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乏人問津的“小品種”,已成今日炙手可熱的“大明星”,未來更可能成長為萬億級的“大板塊”。
跑贏多個權益指數,交易規模上演三連跳,最貴個券價格超過3000元,單隻債券年內漲逾300%……2021年,可轉債再次以債券“黑馬”示人,展現驚人戰鬥力。
業內人士認為,可轉債行情火熱源於正股結構性行情與自身估值系統性擴張,而估值擴張本質上是市場供求偏緊的結果。得益於需求力量不斷壯大,未來可轉債市場可能將繼續處於供需兩旺的狀態,存量規模大概率奔向萬億元水平。在高估值可能延續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對投資策略做針對性調整,精細擇券,“重點捕撈”。
“戰鬥機”展現戰鬥力
頭頂債券的名,卻有一顆股票的心。跑起來,有時連股票也望塵莫及。他,就是可轉債,號稱債券中的“戰鬥機”。
2021年,可轉債再次展現出驚人戰鬥力。據統計,截至12月22日,中證轉債指數今年以來接近18%的累計漲幅,不僅遙遙領先於主要的純債指數,也大大超過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等A股常用基準指數;若非月內出現一波回調,超越商品指數也不是難事。
個券表現亮點紛呈。例如,英科轉債於1月25日最高漲至3618.188元,創造了可轉債價格的新高度;小康轉債年初至今累計上漲324.9%,振幅達396.2%,成為年內漲幅最大、波動最大的“雙料冠軍”。
不僅價格步步高,可轉債成交規模也是年年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2021年可轉債市場(公募品種)總成交15.26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可轉債成交額才首次突破1萬億元,2020年便逼近10萬億元,2021年進一步放量超五成,近三年市場成交規模上演三級跳。
今年,新券源源不斷登場,推動存續可轉債進一步擴容。截至12月22日,今年已發行可轉債113只,發行規模達2296.48億元,可轉債總存量達6491.89億元,較年初增加1156.13億元。展望未來,華泰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認為,可轉債市場將保持較快發行節奏,2022年供給料超過2000億元,未來存量大概率奔向萬億元水平。
漂亮的“戴維斯雙擊”
作為一類債券品種,今年可轉債堪稱“黑馬”,成為不少固收類產品鏖戰年終排名的勝負手。那麼,支撐可轉債強勢的因素有哪些?在業內人士看來,正股結構性行情與自身估值系統性擴張,造就了今年可轉債市場漂亮的“戴維斯雙擊”,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今年A股中小盤行情深入演繹,而如今有大量中小盤股票對應的可轉債,使得正股層面的拉動作用明顯。在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看來,正股構成甚至是中證轉債指數能夠跑贏主要股指的關鍵所在。
另一方面,今年可轉債市場估值水平也出現系統性擴張。“小券行情不足以解釋轉債市場整體的強勁走勢,更重要的原因是各價位估值中樞的全面拉昇。”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鬱測算發現,目前各價位可轉債估值中樞均已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對於估值擴張的原因,劉鬱分析,直接原因是機構不斷增強的淨買入需求,而其背後的推動因素有三:一是純債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可轉債投資的機會成本,也促使固收類投資者不斷向可轉債要超額收益;二是投資者傾向於將對未來的樂觀預期提前反映在轉債價格中,助推市場估值水平加速上行;三是發行人選擇不提前贖回的情況顯著增多,為進入優質品種維持高估值創造了基本條件。
自2019年以來,可轉債發行已連續3年超過2000億元,但與此同時,可轉債需求羣體也在不斷壯大,促使市場持續處於供需兩旺的狀態。
“可轉債可能繼續處於供需雙熱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對中小品種、成長創新型標的高估值表現出更高包容性,另一方面是固收資金繼續尋求超額回報的動機仍然充足。”中金公司近期發佈的一份研報稱。
波動加大 精耕細作
儘管高估值“有理”,但對於可轉債投資而言,並非全無影響。機構人士提示,高估值意味着對正股上漲潛力的透支,自然會影響未來的收益空間,同時也可能導致產品波動加大,未來可能不宜“廣撒網”,而要“重點捕撈”。
興業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左大勇提示,在股市運行節奏變化加大後,可轉債在跟隨股債表現的同時,需關注高估值的壓力,高波動隨時可能出現。
劉鬱認為,高估值下,需對可轉債投資策略做針對性調整。建議在品種選擇上,一是適合作底倉的品種,二是博取收益的彈性品種,三是埋伏低價策略品種,若後續市場估值出現壓縮,這類品種的性價比或得到凸顯。
國泰君安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建議從正股彈性出發,選擇行業景氣度有反轉預期、公司資質較好、公司促轉股意願較強、正股估值相對合理或低估、轉債價格相對偏低的品種,兼具高賠率和高勝率。
左大勇認為,可轉債的配置應根據A股風格變化而調整,後續股市風格將向基本面改善方向轉變,基建、消費、金融、家電建材等方向景氣度有望提升。而今年的高景氣賽道如新能源板塊的後續表現,取決於其能否獲得增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