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拓展銀髮經濟發展新空間

由 無英 發佈於 財經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峯值。滾滾而來的“銀髮浪潮”,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和衝擊,也藴藏着寶貴的發展機遇和希望。面對超大規模的老年人口以及快速老齡化的進程,如何做到科學應變、化危為機、危中尋機?如何對沖不利影響,積極轉化老齡風險為“長壽紅利”?積極激發銀髮經濟活力、拓展銀髮經濟發展新空間,是破解上述難題的重中之重。

  理念轉變。作為未來相當長時期的基本國情,老齡化必將深刻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的全領域、社會治理的各環節以及公共文化的多方面。對此,我們不僅要正視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充分認識到人口老齡化挑戰具有長期性、艱鉅性,更要堅持積極老齡化觀念,積極看待老齡化社會和老年人口。要認識到,老年人口是社會的重要消費羣體,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適時、科學調整涉老公共政策的年齡界限,充分調動老年人蔘與社會發展和建設的積極性,讓老年人切實分享社會發展成果,這是拓展銀髮經濟發展新空間的重要理念基礎。進一步看,要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宏觀視野中考量銀髮經濟。作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銀髮一族”需求和潛在購買力的提升必將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等深度契合並相互作用,要從理念、政策、行動等各方面積極為銀髮經濟的發展營造環境、提供支持。在政策和制度設計中積極推動涉老產品市場提質擴容以及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催生銀髮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協同發展。銀髮經濟的發展必須遵循全局性謀劃、堅持系統性推進,即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引領下,將銀髮經濟深度嵌入高質量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凝聚合力、協同推動。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凝聚發展銀髮經濟的共識。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營造有利於拓展銀髮經濟發展新空間的良好環境。包括:研究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提升老年人羣的購買能力和消費意願,為銀髮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制定統一規則,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平等、積極參與,依託各類資源搭建銀髮經濟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加大對老齡產業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和財税、土地、人才、技術等政策優惠力度;出台相關涉老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規範,為銀髮經濟發展提供相關服務;等等。還要看到,銀髮經濟產業覆蓋面廣、輻射力強、鏈條長。立足市場層面,必須結合適老產品多樣性和多層次的屬性要求,加大資源供給、提升產品質量,將傳統以保健品和醫療服務為主的銀髮產業拓展至養老金融、生活服務、老年旅遊、養生保健、社交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重領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要切實抓住銀髮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從微觀上精細研判目標人羣的消費需求,科學組織生產和營銷,為老年人提供差別化、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總之,發展壯大銀髮經濟,需要根據老齡產業的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形成政府和市場、企業的良性互動。

  精準施策。滿足老年人需求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拓展銀髮經濟發展新空間的重要着力點。要挖掘銀髮經濟的發展潛力,就必須聚焦銀髮族的“痛點”精準施策,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一是要依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徵,找準銀髮經濟的發展切入點。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機能的弱化、社會交往資源的匱乏,老年人的心理和需求也會發生相應變化。要根據這些變化,提供更多滿足老年人生活、健康、情感、價值實現等多層次需要的產品,回應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嚮往。二是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區域、不同場景、不同收入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購買偏好、消費方式等採取差異化策略設計。比如,城市老年羣體作為銀髮市場的重要消費力量,其需求結構正在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更迭,消費主動性和對中高端產品的消費意願較高。而農村地區的一些老年人,因其購買能力有限,消費仍主要指向基本生活用品,並不會超越實際能力消費。除地域差異外,我國還存在相當數量的失能失智、空巢獨居以及高齡老人,他們對產品和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要求會更高。因此,我們必須根據這些現實差異,因地、因人施策,開發市場,滿足需求。三是幫助老年羣體跨越數字鴻溝、擁抱數字經濟。近年來,我國網民的增長主體由青年向老年轉化的趨勢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線上消費的新用户中增速最高的是銀髮族,超過2.6億人組成的龐大銀髮市場其商機不可小覷。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為電商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搭建養老服務網絡平台,發展互聯網金融、旅遊休閒、教育培訓等新業態;還要針對老年羣體的特點,降低智能化應用門檻,簡化消費操作流程,提供更多的數字化應用資源和配套服務。全社會要為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提供支持和幫助,開展相關培訓輔導,促進數字化技能的普及。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特別照顧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和線下消費習慣,區別化保留“非數字化”服務選項,打造智能和人工融合、線上和線下互補的新型服務體系,全面回應老年人的多樣化訴求。(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