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散户一年也能賺247%!戰勝市場的秘訣在於......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裏

牛年以來,A股的劇烈波動讓不少個人投資者感慨:“剛剛決定跟隨抱團股,結果就虧損了,然後轉投化工,也沒賺到錢,現在要不要買銀行地產呢?”

在此市場背景下,去年收益頗為亮眼的投資者經驗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思考。

近日,雪球人氣用户@伯言2020發佈了一篇文章,稱其2020年收益為247.89%,但其中80%的收益是由20%的交易取得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來看換手率與收益率成反比,不管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基金經理,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堅守信仰,方能戰勝波動。

多次交易為“無用功”

近期,雪球用户@伯言2020(以下簡稱伯言)置頂了一篇名為《20%的交易創造80%的收益》的文章,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眼球。

文章中顯示,伯言去年累計收益達到了247.89%,是其個人股票投資歷史收益最高的一年。去年最大回撤為17.7%,但他用個29天完成了最大回撤修復,投資日勝率達到了60.92%,夏普比率為2.84%。

從收益歸因來看,伯言159%的收益是由選股貢獻的,行業配置則貢獻了70%的收益,而倉位調整貢獻不大。

有意思的是,伯言表示,在個股選擇上,即使去年提醒自己一定要謹慎交易,長期持有看好的公司,但換手率仍然達到了7倍,一共交易了48只股票。數據統計顯示,去年業績貢獻超過5%的只有6只,如果不算打新的10只股票和6只主要收益貢獻的股票,有16只股票賺錢並且還有15只股票是虧錢的。

“也就是説,從結果上看那些交易都是浪費錢浪費時間,如果能把精力和倉位集中放在部分股票中,效果可能比這樣要好很多。”

伯言還反思稱,自己習慣了有看好的標的就先隨便買點,然後有空再研究或者覺得錯了就賣,也就是用交易上的取巧來取代思考上的懶惰,但最終總結下來發現,這些交易都是在白費自己的精力和倉位。

個人投資者需謹慎跟風

伯言在投資上的懊悔並非個例,大多數散户都會在回顧一年的投資時,感慨道:“買了牛股卻只拿到20%收益,還不如不交易。”

美國投資公司Betterment的一項研究顯示,投資者檢查自己的交易賬户越頻繁,看到自己虧錢的概率也越高。如果投資者保持每天一次的頻率查看自己的交易賬户,則有約50%的可能性會看到自己的賬户正在虧損,25%的可能性看到自己的賬户虧損達到2%及以上。而越是看到自己的賬户在虧損,投資者的心態就越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也就越可能在不冷靜的情況下急於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最近市場震盪很多投資者被套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月份覺得消費漲得好,而且基金經理去年四季度都在抱團大市值股票,所以一股腦就衝進去幹,結果剛買入沒多久就開始調整,接着聽説基金經理要買化工,就又去買週期的龍頭,結果這周也在虧損,這就是跟風買入的風險所在。”滬上一位基金經理直言,今年很多優質板塊和個股都處於高位,個人投資者更要切忌追高買入,需深入研究、冷靜思考當下的宏觀環境以及個股的基本面和估值情況,結合自身的資金性質,進行投資。

買基金更需長線思維

近年來,不少散户意識到,由於頻繁交易、研究時間和能力有限,自己的投資收益並不理想,因此轉投基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股民變基民是一種良性且長期的趨勢,但個人投資者莫要把基金當股票炒,需形成長線思維。

一直以來,基金投資者的申贖行為存在較為明顯的追漲殺跌特徵。

在2006年、2007年、2009年、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2015年四季度、2016年二、三季度,以及近兩年市場上漲過程中,權益基金整體表現出持續的淨申購。而在2008年以及2015年三季度、2016年一季度的幾次市場大幅下跌的過程中,權益基金整體表現出淨贖回,且在市場的階段性底部區域,贖回量達到高點。

其實,長期持有一直基金大概率是賺錢的。

此前,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不同類型公募基金長期業績評價報告》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過去15年、過去10年、過去5年普通偏股型基金(A類)業績指數收益率分別為892.83%、145.52%、62.8%,過去15年、過去10年、過去5年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類)業績指數收益率分別為1294.88%、196.57%和73.68%,均高於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

編輯:吳曉婧

【來源:上海證券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