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星張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緩解“缺芯潮”

中科創星張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緩解“缺芯潮”

Silicon Chips(來源:Pixabay)

始於2020年上半年的“缺芯”事件如今愈演愈烈。從汽車到消費電子製造業,全球芯片短缺問題正引發連鎖效應,停產停工、產品漲價、出貨延期潮正逐步擴大,眼下已到了“燃眉之急”的地步。

據日經新聞4月8日的報道,由於零部件短缺問題,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蘋果部分MacBook與iPad的生產已被推遲,零部件訂單從今年上半年延期到下半年。報道指,芯片短缺已導致MacBook生產過程中一個關鍵步驟的延遲,即在最終組裝前先將元件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上。與此同時,由於缺乏顯示屏及相關組件,一些iPad組裝被推遲。

3月29日,蔚來汽車宣佈,因芯片短缺,決定自即日起將合肥江淮汽車工廠的生產暫停5天。較早之前,包括本田、豐田、日產、福特、現代在內的汽車製造商也已經縮減多款終端汽車、皮卡的產能,導致今年全球汽車行業的收入受損估計超過600億美元。

更為嚴重的是,據環球時報報道,美日韓三方國家安全保障部門負責人日前在華盛頓舉行會議,來討論全球芯片產業缺貨等問題。日美政府準備設立一個由兩國相關政府部門組成的工作組,美方可能要求日本配合其進行對中國出口進行管制。該報道指,美國聯合日韓意欲打造一條沒有中國的芯片產業鏈,想聯合盟國聯手打壓中國。

那麼,“缺芯潮”究竟會持續多久?一顆小芯片的短缺,為何會導致全球電子產業危機?針對這些問題,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張思申近日接受鈦媒體App的獨家採訪,詳細闡述這次缺芯的核心原因,以及“缺芯潮”對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

張思申畢業於吉林大學物理系,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七一所副總工程師、集成電路工藝專家組副組長,西安西嶽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陝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總經理,陝西光電子集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在中科創星期間,張思申專注於光電芯片方向的投資,目前已孵化二十多家光電項目,主導中晟光電、彗晶新材料、啓爾機電等投資案例。

張思申認為,“缺芯潮”影響範圍廣,汽車芯片保守估計會到明年(2022年)上半年開始有所緩解。針對全領域,估計三年後產業鏈才能恢復供求平衡。全球芯片短缺事件最終會導致產品漲價和終端缺貨。

對於小米、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在面臨芯片短缺環境下開始宣佈啓動“造芯”,張思申對鈦媒體App表示,出現這一現象是由於公司體量達到一定水平,需求量大,它們希望通過“自造芯片”來獲取可靠的供應,增加底層能力,順便節約成本。加上國內半導體政策環境利好等因素影響,互聯網企業日前都紛紛宣佈有造芯計劃。而這些企業現階段基本都處於芯片設計環節,還無法改變產能短缺的狀況。

針對目前被投公司的芯片短缺困境,張思申告訴鈦媒體App,中科創星將利用自有平台、產業鏈上下游、資金等資源,幫助一些初創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張思申強調,短期內國內芯片短缺現象不會有明顯好轉,不要幻想能迅速緩解“缺芯潮”。包括專利、技術等依然有很高的壁壘,產業鏈底層設備材料主要依賴國外,中國芯片產業很難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科創星張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緩解“缺芯潮”

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 張思申

以下是張思申與鈦媒體App之間的對話內容,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略微整理和編輯:

鈦媒體:您認為缺芯潮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張思申:我感覺是從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開始的。最早從汽車領域爆發出來,當時,整個汽車產業鏈銷售額沒有像以往那麼強勁,反而在前端砍單。當砍單之後,一些代工廠產能轉給了別的領域。等新冠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緩解新下,需求開始增長,產能的供應又沒有及時的調整過來、供應不上,造成了汽車的芯片的短缺。整個社會智能化的發展以及疫情導致網上辦公的需要,需求大增,最終傳導到到所有行業都“缺芯”。

我認為“缺芯”這個事會持續較長時間,樂觀估計會到明年(2022年)上半年汽車電子行業會有所緩解,其他行業至少得等兩到三年之後,悲觀的話估計五年後才有芯片供應的恢復跡象。

鈦媒體:為什麼這次會缺芯如此嚴重?

