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鉅虧7.46億,閉店28家!邱淑貞老公經營的潮牌鼻祖也扛不住了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公司5年來首次虧損,史上最差業績,潮牌“鼻祖”I.T集團也頂不住了!

香港潮牌I.T集團近日公佈了2019/2020財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集團年度營收77.19億港元,同比下降12.6%;毛利為47.34億港元,同比減少16.1%;淨利潤則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虧損約7.46億港元。

對於本次虧損,I.T集團對外回應道,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其實體店業務遭到重創。

白手起家,迎娶女神邱淑貞

公開資料顯示,I.T集團的“I.T”是“Income Teame”的簡稱,本意為“賺錢的團隊”。其創始人沈嘉偉白手起家一路走到今天,他的經歷也很傳奇和勵志。

1968年,他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學還沒畢業後就輟學打工。據傳,他靠賣水貨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8年,沈嘉偉和妹妹沈秀惠在香港銅鑼灣伊麗莎白大廈開設I.T公司,成立之初僅是一間約200平方尺的小店,原名“GreenPeace”。

公司主要業務是,蒐羅世界知名時裝品牌,以前衞、時尚聞名,堪稱潮牌界的“鼻祖”。

I.T品牌進一步走進大眾視野,品牌知名度有質的發展,還要從1999年,沈嘉偉迎娶“宅男女神”邱淑貞説起。

婚後,邱淑貞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不僅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親自出任形象代言人,還多次奔赴歐洲、日韓等地為公司挑貨,而她精心挑選的服裝很受消費者喜歡,妥妥的“帶貨王”。

她還邀請著名影星張曼玉擔任設計師,雖然她沒有任何設計經驗,但其自創品牌深受年輕人喜歡。

這都大大的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為其進軍內地市場打好了基礎。

2002年,I.T集團進軍內地,依靠眾多時尚品牌授權和多個自有品牌,開始迅速擴張。2005年3月,沈嘉偉帶領公司登陸港交所。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據傳,邱淑貞為了幫助I.T集團上市,曾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積蓄。而沈嘉偉也沒有虧待她,上市之初就分給她25%的股份。在集團股價的巔峯時期,她身家一度超過20億港元。

I.T集團不僅同時代理了300多個時尚潮牌,此外,還擁有b ab、Izzue、5cm、A Bathing Ape等20多個自有品牌。

2012年2月,公司在香港開設的店面總數多達266家,全部為自營店。在內地,I.T集團所有的自營店與授權店也有295家。

可見,它的發展模式依舊是重資產模式,需要自己承擔高昂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等。或許沈嘉偉意識到這種發展模式的弊端,早在2011年的年報會議上,沈嘉偉透露,他已經有意改變高速擴張門店的做法。2014年前後,在香港,平均每年關閉15家門店。

此後,I.T集團便集中馬力,開拓內地市場。截至2019年8月31日,I.T集團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多達834家。

疫情突襲,閉店、裁員、降薪……

為了保持品牌的“年輕化”,持續吸引消費者,I.T集團也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方式。

2017年,I.T集團簽約明星吳亦凡出任全球代言人。

2018財年,I.T集團營收達到88.32億港元。雖然營收一直在增長,但仔細研究發現,它的淨利潤增幅明顯放緩,只有4.4億港元。

這次疫情,直接暴露了I.T集團“致命的”弱點。

它過於依賴線下實體門店,疫情突襲,消費者閉門不出,紛紛選擇線上購物,電商經濟也出現了直播帶貨等新的發展方式,直接導致了實體門店業務遭受重創。

除了關閉門店,I.T集團還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及減薪。截至目前,I.T集團全球店鋪數量還有800多家。

其實,早在2001年,I.T集團就涉足線上業務。雖然抓住了電商的先機,但幾乎All-in線下門店,錯過佈局線上的黃金時期。疫情爆發,直接讓I.T集團接下來的發展變得很被動。

為了“求生”,它還在苦苦掙扎着。今年3月,公司官網罕見的進行了超大力度促銷活動,最高折扣達3折;6月1日-6月10日,再度推出“年中促銷”活動。但結果並不理想,並沒有出現預期的搶購熱潮。

可見,為了吸引消費者,I.T集團也是拼了!

後疫情時代,I.T集團能否再度抓住機會,扭虧為盈的同時,找到新的發力點,是它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明星入局的潮牌市場,前景如何

和20年前相比,現在內地年輕一代消費者獲取潮流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渠道越來越多元。

小紅書、微博、抖音短視頻的等帶貨渠道越來越多,直播帶貨爆發式的發展,都在消解着人們的信息差。

據《2019中國潮流消費發展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全球潮流市場成交規模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2017年已達2000億美元。這足以説明,潮牌的背後已經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

90後、95後甚至00後逐漸成為各大潮牌的主要消費羣體,據麥肯錫發佈的《2019年度全球時尚業態報告》分析,中國年輕人2019年在潮牌上的花費在350億至380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時尚市場。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近年來,各大明星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紛紛入局潮牌市場,企圖分一杯羹。

比如,陳冠希的CLOT品牌,從2003年發展至今,甚至還上了紐約時裝週,進軍國際市場;李晨潘瑋柏聯手打造的MLGB品牌;余文樂的雅痞工裝Madness;劉嘉玲的黑白朋克hardy hard……

作為新生代偶像,他們的迅速入局,給潮牌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潮牌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雖然是萬億級市場,但潮牌終歸是門生意。有很多紅極一時的潮牌,現在也銷聲匿跡。

比如,曾經憑藉誇張印花紅極一時的紐約潮牌Hood By Air,在2017年今年4月6日宣佈品牌停止運營;創立於2006年的塗鴉風格潮牌Original Fake,在2013年結業;Pyrex這個品牌,前後只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審美口味更新迭代的更快。如何快速抓住消費者眼球,持續打造出像Superme一樣的爆款,引領時尚,是每個潮牌都應思考的問題。

無論對I.T集團,還是各大明星自己的潮牌品牌來説,未來的發展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正因前路未卜,潮牌市場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才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