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的“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平行論壇上,圍繞如何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如何加快完善符合中國實際的直接融資體系、結構和制度建設,監管和市場人士紛紛建言獻策。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近年來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試點,以及後續制度的不斷完善,推進主板註冊制改革的條件正逐步具備。與此同時,業內專家認為,需要加快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直接融資體系,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註冊制改革真正到位 有賴於有效的市場約束
證監會市場一部主任李繼尊表示,註冊制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實現方式是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在這方面,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主要有三個突破:一是優化發行上市條件,把實質性門檻儘可能轉化為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對企業特別是科創企業的包容性。二是審核註冊的標準、程序、內容、過程、結果公開,增強可預期性。三是對新股發行的價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消除不必要的干預。
李繼尊透露,證監會正在研究修訂信息披露的有關規則,以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此外,證監會正在評估完善試點註冊制的各項安排,優化各項改革措施的組合搭配,以進一步增強協同效應,提高改革的獲得感。
“註冊制改革真正到位有賴於有效的市場約束,包括市場主體的歸位盡責、‘買方市場’的形成等,也需要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諸多情況表明,整個市場正在朝着這個方向演進,一級市場的供求關係在改善,二級市場的估值體系在優化,市場主體的規範意識在增強。”李繼尊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需要各方面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證監會將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部署,保持改革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改革進行到底。
李繼尊認為,通過近年來科創板、創業板的試點,以及後續制度的完善,推進主板註冊制改革的條件正逐步具備,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主板註冊制改革將水到渠成。
“隨着改革的深入推進,科創板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市場定價效率方面呈現出積極變化。”上交所副總經理盧大彪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專業投資者持有科創板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比例約為41%,其中,外資持股比例約5%。市值超過200億元的上市公司平均股價漲幅約347%,市值小於30億元的上市公司平均股價漲幅約47%,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優質優價、龍頭溢價。
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表示,註冊制下,對中介機構的執業要求大幅提高。中介機構要不斷修煉內功,優化內部管理,提高保薦機構的執業水平。
隨着項目增加和風險責任的加大,中介機構要加強質控,結合人員標準和團隊建設,切實把控好項目執行風險和信息披露風險,建立健全風險項目責任人問責機制。另外,中介機構應利用信息化服務手段,全面把握項目風險分佈,進一步細化完善盡職調查標準,細化階段審核流程要求,不斷提升執業和服務能力。
加快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直接融資體系
在我國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過程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既是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重要目標。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紮實推進,直接融資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佔比約為28%,市場規模、質量和結構持續改善。”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表示,下一步,要牢牢把握支持科技自立自強這個關鍵,通過“四個提升”,加快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直接融資體系,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提升多層次市場的覆蓋面,增強直接融資體系的包容性。二是提升市場基礎制度的完備性,增強直接融資服務的針對性。三是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增強直接融資監管的有效性。四是提升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合力,增強直接融資發展的協同性。着力構建科技、產業、金融協同互促的政策體系,推動完善法治、財税、產權和投資者權益保護、誠信約束等配套制度,營造促進直接融資發展的良好生態。
在提高我國直接融資比重方面,私募基金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IPO、再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等其他層次資本市場偏重於成熟期、重整期、重資產等企業融資方式不同,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的發展明顯擴大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企業融資的廣度、深度和強度,滿足了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證監會市場二部主任王建平表示。
他介紹,下一步,證監會將結合私募基金面臨的問題,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推動《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儘快出台,完善《私募基金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建設。明確持續展業的規範性要求,提升合規展業水平。二是堅持分類施策、扶優限劣,改善行業募資、投資、退出和税收環境,支持真私募,打擊亂私募,堅決出清偽私募,防範化解行業風險。三是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引入長期資金,支持行業持續發展和奠定長期投資基礎。國際經驗表明,高質量的長期投資者,對管理人的約束能明顯改善其投資績效。四是持續督導行業提升合規水平,特別是要提高管理人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深度理解以及投後管理的專業能力,提升服務直接融資的質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