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場進入了“雞肋時間” 如何應對?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財經

  如果説市場急促下跌帶給投資者的是一次乾脆利落的心痛,那麼市場震盪就是鈍刀割肉的“折磨”。

  開年的急跌之後,近期市場進入震盪行情,各個熱點輪番表現,市場漲幅排名靠前的板塊頻繁切換,大家漸漸發現,好像任何策略都失效了。

  如果是隻持有某一個板塊,今天漲、明天跌,最終還是回到最初的起點;

  如果採取均衡配置策略,各個板塊都買一點,那麼這個板塊漲、另一個板塊跌,相互抵消,一天下來,感覺自己投了個寂寞;

  如果採取的是輪動策略呢?結果不見得就更好。因為在追熱點的時候很容易被反覆打臉,沒點技術的很可能把本金都虧沒了。

  類似這種市場時漲時跌、賺錢效應差的交易時間,被形象地稱為“雞肋時間”。

  意思是,在這段時間參與投資,賺錢效應一般,投入的時間精力與得到的回報不成正比,實在沒勁兒。

  在行情冷淡的日子裏,普通基民要如何度過這樣雞肋時間

  A股大部分時間都是“雞肋時間”

  從過往歷史來看,A股大部分時間處於漲少跌多的震盪市。A股快速上漲的階段只存在較短的時間裏,大部分時間較為波動。

  我們回溯近2005-2021年A股表現,以萬得全A指數為例,期間漲幅最大為 166.21%(2007年),最小為-62.92%(2008年),平均數為25.21%,標準差為57.43%,標準差是平均值的近2倍,表明大部分年份的指數漲跌幅是偏離平均值的,股市波動性還是很大的。

  不過市場是持續變化的,未來也是無法預測的,短期交易環境的劇烈波動可能會對當下行情走勢帶來一定影響,但拉長時間看,短期波動並不會改變市場長期趨勢

  從近五年偏股基金指數整體走勢來看,雖然過程是曲折的,但指數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

  如果説A股真正上漲的時間,不會超過5%,市場有時會風雨飄搖,還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更容易把握住的恐怕還是那95%的時間,我們只有在95%的時間內做好準備,可能在5%上漲的時間裏才會有你!雞肋時間雖然難熬,但也很重要。

  冷靜期內,更好地梳理投資預期

  晴雨有時,這是市場的本質,它不時會對我們的資產收益產生負面影響。市場冷淡期,也給我們投資者一段冷靜期,思考投資目的。

  如果我們拿一筆錢來投資,將來這筆錢是打算用來幹什麼?對於這筆錢投資的時長規劃、收益預期多少等等。對於不同投向的基金,未來的收益預期也會差別很多。

  在市場沒有明顯行情的情況下,短期的波動主要來源我們自身不斷被放大的情緒。比如投資者樂見於投資組合過去一路高歌的表現,並未意識到這背後累積的風險,持有基金下跌時,一些投資者會反應過激,才想到要拋售風險高的權益基金,但又想等行情轉好時再買回來,一來二回,忙活一場,可能賺不到錢,也徒增了投資成本。

  分散買入 不錯過“黃金20天”

  “雞肋時間”正是我們積累籌碼的好時機。分散買入,可以降低一次性投資壓力,並能讓我們長期保持在場,不錯過“黃金20天”。上漲利好已買入的份額,下跌則可以拉低持倉成本。儘管在買入動作上是分散投資的,但是定投策略依然包含了長期投資的因素,能讓投資者與時間做朋友。

  定投最重要的事就是長期定投並堅持到底。A股市場經常出現持續多月下跌的行情。此時投資者已投份額會暴露在市場下跌的風險之中。當出現浮虧時,投資者要克服心理上的難關,在低估值的市場區間中持續定投。若無熊市中的籌碼積累,等到熊去牛來,想獲得理想收益是很難的。

  定投最忌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此在開始定投計劃之前,務必要籌劃好現金流。以保證在執行定投計劃時,不會因資金消耗而影響生活。在持續下跌的熊市中,可能需要大家投入比平日定投更多的資金量。

  資產配置 降低組合波動

  市場無法預測,合理資產配置卻是很重要的,因為分散投資,我們可以參與市場大漲帶來的收益,也可以避免因大跌而遭遇的鉅額損失,更好地把握組合的長期回報和風險水平。

  另外,在追求收益的同時,基金的持有體驗也很重要,有時基金的收益率很高,但波動很大,我們也未必拿的住。所以,想要在震盪行情中拿的住,通過資產配置,降低組合波動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可以選擇股債平衡策略,股債平衡策略可以利用股債之間的弱相關性對沖風險,而股債之間還有一定的負相關性即蹺蹺板關係,股漲債跌,債漲股跌,股債平衡策略可以藉此增厚收益。當然也會出現股債雙殺,不過從歷史數據來看,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很少出現,即使出現持續時間也很短。

  而具體到股票基金,可以選擇核心+衞星的策略佈局。投資者選出一批長期業績優異且穩定的基金作為核心持倉。在衞星基金的使用上,需要研判市場方向,分配一定倉位進行主動操作。衞星策略要求投資者對行業景氣度有一定的研判,能把握大小盤輪動的機會。(文章整理自廣發基金中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