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假期太拼了!國家郵政局公佈一組數據,快遞業務量增長超5成
自疫情恢復以來,人們的消費熱情就一直沒有停歇過,而各大商家更是鉚足了勁。在“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長假中,這一情況顯然到達了一個高峯。據中新網報道,國家郵政局公佈了一組數據,得益於疫情基本結束以及各商家的發力,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長超5成,這個雙節假期確實太拼了!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8天長假中,快遞攬收總數同比增長53.42%,投遞數量增長62.51%。而從2月份的疫情防控成果初步顯現後,快遞業務就以30%附近的速度全力增長。報道指出,這一方面得益於疫情防控的成果,使得國內快遞業務能夠更加安全進行,另一方面,這也有着雙節的“加成”,各商家為了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瘋狂”推陳出新,大量的特色和節慶產品“出爐”,這對於消費者來説顯然是最為基礎的“吸引力”。
從產品品類上看,隨着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中國農村地區也正在快速併入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浪潮”,企業和市場化的發展使得線上銷售農產品的規模越來越大,直接導致相關快遞量直線上漲。同時,得益於基礎物流設施以及互聯網產業建設的完善,農村快遞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也是農村居民快遞數量變多的直接原因。顯然快遞業務在雙節期間迅速增長不僅代表了中國經濟的恢復,同時也意味着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正在飛速發展並不斷完善當中,而各項針對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建設也已經初見成效,未來的發展大有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從數據上來説,“買買買”的行為直接推動了郵政物流行業的發展不假,但這也僅僅是對單個行業來講,其最根本且最為重要的意義之一其實算是互聯網經濟的基礎,畢竟市場、需求和消費才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人們在網絡上買東西的同時還使得商家與商家之間的競爭變得更為緊張,淘寶之類的服務提供者也因此需要對應用程序的相關技術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而物流和通信在內的網絡必要產業也會隨之發展。因此可以説,郵政業務的發展其實不僅代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消費能力恢復,同時也代表着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同時也揭示了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現實情況,即中國這樣體量的國家,如果希望進一步穩定並發展經濟,甚至一定程度上帶動全球經濟恢復,那麼推動“內循環”的發展是必須的,畢竟全球只有中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以及多達十幾億的消費市場,並且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得幾乎大部分民眾在其所出生的地區都有基本的消費和購買能力,這放在全球任何國家幾乎都是難以想象的。這其實也是中國的經濟能夠發展成為世界前列的基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一定程度上還需要依賴人口和市場優勢。
對於一般民眾來説,雙節期間的消費雖然有因為疫情導致的“報復性消費”成分在其中,但就實際的購買能力來説,很多人應該也能夠清楚地感知到,消費相較疫情前並沒有很大變化,部分地區和商品的物價反而為了促銷而降低了,而個人的錢包也沒有國家經濟恢復發生嚴重“縮水”,這本身其實就是一種相當程度的“經濟實力”,而在這樣情況下的快遞業務增長顯然説明了以中國民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是切實可行並將繼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