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前的創業板值不值得參與?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財經

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ID: SIF-2015),作者薛洪言,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業板再次引領指數漲幅。自2018年10月18日階段性低點1205點以來,創業板指數累計漲幅已高達165%,妥妥跑贏大盤,成為本輪牛市的領頭羊。

創業板的這輪牛市,核心驅動力是什麼?當前值不值得繼續參與呢?

盈利強勁,驅動創業板走牛

短期行情,題材、概念、情緒常常發揮主導作用。但長達幾年的大行情,只能靠盈利驅動。

從創業板指成分股的盈利來看,2017年是盈利低點,當年淨利潤286億,同比下降43%;之後恢復高增長態勢,2020年達到1012億元,三年複合增速高達52%,與之相比,滬深300成分同期淨利潤複合增速僅為8.5%。

在如此強勁的盈利驅動下,創業板走牛自然不足為奇。自2018年10月低點算起,創業板指數從1205點最高漲至3414點,期間,創業板指數平均市盈率從最低28.1倍漲至61倍,享受了盈利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效應。

截止2021年6月17日,創業板指數平均市盈率54倍,低於十年來創業板指數平均市盈率(58倍),分位水平處於53%,不低也不高。

行業分散,龍頭集中

從行業分佈上看,相比科創板,創業板的行業分佈更分散,“硬科技”特色也要弱一些。

如科創板前五大行業佔比超過80%,主要集中在半導體、生物製藥、技術設備等領域,而創業板指數前五大行業(以2021年6月17日總市值為權重)佔比只有59%,分別為:電源設備(19.6%)、醫療器械(15.9%)、醫療服務(9%)、生物製品(7.9%)和農產品加工(6.6%)。

對一個指數而言,過度分散的行業通常是一種缺點,使得其缺乏特色。但就創業板指數而言,分散卻是其優點。正是因為行業分散,創業板才得以集中多個具有高增長屬性細分產業的龍頭個股,能夠充分享受經濟減速背景下結構升級和行業分化環境下龍頭增長的雙重收益。

以創業板前十五大個股來説,集中了新能源電池、醫療器械、食品加工、醫療服務、互聯網證券、創新藥、半導體、醫美、傳媒等多個熱點領域的龍頭,權重佔比高達60%。某種意義上,投資者買入創業板指數基金(或ETF),就買入了一籃子新興產業龍頭股票。

當前的創業板值不值得買?

從基本面的角度看,創業板指數無疑是很好的投資標的,涵蓋了一系列新興熱點行業的龍頭,在較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

至於是否值得參與,還需要評估當前的估值水平。

如前所述,截止2021年6月17日,創業板指數平均市盈率54倍,低於十年來創業板指數平均市盈率(58倍),分位水平處於53%。這個位置不算高,已經持有的不必着急賣出,可以耐心等待趨勢走完;對於新增資金,這個位置買入缺少安全邊際,肯定算不上價值投資,只能是趨勢投資,而且吃的還是後半段,需要賭目前的上漲趨勢還能持續下去。

正因為如此,創業板當前不具備普適性的投資價值,即不是誰都應該配置一些,而只能結合每個投資者自身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目的來決定,沒有絕對正確的結論。

對於過去一直定投創業板指數的投資者,當前的位置仍適合繼續定投買入;

對於快進快出賺快錢的投資者,在設定好止損線的前提下,當前的創業板指數依舊值得參與;

對於擬持有期限超過5年的投資者,理應配置經濟體中最具活力的板塊,當前創業板的估值雖然缺乏安全邊際,但有點是行業增長前景相當可觀,拉長時間看仍能創造較大的投資價值;

對於堅信價值投資但因所持股票遲遲不漲而信心動搖的投資者,只要對所持上市公司的長期發展前景有信心,即便賬户一直虧損,仍應繼續堅守原有的策略等待估值迴歸,改投熱點板塊只會導致投資體系的紊亂,最終得不償失;

對於擬持有期限低於3年的投資者,持有期限較短,市場不確定性強,應該追求安全邊際,投資買入十年市盈率分位低於20%的板塊,不建議參與當前的創業板,先求少虧錢,再求多賺錢。

總之,當前的創業板估值水平不高不低,投資目的和策略不同,創業板最終反饋給投資者的價值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