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內卷化的投資市場,你要避開“三個坑”才能持續盈利
今早,我剛看到這樣的兩組數據:
根據中國結算數據,截止2020年10月末,中國投資者數量達1.746億;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數據,截止2020年11月初,今年發行基金數量和募資規模雙雙創新高。
面對新手大軍的湧入,我們也不得不正視投資市場的“內卷化”,比如2013年橫空出世的“寶寶類”貨幣基金,有些天年化收益甚至超過7%,如今收益率經常見不到年化2%。
無論是基金髮行規模和還是各種“寶”收益逐漸下行,很多人正在從簡單的買點理財產品,進入股票和基金市場。
可是,此時需求在增加,產品也在增加,對投資者的要求其實是越來越高的,比如:
投資股票嗎?一直都是有高難度的;投資基金嗎?這麼多的基金,你要懂行業,還要懂得策略,尤其是今年火爆的芯片和醫藥等,都要有行業認知的;那投資增強型的貨幣基金產品呢?宏觀經濟你也得懂些吧。等等不一而足。
可見,量化投資理財產品越來越多,以前那種躺着就能有差不多收益的時代過去了,你模型不一定懂原理一定要懂吧,接下來分享下我曾經遇到過的坑。
一、信息時代,魚龍混雜,別陷入低效學習
記得,我大概是2007年進入股市的,最慘的時候也是虧損了70%以上了。回想那時加入的理由也是很簡單。
朋友説:最近股市這麼好,我都賺了XXX元了。我説:我不會啊,要不你給我推薦一個唄。於是就這樣上車了。當市場到了6124突然掉頭直下,突然真的不知所措了。
當時,我覺得自己應該學習點知識,從圖書館借書、網上BBS看帖子或在股吧裏找經驗等等。我終於明白:果然靠運氣賺的錢,只要一輪下跌你就虧沒了。
可是,初學者的最大問題就是,漫無目的的看書,尋找沒有確切來源的信息、跟着不知道背景的“大咖”學習等等,這都是非常低效的學習方法。
你不妨盤點下自己的“收藏夾”,各種帖子、專欄,還有書架的三層“秘籍”等,後面想想花這幾千都沒看,吃點好的不香嗎?
其實,有投資經驗的人也會如此,比如當下的芯片和醫藥等,很多不熟悉行業就衝進去,看到幾個網友“喊口號”就全倉。
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要找專業資料先搞清楚,包括宏觀政策背景、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和產業鏈等等,然後再回到傳統基本面分析。
作為日常有工作的人,快速學習的能力,既是應該掌握的能力,客觀因為時間有限你也必須要去掌握的。
二、你不經意間,在放棄普通投資者擁有的“優勢”
有沒有發現,很多人永遠都在“全倉”,比如全倉某隻股票或者某隻基金等,這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在放棄普通投資者的優勢,要與市場專業機構“硬碰硬”。
我們一定要知道,作為普通投資者,一定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優勢:
1、能自由支配資產配置:專業的投資者比如基金經理,大多數都是以投資為工作,受到各類產品和公司的限制,而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更接近一般意義的投資,先配置資產,再選擇產品,然後再選擇交易時間等。比如股票型基金經理,無論如何都不能空倉,而普通投資者如果總在全倉某個品種,就等於放棄自由資產配置的優勢。
2、可以做更長期的投資:無論是基金經理或股票諮詢顧問等,和我們的工作一樣,要面對獎金和晉升的每年評定,都要考慮每年年底市場排名和公司業績等,他們的投資、推進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經典的價值分析和長期投資管理基金的。而個人投資者就沒有這種考核,投資可以很純粹,為的就是自己資產保值增值,可以有耐心,更好的踐行價值投資。
3、交易策略更靈活:專業人士講求做深、做透,比如一個基金經理要投資某隻股票時,會請來基本面分析師、技術面分析師和量化分析師等的綜合建議。而普通投資者雖然資金體量沒有那麼大,但也要像買方一樣,博採眾長。總結起來就是,他們的目標非常單一,就是提升淨值,為客户賺錢,而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了自己更好的消費,更好的配置自己的資產,尋求最適合自己目標的投資回報比就好。
三、滿眼都是機會,靠猜靠蒙都想賺大錢
我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普通投資者如果覺得市場放眼都是機會,而且自己似乎還能抓到,那這些朋友基本可以確定沒入門。
你一定要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機會,市場上每年都會有至少1到2波機會,漲幅可觀,如果你願意找,再慘的年份都有幾個漲幅30%以上的版塊,以普通投資者能力儲備,能抓住一個就相當優秀了。
如果你只是因為最近某個板塊好,貿然殺入,基本可以確定最後可能就會被套牢了。投資一定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機會,這也是一種敬畏市場的表現,這裏不是靠猜、靠蒙就能賺錢的地方。
我猜你日常一定還會遇到這種場面,看準了機會但不敢下手,知道判斷錯了也不願意止損,知道可以抄底但還是蜻蜓點水做成“倒金字塔”加倉等,説白了就是沒有投資紀律,做不到知行合一。
我建議,普通人因為沒時間,專業技能比專業投資者會弱,但是可以更有耐心,多參考不同專家意見,長期價值投資才能更好的揚長避短。
總之,靠投資賺錢,從來就沒有能隨隨便便成功的。作為普通投資者,在當下相對“內卷化”的投資市場中,一定要避開這三個大坑,並形成自己的三個重要能力,即快速高效的學習能力、基於資產視角的配置能力和迴歸初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