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跑“XX第一股”戰況激烈,請冷靜冷靜!
中新網客户端北京3月23日電 (左宇坤)最近的資本市場上,“XX行業第一股”這個説法出現的頻率有點高。
出門逛街隨手買一杯奶茶,手機電量告急租一個共享充電寶,回家做飯用APP線上買個菜……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背後的行業,都醖釀着一場搶跑“XX第一股”的爭奪。
資料圖:某證券營業部內的股民關注大盤走勢。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各行各業搶吃“第一股”螃蟹
2020年初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毫無徵兆地火遍全網。CBNData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已近千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1102億元。
2021年開年,新式茶飲市場驚人的潛力讓“新式茶飲第一股”再掀混戰。奈雪的茶除夕夜率先在港交所正式申請IPO,同樣定位高端價位市場的喜茶融資不斷,“奶茶界拼多多”蜜雪冰城上市消息也密集傳出。
爭搶行業第一股的還有共享充電寶企業。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之一,共享充電寶近日因為漲價引來不少口水,但這並不妨礙行業企業的上市進程。
共享充電寶的四個頭部玩家“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中,小電科技率先傳出與浙商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打算在國內IPO的消息;但在3月,怪獸充電突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計劃上半年在納斯達克掛牌。
資料圖:市民在租借共享充電寶。 康玉湛 攝
疫情催化下爆發式增長的生鮮電商,也成為資本爭奪的新增長風口。
每日優鮮、美菜網、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台均傳出過IPO的消息,被物美“奶大”的“多點”同樣對上市躍躍欲試,衝刺國內“生鮮電商第一股”似乎成為行業目標。
競爭同樣激烈的還有網約車。2020年10月,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如果一切順利,嘀嗒將成為國內網約車第一股。在它身後,滴滴、曹操、T3等平台也在“神仙打架”。
“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正在上演一場史無前例的‘第一股’爭奪戰。”有人評價道。
老大一騎絕塵,老二更着急
其實在2020年,不少行業就已經跑出了“第一股”。
2020年9月,紐交所迎來了“中國寵物電商第一股”——波奇寵物的掛牌上市;11月,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也在紐交所敲響了上市的鐘聲,“中國美妝第一股”因此塵埃落定;12月,港交所則迎來了“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
這些品牌斬獲頭名可以説是順風順水、理所應當的,因為在它們在各自所處的領域中都是無可非議的佼佼者。
波奇寵物累計用户下載量在互聯網寵物APP中穩居第一,是第二名的兩倍;完美日記在2019年天貓雙11彩妝品牌的爭奪中打敗歐萊雅和雅詩蘭黛兩大老牌勁敵拿下榜首;泡泡瑪特更是憑一己之力帶動盲盒出圈,52TOYS、十二棟文化等其他同類品牌一直處於追趕姿態。
資料圖:民眾駐足於盲盒無人售賣機前。 張一辰 攝
但現階段的第一股爭奪賽中,行業老二似乎比老大更着急。
過去幾年火爆的新式茶飲賽道,從門店數量、產品的網紅程度、收入規模等看,龍頭公司一直是喜茶。但緊追不捨的奈雪的茶率先發力,在資本市場上更為主動。
在生鮮電商賽道,市場一直在等待前置倉模式的創始者每日優鮮率先上市,叮咚買菜屬於後來者。但有消息稱叮咚買菜考慮最快年內赴美IPO,後來者居上的步伐可謂相當急切。
至於相比滴滴,國民知名度小了太多的嘀嗒更是直接被業內稱為“撿漏上市”。滴滴在順風車事件後關閉了順風車業務,只有順風車和出租車業務的嘀嗒趁機冒起,靠撿滴滴丟掉的肉吃成了大胖小子。
“老二先發力”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就是希望通過IPO獲得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畢竟這樣的故事在資本市場上並不罕見,最典型的莫過於十年前的“視頻網站第一股”之爭。
2010年11月,當時炙手可熱的土豆網即將赴美上市之際,創始人王微因為和前妻的財產官司導致上市被迫推遲。次月,土豆網的競爭對手優酷搶得先機,順利赴美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60%。第二年土豆網上市,首日股價下跌12%,市值僅為優酷的四分之一。後來,土豆網被優酷合併。
所以,用資本重新分割原本勢均力敵的格局並非妄想,誰説老二沒機會通過IPO扳回一城呢?
“彎道超車,還是彎道翻車”是個課題
“搶奪市場是一場持久戰,在上市路徑中跑在前面的公司會得到更多的關注,無論在品牌效應上還是估值上都能夠取得更多的優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如此分析“行業第一股”的特殊意義。
上市的利好不必多説,為何最近“第一股”的搶奪之爭尤其熱烈?
在國內市場全面推進註冊制的大環境下,企業迎來了更快走進資本市場的機會和通道。據統計,2020年一季度IPO整體過會率超過95%,創下歷史新高。而回溯此前數據,2019年全年過會率為84.15%,更早之前的2018年,過會率僅為57.51%。
兩年時間,IPO閘門大開,通過率大幅提升,這也為各種“第一股”的誕生創造了土壤。同時,“第一股”們大多處於新興賽道,很多仍在“燒錢”的階段,需要通過上市融資獲得更多的“彈藥”幫助平台進一步發展,搶“第一股”其實就是在搶錢、搶人。
投資者經過北京一處證券營業部內科創板行情信息顯示屏。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在IPO繼續火爆、打新狂熱的2021年,勇於下水吃螃蟹、爭做“第一股”的公司越來越多。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市了再説”,真的有利於企業和行業發展嗎?
3月17日,是東方金鈺在A股摘牌的日子。由於公司主業凋零導致連續虧損,幾年時間市值累計蒸發近300億元,名噪一時的“翡翠第一股”暗淡謝幕。
1月,奢侈品電商寺庫宣佈,公司董事會收到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日學私有化要約。若私有化完成,“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早先的2018年,二手車平台優信從和瓜子、大搜車的激烈角逐中殺出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卻上市不到兩年虧損約35億元人民幣,股價縮水超83%。
不論如何,“第一股”扮演的還是一個試水者的角色。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上,是彎道“超車”還是彎道“翻車”,“老二”或許要比“老大”考慮得再多一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