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美診斷核心設備依賴外購,IPO前夕分紅10億被指“圈錢”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黃祐芊

身處技術密集型行業,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營業規模僅約為行業均值的1/10,不專注於產品研發,卻在IPO前夕分紅逾10億元。

6月8日,上交所科創板官網顯示,科美診斷IPO申請獲受理。該公司計劃募資6.35億元,其中4.74億元用於新建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基地,1.6億元用於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產品研發,1.07億元用於LiCA試劑與配套儀器研發,5332.81萬元用於LiCA試劑與關鍵生物原料研發。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目前科美診斷核心產品配套的儀器均通過外部採購獲取,且主要集中在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一供應商。後者與科美診斷副總經理、董事有着密切聯繫,但招股書並未對此進行披露。此外,該公司IPO前夕分紅逾10億元,最大受益者為該公司實控人李臨,頗有上市圈錢的嫌疑。

科美診斷成立於2007年5月10日,主要從事臨牀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傳染病標誌物、腫瘤標誌物、心肌標誌物及炎症等的檢測。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臨,通過間接方式持有科美診斷35%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該公司自設立以來,始終聚焦化學發光業務,重點發展傳染病、腫瘤等主流檢測領域的化學發光產品。

自成立至2016年期間,科美診斷主要基於酶促化學發光技術平台,自主研發創新開發CC系列產品。該產品性能優異,HIV 抗體檢測試劑等診斷試劑在國家疾控中心組織的診斷試劑臨牀質量評估中,敏感性與特異性均達到較高水平。

2015年10月,科美診斷控股股東CDMC完成對博陽開曼的收購,2017年1月,科美診斷完成對博陽生物的收購。通過收購博陽生物,科美診斷拓展了光激化學發光免疫技術平台,公司業務重心有所調整。即在維持CC系列產品的基礎上,着力開發LiCA系列產品。

科美診斷IPO基本信息如下。

一、 核心設備依賴外部採購

按標記物和標記原理,免疫診斷技術先後經歷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技術、膠體金法、酶標記免疫分析技術、熒光標記法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等階段。其中,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已成為全球免疫診斷的主流,廣泛應用於傳染病、腫瘤、內分泌功能、激素等領域的檢測和診斷。

Evaluate Med Tech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總額達406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達595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6%。

其中,體外診斷市場銷售規模約為526億美元,佔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總額的比例為13%,是全球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的細分行業。

中國體外診斷行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且細分市場結構及演變與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趨勢保持一致。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數據,2015—2018年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持續保持在18%左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免疫診斷市場份額佔整體體外診斷行業的比例達36%,是體外診斷行業佔比最大的細分市場。

得益於體外診斷行業整體穩步發展,科美診斷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3.66億元、4.55億元,2018年、2019年增速分別為14.89%、24.21%。

按收入構成看,科美診斷主營業務分為LiCA系列產品與CC系列產品兩大類。2017—2019年,LiCA系列產品收入分別達1.39億元、2.03億元、2.99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3.63%、55.5%、65.81%。可以看到,自2018年起,LiCA系列產品迅速發展並逐步成為科美診斷的核心業務。

不過,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科美診斷LiCA系列產品所需的儀器設備均非公司自產,而是通過向嘉興凱實採購獲取。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科美診斷LiCA系列產品配套的檢測儀器LiCA500型、LiCA800型均由嘉興凱實向該公司獨家供應。報告期內,科美診斷向該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達3264.05萬元、3228.04萬元、4956.01萬元,佔各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0.06%、40.8%、44.62%,佔比逐年攀升,且持續為科美診斷第一大供應商。

值得一提的是,科美診斷副總經理、董事趙衞國,除在博陽開曼、上海晶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晶鑄生物有限公司任職外,還在瑞漢智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

據天眼查信息,瑞漢智芯嘉善成立於2016年9月12日,股東分別為蘇州平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陳安琪、嘉興凱實嘉善、傅廣候。但科美診斷並未在招股書中披露趙衞國於瑞漢智芯嘉善的任職情況,也未對趙衞國與嘉興凱實間的關係進行披露。

二、IPO前夕分紅10億,或有上市圈錢之嫌

如前述所言,科美診斷近三年營業收入穩步上漲,2018—2019年的收入規模增速均呈雙位數增長。然而,2017—2018年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持續為負,分別為-4.35億元、-4.24億元。到2019年該公司才實現盈利,為1.41億元。

科美診斷為何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時代商學院翻閲資料後發現,這或許與該公司居高不下的管理費用有關。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科美診斷的管理費用分別為5.54億元、5.51億元、3408.55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4.02%、150.39%、7.5%。

其中,2017年、2018年其分別有5.24億元、5.2億元的股份支付支出。剔除股份支付部分,科美診斷報告期內的管理費用率分別為9.48%、8.33%、7.5%,與行業均值相比,科美診斷依然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該公司稱,為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優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對公司管理層和部分員工實施了股權激勵。激勵對象通過持股平台寧波英維力、寧波科倍奧、寧波科信義、寧波科德孚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從圖表6可看到,上述4家平台的最大自然人股東都指向科美診斷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李臨,持股比例分別為79.15%、2.4%、22.29%、15.64%。這意味着,李臨通過間接方式持有科美診斷24.54%的股份,該公司2017—2018年10.44億元的股權激勵有近2.56億元歸李臨所有。

值得關注的是,科美診斷2017—2018年分紅逾10億元,2020年卻計劃募資6.35億元投向產能擴建及研發項目。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0.12%、13.91%、12.42%,始終高於行業均值,但因企業規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科美診斷的研發費用金額仍遠遜於同行可比上市公司。

時代商學院認為,科美診斷所屬的體外診斷行業,集生物學、臨牀醫學等多學科交叉,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不重視研發,而進行現金分紅,導致科美診斷該年度歸母淨利潤為負,現又企圖通過公開募資方式集資投向研發,頗有上市圈錢的嫌疑。

6月11日,針對科美診斷進行股權激勵的依據及合理性等問題,時代商學院向該公司發函詢問,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