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9.73萬億!私募規模距20萬億僅一步之遙,規模連續數月上新台階,管理人數量緣何不增反降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在充滿魔幻與現實的2021年,國內私募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再次顯現——儘管私募基金的數量和管理規模迭創新高,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家數卻不增反降。

中基協最新披露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管理基金規模19.73萬億元,較上月增加425.14億元,而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542家,卻較上月減少了27家。

在國內私募基金規模逼近20萬億的背後,則是各傢俬募機構備案積極性的持續高漲。數據顯示,2021年11月,協會新備案私募基金數量3602只,環比大增61.81%;新備案規模962.60億元,也環比增長23.70%。

距離“20萬億”僅一步之遙

承接2020年全面牛市的勢如破竹之勢,2021年的A股市場雖不及去年的激情澎湃,但在結構性牛市下,私募管理規模也緊隨公募管理規模,連續數月再上新台階。

今年1月,私募管理規模還在15.91萬億元,到了3月就一躍升至17.05萬億元,然後經過幾個月碎步增長,到了7月規模達到18.99萬億元,最新的數據是19.73萬億元,距離“20萬億大關”僅一步之遙。

與私募管理規模連上新台階亦步亦趨的是,私募基金的數量也從1月末的94739只一路增至11月末的121522只,而從增長的曲線看,過去11個月,幾乎每個月的數量都呈現明顯的上漲態勢。

12月9日晚間,中基協披露了最新一期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截至2021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121522只,存續基金規模19.73萬億元,較上月增加425.14億元,環比增長0.22%。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74947只,存續規模6.1萬億元,環增0.39%;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0630只,存續規模10.51萬億元,環增0.11%;創業投資基金13939只,存續規模2.26萬億元,環增0.54%。

從新增備案情況看,2021年11月,協會新備案私募基金數量3602只,較上月增加1376只,環比增長61.81%;新備案規模962.60億元,較上月增加184.42億元,環比增長23.70%。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707只,佔新備案基金數量的75.15%,新備案規模423.66億元,環比增長34.13%;私募股權投資基金433只,新備案規模339.11億元,環比增長1.87%;創業投資基金461只,新備案規模199.19億元,環比增長53.90%。

從私募註冊地分佈看,也呈現十分明顯的集聚效應。截至2021年11月末,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從註冊地分佈來看,集中在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浙江省(除寧波)和廣東省(除深圳),總計佔比達69.21%。

從管理基金規模看,前5大轄區總計佔比也高達69.15%。其中,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浙江省(除寧波)和廣東省(除深圳)的規模佔比分別為達24.92%、21.53%、11.46%、5.70%和5.54%。

私募管理人緣何不增反降?

相比一路上漲的私募管理規模和私募基金數量,私募管理人的數量在2021年這一年幾乎是“原地踏步”,其數量也一直徘徊在24500家上下,甚至可以説是“不增反降”。

中基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542家,較上月減少27家,環比下降0.11%;這一數字相比2021年1月的24611家,也降低了69家。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9023家,較上月增加16家,環比增長0.18%;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979家,較上月減少32家,環比下降0.21%;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9家,與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531家,較上月減少11家,環比下降2.03%。

在私募基金跨越式發展的2021年,私募管理人的家數緣何不增反降?一方面,這是私募行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與私募監管“扶優限劣”的政策一脈相承。

無論是從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上看,還是從投資人的直觀感受看,“頭部私募”的任何風吹草動,不管是其現身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還是其募集一款新產品,都會被媒體和市場津津樂道。

與公募行業類似,私募行業的“馬太效應”,在繼續壯大頭部私募影響力和管理規模的同時,也將部分處於競爭劣勢的中小私募,以及長期遊走在市場與法律邊緣的“不法私募”或“偽私募”逐出市場。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基協繼續對包括失聯私募和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的私募進行了註銷。僅在今年11月,就中止辦理了12家相關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註銷了138傢俬募基金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