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電動車股票真有“牛市女王”説的那麼好嗎?
文 | 金融街老李
在押中了特斯拉和比特幣之後,過去的一年,美國著名投資人凱瑟琳·伍德帶領的ARK資管規模暴漲了11倍,成為了現象級ETF,伍德也被投資者們稱為“牛市女王”,其看好的領域已經成為重要的投資風向標。
近期,伍德團隊發佈了2021年投資展望,新的一年裏她仍然Pick電動汽車,並預測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從2020年的220萬輛大幅增長20倍,在2025年達到4000萬輛,作為牛市散户,我們更關注的是,2021年電動車股票還能買嗎?
2020年的新能源車概念股讓大家“愛恨交加”,“愛”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股票基金賺了很多錢,“恨”是因為這些概念股漲幅太快,不想落袋為安卻又不敢加碼。劃重點,去年電動車投資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泛特斯拉概念及產業鏈,風向標是美股特斯拉,參照對象是蔚來、小鵬以及國內的特斯拉產業鏈概念股,另一條是鋰電池產業鏈,風向標是寧德時代,參照對象是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以及更上游的贛鋒鋰業等數十隻概念股,2021年的電動車潛力股,大概率還是這些,而風險是漲幅。
要問2021的漲幅,就要看當下,估值一萬億美金的特斯拉高不高?估值一萬億人民幣的寧德時代高不高?許多人會提到電動車的長遠潛力、燃油車禁售等等,但這些都太大太空太縹緲,我們要思考當下的估值是不是合理的,邏輯是什麼,才能幫助我們判斷能不能買今年的股票。按照二級市場的估值邏輯,股票的估值是預期,影響估值的三大要素現金流、成長性和風險性都是預期決定的。
去年全球低利率和高流動性的宏觀環境下,新能源車企的估值從過往的“明年預期”變成了“未來預期”,因此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高估值,對應的不是明年預期而是未來預期。市場認可了電動汽車的方向後,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未來預期”就變得非常值錢,特斯拉按照“車企的營收+科技股的利潤率”來估值,而寧德時代是按照“壟斷護城河+創業板風向標”來估值,這種預期導致了特斯拉的市值超過了豐田和大眾汽車的總和,寧德時代的市值遙遙領先創業板。
在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錨定效應下,其參照公司和產業鏈企業的估值也對應升高,理想和小鵬以略高於特斯拉的P/S上市,因為基於特斯拉的發展路徑,市場對優秀的後來者有了明確的預期,而億緯鋰能也從原來消費電池的估值體系中走出來,邁入動力電池的估值體系,讓市場重新定價。
預期兑現通俗講就是今年或者未來五年電動車能賣多少?這是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也許説完了會被市場打臉,但這個問題的確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了今年的漲幅。按照“牛市女王”的邏輯,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增長約20倍,4000萬輛是什麼概念,202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總銷量也才8000萬輛上下,按這個比例,到2025年,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至少達到50%,資本的邏輯相對樂觀,但在產業邏輯下,這是一個難以達到的數字。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風向標是中國和歐洲,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集中在低端和高端兩個領域,儘管五菱宏光MINIEV上量很快,但這種車型並沒有預期兑現價值,具有高兑現價值的車型仍然是特斯拉 Model3、蔚來ES 6等中高端純電動車。
展望2021年,我們有理由相信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能銷售50萬輛,但特斯拉近幾年在華的上限也就是50萬輛,國內產能就這麼多,而蔚來、小鵬等企業無論是產能還是需求,都沒有特斯拉這種彈性上量的能力,10萬/年的目標已經是極限,而傳統豪華品牌更慘,三年內也沒有拿得出手的電動車產品。
歐洲市場也存在和中國同樣的問題,特斯拉在歐洲的產能遠不如中國,供應鏈也不如中國,短期內沒有上量的能力。歐洲的用户喜歡購買大眾ID.3等中小型車,這些歐洲暢銷電動車型,雖然比宏光MINIEV價值高,但其自動駕駛和軟件能力遠不如特斯拉好講故事,難以劃入科技企業的範疇,同時,歐洲沒有蔚來、小鵬等新勢力,中高端車型兑現能力非常有限,無法滿足資本市場的預期。
雖然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等企業的一系列產品證明了電動汽車的潛力,但要實現上量,只能寄希望於特斯拉和中國新勢力快速釋放產能,同時大眾的MEB平台車型在中國和歐洲產生較好的市場反應,但不管是中國還是歐洲,想在2021年兑現2020年的估值,顯然是不可能的,而面向2025的4000萬輛目標,也非常遙遠,但這並不意味着2021年新能源車不漲了。
2020年以來,資本市場經常講,隨着A股全面註冊制和退市機制的到來,屬於房地產的時代終將過去,振興資本市場、調整經濟結構和優化家庭資產配置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也是這一個十年的確定性趨勢,價值投資者在A股博弈中將逐步佔優,A股長牛慢牛發展格局一定會形成,其回報率將大概率跑贏房地產投資,這種説法固然是正確的,但散户更需要的是明確的投資策略,買什麼,在哪裏買,拿多久。
2021年的市場流動性依然張弛有度,仍是低利率時代,面對債券利息的固定收益和股票基金的主動型投資,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當固定收益下降,那麼資金就會主動流向股票市場,因此股票不必便宜就能吸引買家,而那些具備高增長潛力的股票,買家還會蜂擁而入。縱觀全球二級市場,除了疫情時期推動的醫藥醫療和消費抱團股,最好的賽道便是智能電動汽車。
如果是全球投資者,未來很長時間內,美股的智能汽車產業鏈企業都是好買點,包括整車領域的特斯拉、傳感器的Velodyne和Luminar,以及半導體領域的英偉達、安森美等等,而港股作為估值窪地,儘管在今年會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但在智能駕駛領域並沒有太好的投資標的,A股的智能化領域也是如此。
因此,2021年的智能電動汽車賽道,資金能選擇的大概率還是電動化,但由於目前漲的太高,在兩會行情後,存在一定的回撤風險。從長期看,電動化的兩條主線,仍然有上漲的空間,但很難再出現2020年的漲幅,從策略上講,購買主動型新能源車基金是更為穩妥的辦法。
後疫情時代,中國社會出現了較大的變革,包括行業的變革,一些行業在慢慢消失,一些新行業如雨後春筍,企業的整合也在進一步加速,龍頭效應越來越強。資源再分配也推動了中國社會羣體進一步分化,一部分人在慢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當前,資金已經變成了企業和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把收入確定性放在第一位,把資金基盤做大,才能降低投資的風險,在降低預期過程中,建立穿越牛熊的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