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邏輯支撐三月行情回暖 A股投資春風將吹向這些熱門賽道
2022年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資本市場悄然呈現出的新氣象備受投資者關注。如今,2月份走勢即將收官,3月份行情即將到來,A股市場能否迎來春季“升機”?將為投資者提供哪些配置機會?今日,本報分別從大盤運行趨勢、熱門賽道、機構推薦金股等方面,對3月份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予以詳細分析,以饗讀者。
A股最近七年3月份走勢“五漲兩跌”
2月份臨近尾聲,在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背景下,機構對3月份A股市場整體走向的研判已悄然展開。
回顧2月份A股市場走勢,較1月份表現明顯企穩。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從A股市場三大指數的表現來看,今年2月份,上證指數的表現強於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主要源於三方面因素:一是創業板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權重佔比較大,雖然該板塊行業景氣度較好,但整體估值相對較高,資金大舉回撤導致該板塊整體下跌,對2月份創業板指的走勢造成較大拖累。二是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温影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在2月份持續攀升,對科技板塊走勢形成一定壓制,進而拖累創業板指表現。三是上證指數表現相對較好,主要受到基建、有色金屬等品種上漲的帶動,低估值疊加良好的業績支撐,令上證指數在外圍環境的擾動下更具安全邊際。
展望3月份行情,《證券日報》記者對各大機構觀點梳理後發現,主要有四大邏輯支撐。
邏輯一:市場活躍度提升。
近日,A股成交額時隔一個月後再次重返1萬億元之上。2月23日至25日,A股市場成交額分別為1.04萬億元、1.36萬億元、1.02萬億元,2月24日的成交額更是創近五個月以來新高。
邏輯二:上市公司業績預喜率高。
數據顯示,在已披露2021年年報預告的2576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489家公司業績預喜,佔比57.80%。其中,主板預喜率達55.78%,創業板預喜率達58.94%,科創板預喜率達70.11%。
在主板上市公司中,和邦生物、諾德股份、遠興能源、天際股份等成長能力凸顯,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7000%以上,排名A股前四。
邏輯三:宏觀經濟數據持續向好。
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1%,明顯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美國(6.0%)、歐元區(5.0%)、日本(2.4%)同期經濟增速的預期值,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前列。今年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較前一月下降0.6個百分點至54.7%,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國1月份製造業PMI指數連續3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製造業生產延續擴張態勢,為2022年中國經濟穩健運行開了好頭。
邏輯四:A股整體估值處於底部。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收盤,A股市場整體市盈率為18.30倍,處於底部區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美聯儲為了應對高通脹開始收緊貨幣政策,這對美股走勢形成明顯利空影響。預計美股在經歷十幾年牛市後,未來存在見頂回落的風險。A股估值目前處於歷史底部,即使美股出現見頂回落,對A股的長期走勢也不會形成太大影響,甚至有可能導致一部分資本從美股獲利了結後,到A股市場尋找處於估值窪地的品種。
歷史數據顯示,最近7年(2015年至2021年)的3月份,A股市場整體走勢呈現“五漲兩跌”態勢。
陳靂分析稱,今年3月份A股整體走勢不會悲觀,預計估值合理、業績增速良好的板塊將表現更好。在政策“穩增長”的基調下,預計上證指數將延續強勢。深證成指及創業板指經過近兩個月的回調後,整體估值已處於相對合理區間,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招商基金表示,不必對當前A股市場的短期弱勢整理走勢表示悲觀,預計3月份市場將逐步升温。隨着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快速消化,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逐步消散,A股市場的底部結構將逐漸清晰。
星石投資首席權益研究官、高級基金經理喻宗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滬深300指數與創業板指數的比價關係處於歷史極低水平,有望中長期驅動二者的比價關係均值迴歸。在貨幣寬鬆政策下,加大對新舊基建、服務業的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對相關行業形成利好刺激。當前市場預期已有所改善,將對滬深300指數及創業板指數的良好表現形成支撐。
基建產業和大金融成3月份最受機構關注賽道
3月份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在哪裏?哪些熱門賽道最值得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對券商策略報告梳理後發現,基建產業鏈和大金融領域成為券商眼中3月份投資的“心頭好”。
首先,3月份機構最關注的賽道非基建產業鏈莫屬,特別是傳統基建,由於基本面持續向好,因此備受青睞。