張思申:原因非常複雜,是多個事件交織在一起的。首先是芯片需求的增加,在AI時代中,各種電子設備終端開始智能化,需要的芯片數量就比之前多出數倍,比如,智能手機攝像頭變得越來越多,也讓CIS芯片數量增加,導致供需不平衡,使得缺芯嚴重;

其次,新冠疫情的線上化導致溝通變慢,代工廠轉單變慢,終端芯片變得持續短缺。去年一季度汽車銷量不好的時候,部分汽車芯片訂單需求被砍,到下半年疫情緩解,汽車需求增加,銷量回暖,但代工廠轉單時間就沒那麼快,直接導致下游得不到芯片,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然,在市場供給短缺的情況下,產業鏈企業反而讓一些國際大廠為主,並予以囤貨支持等原因,亦加劇了芯片短缺現象。這是“缺芯荒”愈演愈烈的另一重要原因。

鈦媒體:目前被投公司當中,是否也有缺芯的現象?

張思申:有的。具體來説,我們收到了兩類公司的“缺芯”情況:一類是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缺產能,找不到代工廠進行晶圓生產封裝的,或是代工的產品被壓縮,需要渠道打通;另一類就是直接用芯片的終端公司,買不到芯片,特別是需要購買國外產品,因為現在全球半導體公司都面臨產能短缺的困境。

鈦媒體:為什麼樂觀估計最快會在明年上半年?悲觀估計的依據是什麼?

張思申:之所以樂觀估計明年上半年這一時間點,是因為經過這一階段,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會對供給關係有清醒的認識,從而增加有效產能。並且,我認為半導體產業的周邊需求本質上是明確的,預計相關芯片的訂單于產能都會按照真實需求做安排。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矯正,自然會有好轉。加上價格上漲導致的需求萎靡等原因,有些產能會釋放。

對於悲觀看法,我認為主要是受限於國外芯片設備、材料的限制。由於芯片產業鏈是全球性的,如果美國、日本、韓國聯合起來限制中國芯片進出口,會讓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恢復得更慢,進而讓全球“缺芯荒”沒辦法回到前幾年的正常狀態。

以中芯國際為例,如果美國拉起日韓芯片企業,不讓設備、材料等工具開放給該公司的話,其宣稱投入153億元的深圳工廠或將會面臨無設備、材料的空置尷尬,擴產就無從談起。即便是現在,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產能依然受到制約。如此一來,國內企業缺芯現象難以緩解。

鈦媒體:有説法是,這些頭部國際大廠缺芯嚴重,國內初創企業缺芯現象反而沒有這麼嚴重,您怎麼看?

張思申:確實是這樣的。目前包括高通、英特爾、英飛凌等國際大廠,由於其出貨量較大,出現了產能緊張,芯片斷供現象。初創企業因為很多處於研發階段或者小批量出貨階段,對產能的需求沒那麼大。但一旦代工廠砍掉初創企業的單,那是致命性的,甚至導致初創企業倒閉。包括高昂的流片成本等,必然會對國內初創企業造成嚴重影響,這是不可忽視的。

鈦媒體:“缺芯潮”最終結果是什麼?

張思申:我認為這一事件會導致產品漲價和長期缺貨。產品漲價方面,目前消費者感受並沒有那麼強烈。但未來短期內,終端消費品會有一些漲價。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漲價、芯片漲價,最終為了支撐電子工業的發展,會導致終端隨之漲價;在缺貨層面,你可以明顯感受到,包括華為手機、筆記本電腦產品都開始出現缺貨,無法供應的現象。比如蔚來也宣佈工廠臨時停產,也叫縮產,當供求少了之後,可能會導致終端汽車價格持續上漲。

鈦媒體:有傳言説晶圓代工廠是這次缺芯的瓶頸,擴產能解決問題嗎?

