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
基金一直保持着火熱的勢頭
有數據顯示
在新增“基民”中
90後佔據了一半以上
投資基金似乎突然就成為了潮流
據報道,從牛年春節假期至3月8日,13個交易日內已經有基金跌幅接近30%,百億級規模的基金也有不少回撤超過20%。
隨着部分基金的淨值大跌,新入場的年輕人們哀鴻遍野,話題#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甚至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3月9日,紅星資本局先後採訪了多位90後,他們幾乎都是在過去一年中進場的新“基民”,這一波行情是他們進場以後首次遭遇市場毒打。
面對虧損,被稱為“韭零後”的他們很頭鐵,這是他們的態度。
“我相信只要不賣就不是真的虧。”
“這是我的底線,虧了的基金我絕對不會賣。”
“我不會在虧的時候割肉,大不了放兩年。”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口述人:鼕鼕
年齡:25歲
我應該是我朋友中最早買基金的那一波人。
在去年疫情爆發以後,大家都困在家裏很長一段時間。雖然那段時間説要在線上處理工作,但工作量其實不大,我挺無聊的。
可能那段時間讓我對未來有點恐慌,我比較系統地看完了類似《小狗錢錢》的入門級理財書。為了練手,我買了一點基金,但還不太懂怎麼挑選,當時買的都是跟蹤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的基金。
就在那段時間,反正市場很恐慌,美股還連續觸發了好幾次熔斷,其實我也慌,但我一直默默唸“別人恐懼我貪婪”,然後按照書裏面教的定期投資,撿了很多低價籌碼,也慢慢涉及到其他行業的基金,比如白酒、新能源和科技,我最多的時候持有7只基金。
大概是從去年年中開始,各種各樣的基金都漲得很厲害,我就停止定投了,本來想等價格下來再繼續買,但是價格就一直沒有下來過。我現在想想,年中的時候我就應該繼續定投的。
到去年年底,我發現身邊買基金的朋友越來越多,別人都以為我進場早賺了很多錢,但我真正投進去的本金只有1萬元,所以哪怕收益率超過65%,但我賺的錢也不是很多。
我其實挺後悔只放了那麼點錢進基金的。
今年春節前回家,我發現就連我們的小縣城裏都有人在談論基金了,我有點慌,想着那句名言“別人貪婪我恐懼”,所以我慢慢地從基金裏面把錢撤出來,但到現在還沒有撤完。
這一波基金下跌我也受到了影響,但是我剩在基金裏的錢仍然是盈利狀態,所以你應該可以想象到我去年疫情期間撿的籌碼有多低了吧。
圖由受訪者提供,其該只基金的持有收益率仍然高達65.20%
其實,如果我在春節前把所有的基金都拋出去,現在應該可以賺得更多一些。我覺得今年的行情可能不會太好,等到再跌一點,我應該又會進場定投,撿低價籌碼了。
【“我相信只要不賣就不是真的虧”】
口述人:小安
年齡:25歲
我目前是在讀研究生,每個月大概有3000-5000元的收入,我大部分的閒錢都買了定期,投進基金裏的錢在2萬元左右。
我大概是從去年11月開始買基金的,那段時間大家討論得比較多,我身邊也有同學買基金,我是看到了支付寶上的推薦。
在買基金之前,我有看過一些資料,基金的本質就是把錢交給專門的基金經理來打理。
我買基金其實就是圖方便,沒花多少時間在這裏面,不太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微博上看的信息比較多吧,但也是隨緣刷到。
目前我總共持有11只基金,我選擇的基金基本上是比較熱門、規模比較大的。在挑選基金的時候,不管是基金經理還是這隻基金的過往業績,我都會看一下。
在今年春節前,我的基金大概賺了2000元左右。當時本來想賣掉一些,因為我買的基金種類比較多,但是看漲勢都比較好,就沒賣,結果……
圖由受訪者提供
我目前虧了2000多元,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是-6.18%。但對我來説(負擔)還好,因為放的是閒錢,而且基金本身來説就是有漲有跌。
我沒有設置止盈線或者止損線,(再大跌幅)都能承受,錢都放進去了,還有啥接受不了?我相信只要不賣就不是真的虧。
我覺得這段時間(行情)應該都不太行,可能要等個一年多能回來吧,等跌得差不多了我會再買點。
【“虧了的基金我絕對不會賣”】
口述人:小李
年齡:30歲
我是從2018年開始關注資本市場,當時同時投資了股市和基金,但放在基金裏的錢不多,只有幾千塊錢。後來我對比了一下,我在基金上的收益率是大於在股市的收益率的。
以2019年來説,我在基金上的收益率是10%,但在股市上的收益率只有5%。所以在去年,我逐漸把股市裏的錢轉到了基金。
