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在今年的兩會上提交了《關於進一步推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健康發展的提案》。賀強認為,私募基金的健康發展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建議鼓勵優質機構做大做強,並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創新模式實現健康合規發展。
賀強稱,自2013年私募基金納入證監會監管以來,私募基金行業進入有序發展的階段。私募基金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滿足差異化投資需求、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疫情衝擊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形勢複雜,私募基金卻出現逆勢增長。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已達3743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5610億元大增46%。
可以看出,在“房住不炒”、資管新規推出、P2P行業整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將資金投向了私募基金領域,因而推動了這一行業的快速發展,”賀強表示。
但賀強同時指出,在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髮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私募基金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依然存在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履行登記備案義務,錯綜複雜的集團化運作,資金池運作,利益輸送,自融自擔等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在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監管針對私募管理人數量的增多以及基金管理人與基金產品水平良莠不齊的情況發佈了多項政策,旨在肅清行業亂象,規範行業有序發展。但有一些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問題,例如限制同一實控人下設立多個基金管理人的方式,沒有顧及到有切實相關需求的優質機構,忽略了利用行業自身的競爭機制進行優勝劣汰。
三是,在私募證券投資行業的規範與發展中始終未能廣泛運用互聯網等創新技術。受投資者範圍限定的影響,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獲客渠道上存在的天然的劣勢。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不論是機構、投資人還是監管者,始終沒能有效利用好這一信息技術,限制了行業進一步的轉型升級。
為了推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健康發展,賀強提出以下建議:
一、由監管或自律組織牽頭,為機構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
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管基金的規模較小,相對投入的成本更多,在合規經營方面會遇到更大的挑戰。如果在合格投資人認證等方面有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服務”,不但能幫助私募基金滿足監管的底線要求,還能進一步降低管理基金運營的人才成本。網聯的成立便是最好的借鑑,一方面徹底解決了支付機構直連銀行違規從事清算業務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幫助更多的中小支付機構擴充了渠道。
建議由監管或自律組織牽頭,或成立獨立的法人主體,為眾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提供投資者教育、合格投資人認證、電子合同、備案及資金託管等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
二、用扶優限劣的方式促進私募證券投資的優勝劣汰
截至2020年12月底,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已達到8908家,從總體上看,規模很大,但是良莠不齊。
只有優勝劣汰,才可以促進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良幣驅逐劣幣”,促進行業的規範有序發展。
建議在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堅持實行扶優限劣的原則,促進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優勝劣汰、良性循環,幫助優質機構做大做強。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創新模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隨着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經有部分優質機構能夠在充分保證守法合規的前提下,利用線上方式高效地開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和銷售;亦有很多的高淨值人羣希望通過線上等創新方式享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產品和服務;監管機構也已經開始運用線上登記備案等方式履行監管動作。私募的市場參與者應當以開放的心態,研究如何利用創新技術進一步理清合規邊界,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建議在守法合規的大前提下,將新的技術推廣和應用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應用範圍進一步從用户溝通、規範銷售、投資者教育等方面擴大到其他業務領域,”賀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