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至今,香港的生物科技指數(中華香港生物科技指數)漲幅已近翻倍,A股的相關指數漲幅甚至一度高達240%。然而,近期,生物科技龍頭股君實生物卻深陷不良反應、研發實力及股權結構等質疑,此外,3年累計虧損超過5億元,核心產品仍在研的艾力斯上市,更是將“神藥”公司徹底放在了聚光燈底下。那麼,針對一些沒收入沒盈利沒核心產品,單純靠着所謂的仍在研究的“神藥”獲取高昂估值的公司,究竟是陷阱還是餡餅?
在宣傳片中,艾力斯董事長及實控人杜錦豪表示,艾力斯是專注研發小分子靶向藥,只要圍繞非小細胞肺癌領域開發優勢產品,未來公司將通過自主研發、合作研發、產品引進等多種形式豐富產品管線,打造民族品牌,造福全球病人。
過去3年,艾力斯累計虧損超過5億(2020年三季報顯示,再虧2億),每年收入僅幾百萬,嚴重入不敷出。然而這並不影響這家公司每年大比例的分紅和高昂的研發投入,過去兩年公司累計分紅近3億,研發投入近3億,即便如此,創始人夫婦合計控股仍高達54%,這背後正是其高昂的估值和多輪融資助力。
非小細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藥被公司和投資機構給予重望,也正是這款在研核心“神藥”讓其估值水漲船高。然而,這款藥品目前仍處在三期臨牀試驗,即便按照公司預計2020年下半年能夠上市,後續銷售也存在不確定性。
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藥的投資風險主要有兩個,第一個類型的風險叫研發風險,你的產品未必能夠最終實現上市,因為做創新藥永遠是有成不了藥的可能性的,成不了藥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第二個風險叫做企業運營和營銷風險,前段時間看到君實生物和信達生物,其實它們當年在產品研發的過程當中,都是認為抗癌藥PD1能夠賣到,比如説一個病人一年幾十萬一個療程,實際上真正上市銷售之後,由於市場競爭和醫保局集採的影響下,PD1最終可能人均支出只有幾萬塊錢一年,市場價值大幅萎縮。
也就是説,這款仍處在試驗的“神藥”能否上市以及上市後是否真能取得預期的銷售,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此外,記者發現,實際上這個藥也並不是市面上唯一或獨家,已經上市銷售的同類競品都出自大藥企,而且還有多個同類藥物處於臨牀試驗階段。
王海蛟提供的國際數據顯示,同類抗癌藥的同一個靶點藥,第一個上市的產品能夠佔到銷售收入的50%或者40%,第二個上市的公司只能拿到銷售額的20%到30%,第三個同類的上市公司就只能夠拿到可能第二名的一半,而第4名、第5名就基本上不具有投資價值了。此外,即便新上市能夠提供較大的先發優勢,然而,小公司在營銷上會處於相對弱勢。
當然,老齡化和癌症逐漸向慢病管理的方向發展,所帶來的醫藥領域的投資機會的確是一個確定性,然而同樣也引發了資本的聚集和巨頭的激烈競爭。記者也和多家投資機構交流,發現投資這個行業需要細到看每個產品管線,看產品的前景,看上市的可能性,看銷售的能力,團隊的研發實力等等,創新藥和生物醫藥投資是個高度波動和不確定性的投資標的,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