我主要是通過晨星評級來挑選基金,先初步篩選出獲得了四星和五星的基金,然後根據成立年限、基金規模、重倉行業、基金經理以及過往業績來進一步挑選。比如説,基金規模在30億以下的我是不投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不能超過8只,3-5只是最好的。
我目前持有27只基金,都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
為了更直觀地計算年收益率,我一般在春節前會清倉基金,去年我在基金上的年收益率是68%左右。因為清倉了,所以最近這一波基金暴跌對我來説影響不大。
我的資金是在年後又逐漸進場的,目前只進來一半多,大概在15萬元左右,現在虧損了5.11%。
我沒有設置止損線,我買股票和基金都是這樣,我絕對不會設置,這是我的底線,虧了的基金我絕對不會賣。像我之前買過一隻股票,它都快退市了我也不會賣。
圖由受訪者提供
我能承受的跌幅是20%。如果超過20%,我可能會比較難受,但我也不會賣的。而且,我覺得這樣的幾率很小、很小,不是説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但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現在部分基金在下跌,但我還準備繼續買,因為我覺得買基金和做生意是一樣的,都是講究低買高賣。而且,基金相對股票來説,它的週期很長,不會發生類似於退市的事情。
【從有閒錢就買基金到改買理財產品】
口述人:阿雅
年齡:26歲
在去年疫情期間,我看到別人買的基金都漲得很好。從去年7月我開始工作以後,手上有了閒錢,就開始買基金。
我投入基金的錢只有1.8萬元左右,因為投入的錢不多,所以我的心理預期是虧損了我也能承受,大不了放兩年,就當強制儲蓄了,我不會在虧的時候割肉。
我在挑選基金的時候,一方面是會看這隻基金的行業佈局,它會重倉哪些股票,另一方面是看基金經理的年回報率、基金規模,還有這隻基金近一年來的走勢。
最多的時候,我持有6只基金。
年前的時候,因為感覺到大家對白酒的期望值太高了,“別人貪婪我恐懼”,在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我把白酒行業的基金賣了,賺了18%。
我有給自己設置一個止盈線,大概是盈利20%以後就會贖回。
在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我的醫療行業的基金漲幅是達到了20%的,我覺得可以收了,但是因為忙着工作沒有及時賣出去,現在醫療和科技已經在虧本了,都虧了10%甚至以上。
我覺得就是在花錢買教訓,學不會的止跌、止盈。我現在設置的止盈線是20%,但是不會設置止損線,虧本賣不划算,就長期放着吧。
我的心態還行,投資用的錢本來就是閒錢,不會出現急着用錢而要去割肉的情況。
其實,我在年前買了重倉銀行股票的基金來對沖,現在別的在跌,它在漲。年後我虧了1200元左右,但總的來説我還是賺的。
我最近都不打算加倉基金了,因為它一直下跌,我心裏沒底。我現在已經從風險投資轉為保守投資,以前是有餘錢我就拿去投基金,現在我拿不準,就去買理財產品了。
【發了年終獎就去買基金,現在虧了11%】
口述人:裏裏
年齡:不詳
我進場比較晚,我是在今年1月才開始關注基金的,當時有同事在辦公室説“他們去年的基金收益率超過60%”,而且,那段時間“坤坤”(指易方達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張坤)也很火。
往年發了年終獎後,我一般都會買大件,比如貴一點的衣服、首飾、包包之類的,但經過疫情以後,我購物的慾望降低了,這次乾脆就從年終獎裏拿出一部分買了基金。
因為“坤坤”很火,我買了他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想着去捧場。但是在買了以後,它不停地跌,跌多了以後,我抱着抄底的念頭就想着補倉,又追加了一點錢進去買基金。
我對基金的瞭解都是來自於“坤坤”,在買之前,我完全沒有想過要設置止盈線或者止損線一類的。從1月到今天,我前後總共投進去9000元,目前只剩下8000元左右,虧了大約11%左右。
圖由受訪者提供
幸好買得不多,不然我現在肯定很難受。我現在也不打算割肉賣掉,就放着吧,因為金額也不大,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再漲起來,哪怕要一年、兩年我都能接受。
等我持有的基金跌到15%、20%的時候,我應該會根據情況再補倉,這樣來拉低我的持倉成本。基金算是中高風險產品,我已經做好了高位接盤的心理準備,心理建設得比較好,反正放進去的錢也不多。
其實,我覺得今年像我的同事那樣收益率超過60%已經不可能了,我對它的預期就是跑贏通貨膨脹,讓我的錢不貶值就可以了,我也沒奢望靠基金來一夜暴富。
上面的“畫像”中有沒有你?
