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控人操控股價,員工8億投資打水漂!百億富豪成老賴被懸賞千萬
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 Dolphin
林子大什麼鳥都有,企業多什麼奇葩事都可能發生。
9月15日,*ST中昌因遺失印章等相關事項收到上交所的“約談通知”。
此前,*ST中昌發佈公告稱,公司新任董事長上任一個月仍未從前任手中拿到公司印章、證照資料等。這或將導致*ST中昌未來有因印章遺失產生的法律糾紛。
新董事長拿不到印章,只是這家公司糟心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根據股權穿透顯示,*ST中昌實控人疑似陳建銘。
不久前,陳建銘因拒不履行1億元債務被青島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相關財產線索懸賞金最高可以達到1000萬元。
與負債1億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陳建銘曾因名下房地產公司營收能力卓越,成為上海百億富豪。從百億富豪到老賴,有人總結稱,在如今的市場環境,房地產就是重要金融風險的源頭。
然而事實上,毫無底線的資本操縱和盲目擴張才是真的風險根源。關於陳建銘、三盛宏業、*ST中昌三者的關聯和故事,就是一場龐大的資本操縱敗局。
海運變大數據,鬧劇裏的“中昌”陳建銘,出生於1956年,有着10年的經濟學教書經驗。有理論無實踐的特性,也成為陳建銘後續商業之路追逐風口和資本騰挪術的根源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陳建銘憑藉着自身對經濟與資本的瞭解,決定回到老家浙江“下海創業”。因看中沿海乾散貨運輸市場,毫無海運經驗的陳建銘,一手成立了中昌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隨着生意逐漸壯大,2000年中昌上市,自稱中國大陸唯一在國內上市的民營海運企業。
彼時,中國的房地產之風已經吹了數年,恆大、萬達都迎來高速發展的階段。陳建銘也看到了房地產的“掘金能力”。
2002年,陳建銘大舉搬遷,將商業版圖挪至上海,在上海開啓房地產業務,併成立了三盛宏業投資集團,確立了以投資為平台,房地產、海運為主營業務的商業模式。三盛宏業就此成為中昌的控股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深諳資本的陳建銘對於上市,是勢在必行的。然而,由於政策和環境影響,投資公司與房地產的上市之路較為艱難。於是,中昌便挑起了重擔。
或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陳建銘很快便等來了機會。
2005年,位於廣東陽江,主營遠洋捕撈、漁船修理的A股上市公司華龍集團,因連年業績虧損,債務高築被暫停上市。華龍為掙脱困境,決定引入新股東,尋找接盤者脱手。
這個人就是陳建銘。陳建銘將中昌的海運業務注入華龍,對其進行資產重組。2010年,ST華龍更名為中昌海運,正式由海洋養殖業轉型到海運業務,重新實現上市,陳建銘也隨之成為新實控人。
然而,中昌海運借殼上市後,被寄予厚望的新增業務——航運市場急轉直下,跌入冰點。
數據顯示,2013年中昌海運扭盈為虧。次年,每股虧損達1.21元。由於連虧兩年,中昌海運再次被戴帽ST。不甘放棄的陳建銘,開始轉型自救。
自救第一步就是剝離夕陽業務“航運”。同時,將目光盯上彼時正當火熱的互聯網大數據行業。海運與大數據,雖然“八竿子打不着”。但這不妨礙陳建銘可以藉此保留上市公司的外殼。
2016年,中昌以8.7億元的現金併購北京博雅立方,進軍大數據。2017年再次耗資10億併購上海雲克科技。公司正式從“中昌海運”變更為“中昌大數據”。
鉅額的現金併購案,讓出資的母公司“三盛宏業”債台高築,但中昌的併購步伐並未就此打住。2018年,中昌進行了第三次重大金額併購,6.38億元收購億美匯金55%股權。
三年收購3家公司,陳建銘的轉型“保殼”計劃在表面上看實現了成功。然而,巨大的現金支出並沒有換來等價的營收。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中昌的淨利潤最高達到1.19億。雖然實現了盈利,但與前期高額的收購款比起來,如杯水車薪。
這邊利潤低的難題還未解決,更可怕的事就來了。2019年,中昌數據業績驟降,3次併購產生的超過21億元商譽,或在2019年年底引爆。
這還不是最糟的,控股股東三盛宏業的債務危機也波及了中昌,中昌的資金鍊岌岌可危。
“吸血”員工,資本大敗局2019年,可以説是陳建銘最黑暗的一年。所有糟糕的壞事,都集中爆發。
房地產項目爛尾停工、員工圍堵討債、被迫甩賣總部大樓、資金被監管等等,以至於陳建銘當眾大哭。
然而,這一切早在2017年就埋下了種子。儘管中昌是陳建銘的上市主力,但其主要營收和業務重點卻是房地產。
2017年,深信國家房地產政策會持續放開的陳建銘,無視了行業初顯的危機,仍大舉買地擴張。加上子公司中昌的併購,讓陳建銘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沒錢怎麼辦?要放棄擴張和併購嗎?陳建銘選擇了借錢,向員工“借錢”。
2017年,三盛宏業向員工發行3億理財產品,實現間接定向融資。三盛宏業承諾,理財產品收益率為12.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
嚐到甜頭的陳建銘隨後又多次向員工發放了此類理財產品,涉及金額逾8億元,員工及家屬上千人。
但這些錢,放在房地產行業裏還不夠“塞牙縫”。他又想到了上市公司可以“圈錢”。2018年至2019年,陳建銘利用資金與持股優勢,影響“中昌數據”股票交易價格,通過連續集中交易從中獲利超1147萬元。
不僅如此,他還向多個銀行、房地產開發商抵押資產借款。然而隨着樓市嚴控,三盛宏業業績節節衰敗,中昌的股價也持續大跌。
2019年,三盛宏業員工因遲遲收不到公司理財產品的兑付金額而焦慮,與此同時卻發現,公司高管兼實控人親戚可以鉅額兑付。員工憤而反抗,集體圍堵陳建銘進行討債。
諷刺的是,這一年,陳建銘身價仍上漲,以100億元身家入選《2019年胡潤百富榜》,排在第398位。但這份輝煌,仍然救不了陳建銘。
歷時一年的苦苦掙扎,三盛宏業與陳建銘終究是迎來敗局。
2021年1月,三盛宏業申請破產。5月底,陳建銘就因此前操縱控制中昌公司股價被證監會“拉黑”,10年禁入證券市場。隨後,陳建銘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公司破產、股權被凍結、自身多次被告上法庭成為老賴......誰能想到此前他還是被當地稱讚的優秀企業家,身價百億。
回顧陳建銘的商業歷程,比起實業發展,留下的大多是資本操縱的痕跡,而資本操縱的背後就是無盡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