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動態與世界變局”研討暨成果發佈會在京舉行
圖為研討會活動現場 馬佳佳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馬佳佳)自疫情暴發以來,美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正表現出極端化傾向,並導致美元的國際地位受到不小的衝擊。24日,“美元動態與世界變局”研討暨成果發佈會順利舉辦,十餘位相關專家學者出席,並展開了熱烈討論。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現代國際關係》雜誌社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陽運營)承辦。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文主持。他表示,疫情之後,美國採取了一系列的財政刺激政策支持經濟復甦,這些政策雖然在短期內穩定了美國金融市場與經濟局勢,但是卻透支了美國未來發展的潛力,並破壞了美元作為全球貨幣體系中心的基礎。中國需如何應對不斷去美元化的全球金融體系,怎樣在美元不斷衰落的大背景下逐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些問題都是相關學者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目前,疫情二次暴發與美國總統大選導致不確定性持續增加,全球性金融風險日益嚴峻。為此,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相關問題,更加積極主動思考美元未來發展趨勢對人民幣國際化所造成的影響,並提出與之相對的貨幣戰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則在開幕致辭中提到,“殭屍化企業”、“財務殭屍化”、“殭屍化經濟”,也是金融治理的重要方面。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疊加以後,更加催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也加快了既有的變化。
中國駐IMF執行董事金中夏在主旨演講中提到,近期的美國疫情二次暴發以及總統大選,都可能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前景,不確定因素也正在增多,這對全球各國來説都是嚴峻挑戰。不過,即使如此,美元仍很有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它的主導地位。當前,全球正在面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而這在多大程度上會對美元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波蘭原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科勒德克在主題為“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前景”的演講中表示,中國需要積極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努力維護全球經貿秩序,並不斷推進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跨亞歐大陸一體化戰略,這些都是保障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動力。
隨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與助理研究員崔一喆代表課題組發佈了《美國“財務殭屍化”——疫情期美元潛在破產危機的評估》主題報告。
在專家研討部分,相關專家圍繞“美元動態與世界變局”的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外匯管理局原副局長魏本華指出,美國目前靠赤字來支撐經濟,正在逐漸陷入赤字“死循環”,而且政府在治理赤字問題上的不利,依賴印鈔支撐經濟,但經濟如果得不到恢復,就會大大地損害了美國維持其債務可持續性的能力。
中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廖羣表示,美國的債務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債務總量已經很大,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二是美國不但債務總量很大,而且根據它的債務結構和債務的性質,意味着它的風險會更大。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研究員邊衞紅則從長週期的視角探討了美元影響因素,在繁榮環境下,經濟快速增長,社會預期樂觀導致風險偏好較高,並積累大量的債務泡沫,貧富懸殊差距進一步拉大,最終爆發債務危機。此時,央行不得不大量印鈔拯救經濟,並促使出現貨幣超發的現象,由此進入到債務重構的新循環之中。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副所長塗永紅則強調,債務增長的問題,不是美國一個國家的問題,從全球的角度來講,全球已經進入低增長的狀態,不僅是經濟增長慢,貿易、投資、利潤,還有人口增長也很緩慢。此外,美元目前依然堅挺,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以後,美元的地位是在增強的,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美元還將是最主要的貨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