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突傳重大利空!歐洲緊張,歐元連跌8周!美元創9年最長連漲紀錄,"貨幣戰"悄然打響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一場“貨幣保衞戰”突然打響。

強勢美元捲土重來,彭博美元現貨指數錄得周線八連陽,創2005年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全球非美貨幣則遭遇貶值潮,9月8日,離岸人民幣跌穿7.36關口,連跌五日;日元直逼150,創下10個月新低;印尼盾、韓元兑美元等均走低,彭博亞洲外匯指數跌至10個月來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亞洲多國紛紛釋放信號,將採取行動阻止匯率進一步走低。

強勢美元之下,歐元也正在遭遇巨大的貶值壓力。自7月中旬以來,歐元兑美元匯率已連跌八週,累計貶值幅度已超5%。關鍵時刻,匯豐突然180度大轉彎,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由於歐洲經濟增長放緩,預期2024年第一季度歐元兑美元匯率將跌至1.03,之前的估計為1.15。

另外,歐洲能源也突傳“重大利空”消息。當地時間9月8日,全球能源巨頭雪佛龍與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工會的談判破裂,兩家液化天然氣廠正式開始罷工。該消息傳出後,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日內一度飆升超10%。

“貨幣戰”突然打響

強勢美元捲土重來,全球非美貨幣遭遇貶值潮。

在一系列強勢經濟數據支持下,9月8日,ICE美元指數一度漲至104.9附近,當週累計上漲近0.6%,實現周線八連陽,創出ICE美元指數九年來的最長連漲紀錄。另外,彭博美元指數也同樣錄得周線八連陽,這是自2005年問世以來最長的連續上漲趨勢。

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全球非美貨幣則持續承壓、貶值。其中,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連跌四天,單週跌幅達0.8%。

具體來看,9月8日,離岸人民幣十個月來首次跌穿7.36關口,連跌五日;日元直逼150,也創下近十個月新低;菲律賓比索貶值近2%,觸及9個月低點;印尼盾、韓元兑美元等均走低,彭博亞洲外匯指數跌至10個月來最低水平。

對於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中信證券分析稱,9月以來披露的經濟數據顯示出美國經濟韌性較高,並且領先指標有所回暖,美國經濟韌性構成美元的核心支撐。此外,近日兩位美聯儲官員講話反映出其對於未來是否停止加息十分謹慎,不想重蹈“做得太少”的覆轍,美聯儲緊縮預期有所升温,這一定程度也構成近期美元的上行動力。整體而言,近期美國與非美國家經濟與貨幣政策分化有所加劇,導致美元指數再度上漲。

三得利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Takeshi Niinami預測稱,如果日本央行堅持維持低利率的政策,日元兑美元匯率可能會繼續大幅下跌,日元兑美元匯率可能跌至1美元兑170日元,這將是自198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亞洲貨幣保衞戰“愈演愈烈”,亞洲多國紛紛採取行動阻止本國匯率進一步走低。

其中,日本週三發出了最強烈干預警告,負責國際事務的副財務大臣神田真人表示,外匯市場出現了投機性波動,如果這些舉動繼續下去,政府將在不排除任何選擇的情況下妥善處理。

亞洲其他國家也採取了類似措施,印度央行、印尼央行在過去幾天裏介入市場,支持本國正在貶值的貨幣。菲律賓、泰國央行也警告稱,可能會採取干預行動。

印尼央行強調了保持印尼盾穩定的決心,印尼央行行長Perry Warjiyo指出,當前所有國家都在經歷貨幣貶值,現在重點是通過干預來穩定匯率。

歐元連跌8周

強勢美元之下,歐元也正在遭遇巨大的貶值壓力。

自7月中旬以來,歐元兑美元匯率已連跌八週,累計貶值幅度已超過5%。

歐元的持續走低,源於廣泛跡象表明,歐元區經濟正在走向衰退,市場預期下週的會議上歐央行將暫停加息。目前交易員預計,歐洲央行下週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約為40%。

最近幾周,歐元區公佈了一連串疲軟的經濟數據之後,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從0.3%下調至0.1%,商業調查顯示8月份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另外,週四的數據顯示,作為歐洲經濟增長引擎的德國工業生產在7月份連續第三個月錄得下滑。

與此同時,歐元進一步走軟可能會推高能源、食品等進口產品的成本,從而使歐央行對抗通脹的任務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是,沙特、俄羅斯本週宣佈延長原油減產計劃後,國際油價突然上漲,進一步增加了歐元區的通脹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持續走強的背景下,匯豐控股對美元的預測突然發生180度大轉彎。

匯豐策略師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由於歐洲經濟增長放緩,壓抑風險情緒並推動與美國經濟相關的資產需求,美元應持續上漲。

匯豐預期,歐元在2024年第一季度兑美元匯率將跌至1.03,之前的估計為1.15;日元在同一時期可能會跌至148兑1美元,之前的預估為132。

突然罷工,歐洲緊張

關鍵時刻,歐洲能源突傳“重大利空”。

當地時間9月8日,全球能源巨頭雪佛龍與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工會的談判破裂,兩家液化天然氣廠正式開始罷工。罷工消息傳出後,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日內一度飆升超10%。

澳大利亞工業仲裁機構公平工作委員會的網站顯示,工會與雪佛龍之間沒有安排進一步的談判,雙方在工資、職業安全、輪班制度、加班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交易商擔心澳大利亞供應量的減少會加劇歐洲天然氣供應缺口。

雪佛龍發言人表示,雙方在關鍵條款上仍存在分歧,工會要求的條款“高於”業內其他公司。

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工會方面則回應稱,過去5天,雪佛龍幾乎沒有任何讓步。雪佛龍的行為是不合理的,甚至完全是不尋常的。

工會警告稱,每日停工時間可能長達11小時,預計將持續到9月14日。屆時,如果有關工資和工作條件的持續爭議仍未解決,可能會舉行為期2周的全面罷工。

分析人士指出,週五的罷工或許是為了給雪佛龍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其達成協議,而不是為了對生產造成實質性影響。雪佛龍液化天然氣工廠的生產中斷可能會導致液化天然氣現貨市場的競爭加劇,一些通常運往歐洲的貨物可能會轉向亞洲。

值得一提的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洲便大幅減少了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轉而進口大量LNG。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1.01億噸,比2021年增長58%,這也使得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LNG買家。

一旦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工廠長期罷工,將對供應產生巨大沖擊。高盛分析師Samantha Dart表示,澳大利亞North West Shelf、Wheatstone和Gorgon項目可能發生罷工,這意味着,全球約10%的液化天然氣產能面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