業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
關於下一步,上交所稱,該所將落實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持續完善公司債券發行和交易制度,加強信息披露,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引導投資者加強市場分析研判理性投資,壓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建設高質量的公司債券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三個信號
根據《智谷趨勢》分析,在這場信用風暴中,將會看到中國經濟出現三大調整信號。
第一大信號,開啓“國企違約”的常態。
這一波國企違約的苦果,是4年前那波盲目加槓桿“暴富”之後吞下的。
目前為止造成最直接衝擊,一個是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一個是地方的公信力下降。
信用風險正在重新定價,整個債市遭遇拋售潮,煤炭類企業、部分AAA國企的債券價格大跌,有些還不得不取消債券發行,債券基金也顯露出幾分恐慌贖回的情緒。企業信用分化,弱資質國企短期內融資成本不斷升高。
另一方面,這些惡性違約事件無疑讓部分地方公信力受到影響,區域內弱資質國企遭殃。包括上週在“青海模式”的市場傳言中,雲南城投債遭遇拋售。
以後,區域的分化還會體現在信用的加速分層,越富裕的頭部區域越容易融資,發展越快,道理很簡單,錢生錢。而信用不好的地方,要怎麼借到資本來發展,會變成難題。
第三大信號,控槓桿和穩貨幣,是接下來的趨勢。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吹風了兩個觀點,引發市場的關注:
一是債務週期與經濟週期錯位,應堅決降槓桿以防債務破滅。
他認為,以往債務週期的“積累、危機、衰退、復甦”對應經濟週期的“繁榮、衰退、停頓、復甦”。現在債務週期右移,與經濟週期錯位,債務的“積累”對應經濟的“衰退”。而債務率的高企使得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空間縮小,應堅決降槓桿以防後期出現債務破滅風險。
二是已經到了研究寬鬆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
依據是中國在經濟復甦上走在前面,但退出的節奏也要掌握好,必須要早研究。
中國一邊要防止債務失控,一邊又要防止寬鬆帶來的通脹。這是個不小的任務。
當然,高層的戰略佈局已經越來越清晰,安全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發展的前提。自然也會有前瞻性的對策應對國內、國際的局勢變化。
隨着經濟佈局的深化調整,中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會加速形成。這是中國應對一切局勢變化的底氣。
資料來源:網易財經、中國基金報、上海證券報、智谷趨勢、新華社、第一財經、e公司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