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跌停!CRO賽道暗藏隱憂還是整裝待發?
昨日,CRO板塊發生了一個很突然的事,九洲藥業(603456)一個罕見跌停拖累了整個CRO板塊,藥明康德跌幅達到3%,康龍化成則直接下挫了6%······
由於現在處於一個業績發佈的敏感期,又不少網友就產生了猜測,這難道是“通策2.0”,“三季報業績不好又提前泄露了嗎?”
因此就這一事件,立雪迫不及待的去尋找相關原因,然後在消息面上得到了一定的認證。
一、大客户羅氏新冠藥物研發失利,帶崩九洲藥業
沒想到身為跨國製藥龍頭的羅氏竟然在新冠口服藥二期臨牀試驗的研發中失利了,我們本來以為很簡單的事,但事實上,研發一款創新藥的過程確實是這麼殘酷,尤其是首創藥物。
10月19日,美國Atea製藥公司發佈公告稱,與羅氏合作開發的新冠口服藥AT-527在中輕度新冠患者的II期臨牀試驗中,未達到主要終點。
同時在公告中強調:AT-527在高風險新冠患者中仍具有抗毒活性,也正與羅氏修改協議方案以改善臨牀結果。
隨之而來的便是羅氏微跌1.64%,而Atea股價暴跌66%;
因此與羅氏有着“深度嵌入式合作關係”的國內供應商,九洲藥業跌停了,同時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等CRO企業實際也與羅氏有着各種各樣的合作關係,股價受此消息面影響下跌的可能性較大。
對此,九洲藥業方面也沒來得及反映,相關消息稱,九洲藥業表示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與羅氏確有合作,但需要核實新冠口服藥開發上是否有合作項目。
説到底這還挺“冤枉”的,有沒有合作都不一定就直接給摁跌停了。
還是關注一下新冠口服藥研發方好消息頻出的默沙東吧,它的國內供應商有望獲得真實受益。10月11日,默沙東已向美國FDA遞交新冠口服藥緊急使用授權,有望成為全球首款新冠口服特效藥。
只不過從國內各CRO企業當前的合作關係來看,默沙東與九洲藥業的合作便沒那麼緊密了。
據凱萊英年報記錄,自己曾被默沙東評為全球唯一原料藥中國“一級供應商獎”;康龍化成將默沙東稱為長期客户,藥明康德、博騰股份等也與默沙東有相關合作,未來誰又可能受益呢?不好説,不好説。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跨國製藥企業與國內CRO/CDMO企業的合作現狀也彰顯了國內這個行業發展的現狀,“抱大腿”尤其重要,與大客户合作的機會越多企業業績表現肯定更好。
雖然像九洲藥業這樣的風險同時存在,但如果你抱的大腿多了就好辦了。
二、CRO企業三季報業績是否暗藏隱憂?
CRO板塊幾乎所有的企業三季報業績都有點姍姍來遲,到現在也沒看見個影子,從市場表現看來,則是呈現出較為謹慎的態度,那問題就來了,三季報會給市場一個驚喜嗎?還是真的暗藏隱憂?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想先看一下這個版塊的估值情況,因為隨着業績基數的變大,企業維持高增長越來越不容易了,如果泡沫過大肯定是有風險的。
通過對兩家企業簡要的解讀,立雪認為現在的估值還算正常。
以藥明康德為例,截至2021年10月20日,企業滾動市盈率為109倍左右,主要在於其估值中樞自2020年下半年便開始上移到了一百倍估值左右,那麼可想而知,如果藥明康德現在的業績仍然可以維持良好的表現,那麼它這個估值是有支撐的,但如果回到2020年Q1及2019年之前的水平,這個估值就有可能跌到80倍左右!
事實證明,過去兩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的收入複合增速為33.71%,相比於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複合增速26.81%,實際是有明顯改善的;
這不僅為企業近兩年估值中樞的上行提供了堅實的邏輯基礎,而且也對2021年接下來3季度、4季度的業績走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預期。
那麼實際按這個增速來算的話,2021年Q3企業收入規模將達到60.5億元,同比2020年Q3單季度收入增速為32.01%,同時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將為40.39%;
淨利潤端表現也將好於收入端。
所以,藥明康德今年三季度至少取得這個業績表現才可能維持現在的估值,否則如果業績生變,這個估值就不好維持了,可對照之前的業績表現及相對應估值。
我們再拿九洲藥業為例,九洲藥業的情況實際與藥明康德類似,現在估值也是呈現在高估值位,有向下探的徵兆;
但其近兩年良好的業績表現為估值提供了一定支撐。
不過,要説明的是,無論是股價波動也好還是業績變動也好這些很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我們需要通過研究企業的真實情況才能發現企業的價值或者是享受股價波動帶來的收益。
所以在承擔着一定的風險之下,我們不能盲目恐慌,堅持企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才是最重要的。
三、總結一下
總的來説,就是基於CRO板塊現在的這個情況,我認為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動,相關企業的估值在正常區間波動,就瞭解來説,CRO板塊現在仍然處於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現在醫藥產業鏈分工已經成為了一個行業現狀,近兩年更是受創新藥研發驅動國外產業鏈轉移等因素影響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從底層邏輯來看,這不是一時半會就逆轉的事情,且現在頭部企業的紅利也在延續,所以説CRO板塊才維持了整體高於醫藥類其他企業的一個估值,並有望得到延續。
在這種背景下,消化估值其實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同時就當前的醫藥研發現狀來看,超預期發展甚至還有機會。
很多人可能就會擔心,醫藥外包這種商業模式會不會不能持續,以後藥品市場受政策管控趨嚴醫藥上游利潤會不會被壓縮等等,但立雪認為這些問題不是靠想就能想明白的,它必須真實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才有可能發現,更何況任何企業的發展實際都不是線性的,期間任何可能性都有可能發生,不斷跟蹤我們所認可的企業真實發展才能得到答案。
所以等CRO企業出了業績我們再來聊!
關注飛鯨投研,這裏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