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觀察丨也談新造車企業的股價和市值
文|楊小林
圖|來源網絡
最近新造車企業的股價集體“刺痛”了傳統車企和部分媒體觀察者,因為美股上市的蔚來、小鵬和理想的股價和市值持續飆升,讓業界再度響起“狼來了”的警訊。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繼今年6月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之後,蔚來汽車又在這個月市值超過了寶馬,但對照各自新車銷量規模和企業成立的年頭,這樣的戲劇化的“比對”無疑是讓人扎心的現實。
以至於一向以謙遜和恭敬面貌示人的豐田汽車公司社長豐田章男,都不得不在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近半年時間後首度做出“回應”:如果把汽車企業比做經營餐廳,特斯拉更像是推廣新菜品的新餐廳,而豐田已經是擁有眾多回頭客的“老字號”。
一句話理解豐田章男的上述表態:論羣眾基礎和口碑積澱,豐田肯定跟特斯拉不在一個量級上。筆者完全有理由相信,寶馬對於剛剛在市值上超過它的蔚來,應該大抵也是豐田這種“不願服輸”的心態。
在全球汽車產業迎來電動化和智能化鉅變的新時代,豐田和特斯拉,寶馬和蔚來之間上演的,顯然絕不僅僅是各自的“捉對廝殺”,而是轉型中的傳統車企和崛起路上的新造車企業,開始正式“角力”的序幕。
放到今天就坦言誰勝誰負,顯然是過於武斷的。
豐田大眾和寶馬,不一定就會成為昨天的諾基亞,特斯拉蔚來和小鵬們,肯定也並不都有機會成為蘋果。一味唱衰傳統車企,一味唱多新造車企業,都容易犯“以經驗主義看問題”的毛病。
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特斯拉股價和蔚來們的市值中,顯然有過高的溢價和泡沫成分在,因為資本一味追捧所謂的“科技股概念”,導致其股價和市值遠超其企業理性客觀的估值上限。
筆者認為,在中國的新造車企業成為真正的以科技創新型公司之前,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站在新造車風口上的幸運兒。因為有特斯拉和馬斯克這樣的標杆性質的“美股新造車企業”做標杆,以及中國市場強大的消費潛力做背書,蔚來理想和小鵬們的股價和市值都集體“飄了”。
説句實在話,經歷過這麼多年九死一生的發展歷程,如果特斯拉還算是美股裏的“科技概念股”的話,蔚來、理想和小鵬們最多算是“特斯拉版的中國概念股”,畢竟,這些中國的新造車企業大多數創立不到五年,也僅限在中國銷售,一年最多的也沒賣過五萬輛整車。
所以,依託強大的中國新能源政策導向、持續迸發出來的中國消費需求,以及效仿特斯拉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發展思路,蔚來、理想和小鵬們在股價和市值的“起飛”道路上,都沾了中國市場和特斯拉概念的雙重“光”。
但毫無疑問,這樣累積起來的股價和市值也是相當脆弱甚至是易碎的。且在汽車產業的巨大轉型和發展過程中,傳統車企與新造車企業的力量對比也是動態發展、變化,可以説是此消彼長的。這取決於很多不可控的變量。
即便是讓絕大多數國內的新造車企業和資本機構頂禮膜拜的特斯拉,也並非在現在看來無懈可擊和在未來看來是不可戰勝的,而且往往的情況是,由於過快的追求銷量規模的增長,特斯拉在產品品質和用户口碑上已經凸顯短板效應。
至於“杯弓蛇影”的資本市場,任何一點風吹草動的變故,都有可能左右特斯拉們的股價和市值。
比如,當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故事已經講不下去,當某家傳統車企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明顯的相對優勢,當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戛然而止,當用户口碑崩塌影響到新“韭菜”進一步入坑之時……而特斯拉股價一打噴嚏,相信整個依附其概念的中國新造車企業都要集體感冒。
到時估計還會有不少人反思,汽車界的各種“百年老店”,原來能活到現在並非浪得虛名。
目前,在汽車產業大轉型大變革的初期,新造車企業憑藉輕裝上陣的運營模式,更快“出牌”的產品節奏以及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應,率先搶跑個三五公里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還是那句話,現在不代表將來,變數永遠在路上。
風物長宜放眼量,新造車企業的股價和市值,以及背後支撐它們的“科技股概念”,還需要更多創新技術和運營實幹來支撐,尤其是剛剛經歷一輪“大浪淘沙”的中國新造車企業,現在最多看來也就是個死裏逃生,根本沒有達到“牛叉閃閃”的地步。
低調而謙遜的活着,走好腳下的每一步關鍵之路,才有可能拿到同樣勝利之門的入場券。(作者楊小林系資深汽車媒體人、車壹傳媒聯合創始人兼總編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