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2家險企半年總計理賠約733億元 多份報告提示重疾保額較低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財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理賠半年報發佈季,各家險企開始“秀肌肉”。

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0日,已有22家保險公司發佈了理賠半年報,總賠付金額約733億元。

其中,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理賠金額均達百億級別,分別為超269億元、204億元。太保壽險、太平人壽的理賠金額則均超50億元,分別為92億元、50.8億元。

透視多份理賠半年報發現,醫療賠付成為大多數險企中理賠件數最多的賠付類型,即小額多次,重疾賠付則是賠付金額最多的類型,這説明,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購買醫療險或重疾險更為“實用”。

此外,多份理賠半年報均提及,重疾險件均賠付金額較低,已無法覆蓋現階段的醫療費用,建議消費者購買重疾險時應提高保額。

醫療出險頻次高 重疾理賠金額大 買醫療險、重疾險更實用

理賠作為客户獲得感的直接來源,保險公司也頗為重視。近年來,發佈理賠報告已經成為行業常規操作。

從各險企披露的理賠數據來看,醫療、重疾等責任是保險公司出險次數或金額最高的責任,這説明,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購買醫療險或重疾險更為“實用”。

比如平安人壽,上半年總計理賠209萬件,賠付金額為204億元,其中,醫療賠付件數高達191萬件,佔比91%,這裏邊疾病醫療的賠付佔比更高,數據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中老年人羣疾病出險的最主要原因。

重疾賠付件數雖然不多,僅13萬件,但賠付金額卻高達104億元,佔比51%。惡性腫瘤是重疾賠付的第一大原因,其次原因分別為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後遺症、良性腦腫瘤、慢性腎衰竭等。

又比如愛心人壽,上半年賠付金額為3813萬元,其中,醫療險佔賠付件數的65%,重疾險佔賠付金額的50%。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買保險的時候,應本着“家庭支柱優先、重疾險優先、宜早不宜遲”的配置原則,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優先給家庭主要勞動力買保險,並先配置重疾險,且應儘早配置。在此基礎上,還可視預算情況,對家庭其他成員,以及醫療險和意外險等其他保險產品酌情進行配置。

多份報告提示重疾保額低 業內人士建議應提至30萬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多家險企在理賠報告中披露了重疾件均賠付金額,普遍在十幾萬元,一些險企的重疾件均賠付金額甚至在10萬元以下,比如太保壽險重疾件均就僅有5.5萬,顯然,這已無法覆蓋現階段的重疾治療金額。

2019年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的一篇報告指出,我國每年惡性腫瘤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

而據《中國衞生健康統計年鑑2020》,2019年我國公立醫院住院病人僅醫藥費人均即達10484.3元,而肺惡性腫瘤、胃惡性腫瘤、急性白血病等病種住院病人的平均醫藥費均超過2萬元。現實生活中,為了治療癌症,斥資數十萬元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因此,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建議稱,購買重疾險時,應該保證保額至少在30萬元以上,才能覆蓋患者生病後的長期醫療、護理費用以及收入損失。若消費者在多年前已購買過重疾險,但現在發現保額不夠了,可以選擇再購買一份功能更齊全的重疾險,兩者保額加起來達30萬至50萬即可,當然,經濟條件較好的話,保額也可以再適當提高一些。

“此外,在購買重疾險時,消費者還應當拉長保障期限,最好購買保障至終身的重疾險,因為癌症在年老時發病率更高;若預算充足,還可購買有輕症和中症責任,以及重疾多次賠付的產品,讓保障更加充分。”上述業內人士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