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極不尋常的黃金週看大美之中國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金秋的中國,江山如畫;忙碌的車間,燈火通明……動起來、忙起來、火起來的中國,呈現強大的經濟韌性與活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億萬國人共同經歷焦慮難安的春節。現如今,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中秋恰逢國慶,流動中國裏,無論是回家團圓還是享受“詩和遠方”,不少人感慨:家國無恙,今年國慶過出了春節的味道。今年中國“十一”黃金週掀起的假日消費熱潮,也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坐上火車,前往古老的寺廟,做着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這是中國從疫情中恢復的明確信號。”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刊文如是説。國際觀察人士則認為,中國成功控制疫情,是中國人得以在黃金週放心出行消費的大前提。與此同時,假日消費熱潮也凸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釋放的發展動能。筆者以為,從極不尋常的黃金週可以看到大美之中國。

眾所周知,今年春節時候,當時誰也沒有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政府果斷決策,民眾嚴格執行防控舉措,中國成為全世界最早恢復生產生活的國家。在這場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危機之下,世界各國都面臨着艱難選擇。中國經驗表明,只要控制好疫情,就能夠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9月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許多外國媒體積極評價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讚賞中國政府積極有效的防疫措施與中國民眾萬眾一心的抗疫行動。誠如美國“工人”網站發表的《中國如何贏得抗疫勝利,這對世界意味着什麼》文章所稱,中國如何在很短時間內成功遏制住疫情?關鍵因素是效率、科學、協調、承諾、人民戰爭、合作以及有效的領導。文章認為,中國民眾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中國民眾信任政府,不屈不撓,堅信“團結就是力量”。

“武漢已經擺脱陰霾,恢復昔日的美好!”25公里江灘“巨屏”,展現着武漢鳳凰涅槃、重現生機的景象;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假期恢復開放,“微型馬拉松”、2020姚基金慈善賽人氣爆滿;地標建築黃鶴樓自1985年重建後首次開放夜遊,成為攜程平台國內景區熱度榜的首位……“登樓遠眺,還是那座雄偉的武漢長江大橋,還是那條滾滾東流的長江。不同的是,橋上已是車水馬龍,江上貨船穿行如梭。武漢又回來了!”“一切正在迴歸正常”——很多人在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發出這樣的感悟。其實不止在武漢。隨着經濟復甦向好,疫情平穩後的第一個大長假,人們以不同方式慶祝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大江南北的中國處處是盛景——10月1日清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18米高的巨型“祝福祖國”花籃旁,來自五湖四海的9萬多名羣眾觀看升國旗儀式,共迎新中國71歲華誕;10月2日上午,湖南長沙橘子洲頭、嶽麓書院,國旗揮舞,歌聲嘹亮,4000多名羣眾以一場“我的祖國”快閃活動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不少人把這個假期稱為“遲來的春節”。回家過節或“家庭團聚式出遊”,成為温暖的一幕;因疫情中斷的閤家團聚,在中秋團圓的主題下,温情重新被點燃。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國慶。超長假期,看大美中國,感澎湃活力,盼光明前景。位於河北承德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層林盡染,美景如畫,不少遊客自駕前來感受秋日的視覺盛宴。“坐着高鐵看中國”帶着人們行在畫卷裏,看江山大美,向世界展現奮進中國的美好未來。“這是迄今為止表明中國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最明確信號。”誠如美國《紐約時報》評價的那樣。此時的中國,已發起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總攻,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文/顧濤

圖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