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棕櫚青年在一帶一路上奮進 我在印尼創業
吳玄燁(右)和印尼同事。受訪者供圖
前不久,2021年江蘇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創意組、創業組冠亞軍爭奪賽在南京舉行。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棕櫚青年——一帶一路上的奮進者”項目榮獲季軍。該項目的主創是1995年出生的南通小夥吳玄燁,該校移動通信專業2016級的畢業生。
5年前,畢業季來臨,同學大都希望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發展,吳玄燁卻做了一個讓很多人都沒想到的選擇——前往印度尼西亞創業。
“你的專業是移動通信,去那裏能有好的發展嗎?”親朋好友眼中這個“無厘頭”的選擇卻是吳玄燁深思熟慮的決定。原來,吳玄燁的父親多次遠赴印度尼西亞做生意,對於那邊的情況十分了解。
父親眼中,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並且有大量的作物用於出口。但是農作物生產率較低、缺乏加工能力成為當地面臨的難題。“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吳玄燁至今還記得父親對他講的話。
棕櫚油的原料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產油量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5倍以上。棕櫚油是極具商業、營養和社會價值的油品。除了食用,棕櫚油還是人造奶油、肥皂、化妝品以及生物燃油的原料。畢業前夕,吳玄燁就開始了創業,當時他做的是棕櫚油等大宗期貨的“中間商”,負責從印度尼西亞等地買進棕櫚油,賣給國內的工廠。最開始公司沒有辦公室,學校專門為他提供了一間辦公室,供他處理業務。
2016年到印度尼西亞調研後,吳玄燁發現,當地棕櫚油出口價格為每噸800美元。如果工廠可以將棕櫚油做成成品出售,當地政府就會免去每噸50美元的關税。“這樣算來,利潤就更大了。”吳炫燁下定決心,留在當地創業。
他剛到佩拉布漢島時,這裏還是一片不毛之地。村莊裏的村民大都處於失業、無業狀態,生活難以為繼。吳玄燁在印尼創辦公司,承包了當地兩萬公頃土地。這是一家集油棕種植、油脂加工、儲運等方面的綜合性油脂企業,涉及棕櫚油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公司建起來了,但如何解決農作物生產率較低的問題,難倒了這個農學的“門外漢”。那段時間,他多次往返國內外,請教各類專家相關問題。費了一番功夫,吳玄燁發現,土壤、樹苗、水利成了提高生產率迫切需要解決的三大難題。
當地棕櫚樹的生產週期長達4~5年,吳玄燁想辦法引進了生產週期更短的優質棕櫚樹苗。他還花了不少功夫改良土壤,有業內專家對他説重慶某家公司生產的鉀肥效果好,他就趕往重慶,帶回的鉀肥解決了改良土壤的難題。一來二去,他種的棕櫚樹生長週期已降低至3.5年。
建廠修路的工作中,吳玄燁帶領工人打下了5口深井,還運來了柴油發電機等各種設備。因為地處上游,種植園興修水利的同時也解決了下游居民生產生活的用水問題。
剛開始,他們的油棕苗還被偷過,不過一段時間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這個問題。吳玄燁説,他在用心幫助當地老百姓解決問題,“他們看在眼裏,後來自發幫我們看管樹苗”。
種植園開工後,他僱傭當地居民進入工廠、種植園工作。公司50多人的管理層,有一半是當地人。截至目前, 企業已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
20歲的萊恩是種植園內的一名工人。從前,他在家中務農,生活拮据。如今,他每月收入摺合成人民幣約3000元,這在當地是一筆可觀收入,足以讓一家人過上富足的日子。
如今,兩萬公頃種植園的油棕結果了,棕櫚油產量極高。吳玄燁的公司將成品全部銷往國內,2020年銷往國內市場的棕櫚油就多達9萬噸。
受疫情影響,吳玄燁暫時無法回到印度尼西亞,趁着這個機會,他計劃前往天津、南通等地談合作,建設儲油罐、生產棕櫚油配套的工廠等設施。
每天晚上,吳玄燁都會和遠在印度尼西亞的同事們視頻聊天,進行線上會議:“我們在印尼種植棕櫚樹,不僅滿足了當地人的就業需求,也迎合了我國的市場需求,這是一件幸福且有意義的事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