招商銀行研究院認為,有兩大因素支撐傳統基建基本面狀況向好。一是從宏觀角度看,在“穩增長”背景下,基建投資託底經濟增長的重要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預計可實現約5%的增速;二是從訂單角度看,2022年全國基建投資規模或可達到197170億元,同比增速可達4.5%左右。
太平洋證券認為,今年傳統基建領域的投資機會較多。一是要關注在手訂單充裕、具備較強抗風險能力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二是可關注高質量發展下的減隔震領域的投資機會。三是軌道上的“城市羣”建設需求廣闊。四是在下半年基建投資邊際改善的預期下,可關注低估值標的。五是關注主業穩健且具備礦產資源的基建領軍企業。六是在能耗雙控背景下,建議關注綠電、BIPV等相關領域的優質標的。
除了傳統基建領域孕育新的投資機會外,“東數西算”等數字基建領域的投資機會也被機構看好。
川財證券表示,“東數西算”工程投資規模大,涉及行業廣,五大領域有望率先獲益。首先,數字基礎設施是“東數西算”工程的基礎,對數據中心、通信基站、通信設備等板塊的需求將大規模增加;其次,隨着算力需求不斷提升,有望推動網絡及服務器等設備的升級;第三,產業數字化需進一步改造升級;第四,數據流量爆發有望加速光纖通信行業高質量增長;第五,數據信息的安全需求大幅增加,數據安全行業業績增長提速。與這些領域相關的受益標的值得關注。
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説:“基建賽道將會在3月份受到資金追捧,受益板塊包括軌道交通施工、特高壓、通信電子、計算機、軟件、精密製造、數字貨幣等,建議重點關注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會。”
與基建產業鏈同樣受到機構青睞的行業還有大金融。2021年銀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之好一直廣受市場關注。截至2月25日,在申萬一級銀行行業中,已有20家上市銀行公佈2021年度業績快報。從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指標來看,招商銀行2021年度實現淨利潤達1199.22億元,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等7家銀行2021年度淨利潤也均超過100億元。
對銀行領域投資機會相當看好的光大證券認為,在“寬信用”進程中,銀行股行情可能伴隨整個“穩增長”的進程。其中,相對更看好江浙等優質區域地方銀行穩健經營這條主線。
東興證券表示,從2021年第四季度機構重倉持有的銀行板塊及個股情況來看,進一步減配銀行股的空間有限。進入2022年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在業績穩定增長的推動下,銀行板塊估值開始修復。在配置上,建議優選財富管理領域具備客户基礎、銷售渠道、產品服務體系等先發優勢的銀行。
“基建產業鏈和大金融是‘穩增長’背景下率先受益的兩個領域,在過去幾年中,這兩個領域的市場表現相對滯後,估值也具備提升空間。”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154只個股獲機構高頻點贊
盡顯三大特徵
對於即將到來的3月份行情,哪些個股最受機構推崇呢?
數據顯示,最近30個交易日內,有53家券商共推薦了994只個股,期間受到5次及以上券商推薦(含買入和增持評級)的個股有154只。其中,貝泰妮、山西汾酒、五糧液、東方財富等4只個股,期間均獲20次及以上“買入”或“增持”等機構推薦評級。
機構力薦這些個股的原因何在?通過對上述機構扎堆看好的154只個股進行綜合分析後發現,這些個股普遍具有三大特徵。
業績優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在上述機構扎堆推薦的個股中,已有5家公司披露2021年年度業績,聚燦光電、天華超淨、創世紀、和而泰等4家公司2021年淨利潤均實現同比正增長。還有105家上市公司發佈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喜公司達95家,佔比逾九成。其中,35家公司報告期內淨利潤同比最大變動幅度在100%及以上。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隨着年報披露高峯期的臨近,上市公司業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因此出現績優股被機構扎堆推薦的情況。”在配置上,陳靂建議從年報業績角度佈局,關注估值合理、業績增速良好的投資標的。
熱門賽道
在被機構扎堆推薦的154只個股中,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歸屬電子(19只)、食品飲料(19只)、計算機(12只)、汽車(10只)等行業的個股數量均在10只及以上。由此計算,以電子和計算機為代表的科技行業股共有31只;以食品飲料、汽車為主的大消費概念股共有29只。由此可見,大消費和科技兩大優質賽道依然是機構關注的焦點。
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表示,市場整體支撐因素仍然存在,向好邏輯未變。在短線情緒干擾下,市場或仍有反覆,但調整後將迎來戰略配置的好時機。具體看,科技領域是中國未來經濟轉型以及產業升級、政策扶持的主要方向,也是未來有望保持長期高景氣度的賽道,尤其是科技領域經過近期估值調整後,投資性價比越來越高。大消費領域受益於“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長期存在,在經過去年疫情影響之後,預計今年會出現反轉機會。
強者恆強
從市場表現來看,2月份以來,上述154只個股有99只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月內累計上漲2.68%),佔比逾六成。其中,中瓷電子、兗礦能源、天華超淨等3只個股累計漲幅均超30%,分別為42.49%、32.93%、32.83%,盡顯強勢。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在“穩增長”背景下,基建力度以及地產復甦情況,將成為市場風險偏好的兩個重要錨。隨着“穩增長”政策的進一步發力,基建與地產板塊估值有望逐步向上修復。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