有沒有你的朋友?
可能都有吧
那麼,基金淨值持續回調
贖回潮來了嗎?
市場持續震盪,基金重倉股集體走弱,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隨着基金淨值持續回調,是否會引發基金贖回潮,開啓“淨值下跌-基金贖回-基金經理被動賣出-淨值下跌”的負反饋機制?
這種擔憂就是擔心市場的流動性問題,一旦流動性出現擠兑就會產生被動的拋售下跌。從國際、國內的股市歷史來看,每一次的金融危機產生原因都不相同,但是本質上是流動性危機引發了後續的連鎖反應。
股市任何行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場漲跌的情緒釋放都是正常現象,但是大跌的背後是否會引發流動性危機是筆者較為關心的事情。在節後的行情中,基金重倉股,也就是抱團股受到重創,唯一可能產生流動性風險的地方就是基金的贖回潮爆發。
筆者認為,贖回潮的爆發不會發生的這麼迅速。
1. 基金持股集中的指數成交量佔比沒有明顯提升。
基金的重倉股更偏向大市值成長股,和滬深300的成分股交集較多。這在節後的指數走勢中也能看出差異,節後東財全A指數下跌9.26%,滬深300指數下跌14.4%。但是滬深300指數的成交額佔全部A股之比只在春節後一個禮拜有所放大,在3月份之後就恢復和節前一樣的比例。這就意味着,持股集中的基金並沒有在持股大跌的行情中擴大拋售,也還沒有經歷贖回潮。
2. 筆者從行為金融的角度來看待贖回潮。
厭惡損失和願意在面對潛在損失時賭一把,將兩種心理結合起來,讓我們能夠很好地理解投資者行為。
在基金的投資者中可以分為好幾種類型,而他們的決策在非極端情況下並不是一致的。簡單來説,可分為盈利者和虧損者,賺錢的更願意兑現盈利,而虧錢的不願意賣出基金兑現虧損,他們會繼續持有股票並希望股價能反彈。
這樣不同的投資者心態,也使得基金的贖回很難達到一致的贖回高潮,特別是更多的資金往往在股市高點前後進場,虧損者厭惡損失的心態會更加強烈,這就造成了更多基金投資者會在股價企穩反彈之後考慮基金贖回的問題。
這在過去10年A股的歷史當中也有所展現,非極端行情下贖回潮表現出明顯的滯後性。平安證券對歷史數據進行回溯後,數據顯示,歷史上基金大規模集中贖回僅出現在2015年,當時上證綜指單季下跌24.7%引發贖回,其餘時間段基金的申購贖回淨額佔比在-8%至3%區間波動,歷史4次低點均滯後於上證綜指下跌後1個季度,發生於市場企穩上行前夕。
筆者認為投資者的追漲殺跌(也就是基金贖回)不會缺席,但是馬上碰到贖回潮爆發的可能性是低於市場的直觀預期的,產生贖回的時間更大可能的是在市場反彈之後,這也意味着後市可能會因為基金申贖的原因而增加波動。
在這種預期股市波動率會持續處於較高水平下,選擇更有防禦性的品種會具有更好的安全邊際。
信息來源:紅星新聞、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