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不及預期!英特爾暴跌超1500億

23日晚間,美股萬億芯片巨頭爆雷,暴跌超11%!

芯片巨頭市值突然暴跌超1500億

疫情之下,英特爾未能交出讓市場滿意的業績報。

23日美股開盤後,英特爾跌超10%,市值蒸發了近250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500億。

業績不及預期!英特爾暴跌超1500億

10月22日美股盤後,英特爾公佈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英特爾本季度營收為183.3億美元,同比下降4%,稍高於7月的市場預期;淨利潤為42.8億美元,同比下降28.6%;核心業務數據中心營收為84.22億美元,同比下降10%。

在當天的財報會上,英特爾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表示,個人電腦需求由台式機和高端商用PC轉向入門款消費級和教育產品。儘管銷量增長,但平均售價下滑,影響了盈利。

銷售服務器芯片的數據中心集團營業收入下跌7%,至59億美元,低於預期的62.1億美元。George Davis稱,該部門營收下滑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需求疲軟影響,來自企業與政府市場營收同比需求減少了47%。另一方面,新一代高端芯片生產成本更高,又擠壓了利潤率。

新冠肺炎疫情也衝擊了英特爾的非易失性存儲集團與物聯網集團營收表現。非易失性存儲集團主要負責英特爾存儲芯片業務,上季度營收為11.53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2.90億美元;而物聯網集團第三季度營收為9.1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2.34億美元。

事實上,上一次英特爾股價大跌,發生在7月下旬,當時由於7nm芯片生產將延遲,股價遭遇重挫,暴跌16.24%,市值蒸發415億美元(約2911億人民幣)

英特爾正在研發7納米芯片製造技術,但因為技術原因較預期延後。由於該公司在7納米芯片產品上研發不順,英特爾並不被市場看好,如今其股價只有老對手AMD的三分之二,其總市值也低於英偉達。

英特爾稱,其自產7納米芯片要到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初才可亮相。該公司在7月24日的電話會議上稱,7納米芯片未來可能交予第三方代工廠生產。在財報會上,英特爾CEO司睿博對此稱,將在明年1月做出決定。

逐漸收縮戰線

英特爾正逐漸收縮戰線,聚焦在核心業務上。

繼出售基帶芯片業務、連接芯片業務接連出售後,英特爾再次做出了割肉之舉。

10月20日,韓國海力士宣佈與英特爾達成一項90億美元的協議,前者將收購後者的內存芯片業務,其中包括固態硬盤業務、NAND閃存芯片產品、晶圓業務以及英特爾位於大連的生產工廠。此舉意味着英特爾徹底退出閃存市場。

根據2020年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NAND Flash市場排名中,排在前六位的是三星、鎧俠(東芝將存儲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後的改名)、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爾。在這其中,英特爾的市場份額最小,僅為11.4%。

同時,英特爾已經在自己的核心CPU領域有所落後。今年7月,英特爾表示下半年的業績將遜於預期,並進一步推遲了7納米芯片技術的推出,並表示將委託給第三方代工廠進行生產,該消息也引起業界一片譁然,英特爾股價應聲下跌了逾15%。友商們如台積電和三星已經在5nm、3nm上有所進展,另一邊AMD憑藉Zen架構也在蠶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

“英特爾的CPU在這一代已經延遲了,甩掉一些非核心業務輕裝上陣,他們需要更集中資源在CPU上。”行業人士稱。

近年來,NAND業務一直困擾着英特爾,官方披露,計劃利用本次交易獲得的資金用於開發業界領先的產品和加強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重點業務,包括人工智能、5G網絡以及自動駕駛相關邊緣設備。在第三季度,雖然平均售價同比有所上升,但英特爾存儲器業務營收同比下降了11%。

對英特爾來説,風險背後只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資金。公司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以維持研發的需要,也需要同時維持業務線的運轉。可以看到的是,不只是競爭對手在資金上大筆投入,就連蘋果公司這樣的客户也在最近宣佈投資數十億美元,以便將Mac產品從英特爾芯片轉移至Arm CPU。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4 字。

轉載請註明: 業績不及預期!英特爾暴跌超1500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