張思申:表面上來看,擴產可能會解決芯片產能問題。但如果仔細研究的話,從整個中國進出口角度來看,供需失衡問題依舊沒有因此緩解。特別是去年中國進口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品達到了3000億美元。3000億美金的產能短期在國內不可能建起來。

另外,這些需求的工藝是多層次的,有先進技術,有成熟技術,國內在先進技術方面還受限,產能還起不來。如果這些企業到國外尋找代工產能,這些產業鏈公司產能更多優先給歐美大廠,中國的一些供應商可能排在後面,這解決不了國內產能的需求。需要境外的產能也要擴產。

鈦媒體:短期內是否有緩解的徵兆?

張思申:短期內國內芯片短缺現象不會有好轉,不要有幻想有企業能迅速緩解“缺芯潮”。在全球芯片行業合作受到政治影響的前提下,較大規模的芯片廠商都在搶產能,芯片短缺現象不會有緩解跡象。而且,中國芯片產業很難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除了產能方面,未來還有技術地位、專利地位,有些時候需要購買國外公司的相關技術,比如芯片IP等。要想繞開專利另闢蹊徑,依然需要很長時間,研發週期非常長。因此,無論是擴產,還是其他方式,短期內都無法自主解決“缺芯潮”問題,需要全球產業鏈合作,需要時間的積累。

鈦媒體:在全球缺芯的大環境下,有一些知名互聯網公司、造車新勢力都開始主動造“芯”,您覺得出現這種怪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張思申:首先是增加自己供應鏈的安全。我認為這些互聯網公司、造車新勢力,大部分都處於芯片產業上游的設計環節,還不足以增加產能,解決不了產能短缺問題。但通過芯片設計這一小環節,也可以增加供應鏈主動權,以免受制於人,防止再次出現短期內芯片難買的現象;其次,這些公司體量達到了一定水平,希望通過此舉可以賺取到更高利潤的時候,他們就會出來主動造“芯”。畢竟,芯片設計這部分依然有很高的利潤率,且處於整個芯片產業鏈中比較輕的環節,對於該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有一定幫助;第三就是響應國家大方向戰略,鼓勵底層創新,投入芯片底層部分,避免重蹈被卡脖子的老路;最後一點是,現在處於芯片設計公司成立的最佳時期,政策、資本、發展都擺在桌上,所以互聯網企業如今紛紛宣佈開始造“芯”。

我認為互聯網企業造“芯”,對於芯片行業發展來説是一件好事。

鈦媒體:不管是缺芯,還是所有互聯網開始造芯,對於中科創星來説有怎樣的影響?你們如何幫助這些芯片企業健康成長?

張思申:芯片創業處於風口,對於中科創星來説,我們會大力投向芯片等硬科技行業。我們依然會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價值,培育硬科技生態,利用中科創星相關的研究院,自己的園區,中科創星專業化的科技服務人員,利用資金、裝備、管理、產業鏈上下游等,幫助一些初創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等到企業成長到中後期階段,中科創星也會協助被投項目引入其他投資機構、財務投資,鏈接好企業後續成長所需要的資源,幫助被投企業健康發展。

鈦媒體:你認為這些互聯網企業現在造芯有困難嗎?

張思申:我認為互聯網公司要真心去造出芯片來,不要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他們需要有耐心、長期思維,這和互聯網思維完全不同。互聯網企業造“芯”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但如今芯片行業人才緊缺,行業發展迅猛,高級人才流動太快。而且,這些企業要在看不見利潤的前提下,依然需要投入高昂的資金研發,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人才的積累,才有機會造出自主設計的芯片產品。

鈦媒體:這次缺芯對於行業有怎樣的經驗和教訓?

張思申:我認為這次的“缺芯潮”有點像黑天鵝事件一樣,假如沒有疫情的出現,缺芯的情況或許沒那麼嚴重。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教訓,更像是一個意外。過往“缺芯”事件也個別存在,只是這次是普遍性的。

當新冠疫情開始有所緩解,生產逐步恢復,行業會更加記得這次缺芯帶來的巨大影響。更進一步來説,我覺得這次缺芯事件不僅僅對芯片行業,也是一次重要機遇。國家對於芯片行業的扶持力度日漸加強,民間資本投資踴躍,政府民間都參與進來,我相信這個行業的發展會比以前會快很多,我對未來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蓋虹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科創星張思申:不要幻想迅速緩解“缺芯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