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進出口規模再破紀錄!但人民幣升值、集裝箱不足正衝擊外貿企業

作者:時代財經 梁施婷 編輯:梁勵

據海關總署在1月14日公佈的數據,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貿易順差達到3.7萬億元,增加27.4%,創下五年來的新高。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14日的發佈會上指出,中國外貿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

同樣創下新高的還有中國進出口佔國際市場的份額。根據WTO和各國已公佈的數據,2020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12.8%、14.2%、11.5%,均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在14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12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站在榮枯線上方表明外貿企業預期和信心在轉好,中國國際港口碼頭數據顯示實際出貨量仍在高速增長,美國等後續刺激政策還會有效激發外需,近幾個月外貿發展向好形勢仍將繼續保持。

但對於外貿企業而言,近段時間的人民幣升值以及航運成本的增加,卻讓他們陷入“出口越多,虧得越多”的尷尬局面。

替代效應助推出口超預期增長

在全球面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籠罩下,中國在2020年的進出口取得超預期的增長。尤其是在出口方面,自去年4月份實現“止跌回升”之後已經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李魁文認為,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推動了出口較快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增長了3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9個百分點。中國出口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合計增長了22.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20年出口的超預期增長也與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替代有關。中國科學院發佈的《2021年中國進出口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中國對美國、歐盟出口份額的提升主要是對日本和韓國的出口替代;對東盟出口份額提升主要是對日本的出口替代;對越南、韓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出口的替代效應不明顯,更多是與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鏈的轉移重組有關。

分商品來看,上述報告指出,中國機電類產品、傢俱、雜項製品、賤金屬及其製品在國際貿易中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有望在疫情後保持出口替代;而塑料及橡膠製品、化工品、光學及醫療等儀器、運輸設備等產品或將是暫時性的出口替代。例如,受日本、歐盟在疫情期間汽車工業生產受阻的影響,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呈現暫時性的替代作用。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預計,在全球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世界經濟緩慢復甦、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情景下,預計202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約為4.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7%。

其中,出口總額約為2.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2%,進口總額約為2.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9%;貿易順差約為5766億美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預計,2021年整體上中國外貿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景氣度。“從進口看,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和託底政策繼續支持需求穩步復甦,帶動進口;外需方面,得益於疫苗接種、主要經濟體繼續實施空前規模的紓困政策等,全球經濟復甦以及對抗疫相關商品物資需求仍旺盛,利好我國外貿出口。”

被動升值,中小企業利潤受傷

出口形勢向好,但中小企業卻面臨着“兩座大山”的壓力,其中一個便是人民幣升值所引發的擔憂。自2020年5月,人民幣開始進入升值通道,對美元匯率在去年升破6.5,而近期人民幣匯率再破6.4。

從近段時間的數據來看,中金公司指出人民幣升值暫未抑制出口,但出口企業利潤壓力已顯現。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11月的調查中,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其利潤帶來負面影響的出口企業比例上升至18.8%,較上月增加1.7個百分點。

外貿企業一方面賺了出口大增的吆喝,另一方面卻是賠了利潤。有不少外貿企業反映,匯兑導致企業利潤在一夜之間可以減少數十萬元。

尤其是對於中小型的外貿企業而言,面臨的負面影響更大。周茂華在14日向時代財經指出,對於一些利潤薄、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外貿企業而言,其利潤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敏感性強。“一般來説,外貿企業可以利用外匯衍生工具(外匯遠期、掉期和期權等)進行外匯避險,最大限度降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外貿企業利潤的侵蝕。”

不過,周茂華也表示,部分小型外貿企業由於訂單和貿易量小,缺乏規模效應,金融機構為企業套保意願偏低;部分中小企業也存在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人才等問題。

實際上,政府層面在去年已經注意到了匯率快速升值帶來的風險。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被再次提上重點。

周茂華認為,從國內基本面、全球經濟政策看,2021年人民幣匯率將逐步迴歸基本面,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維持一個強勢雙向震盪的格局。

“國內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歐美主要央行利率基本觸底。隨着疫苗接種逐步鋪開、歐美大規模內需支持政策及經濟對疫情產生一定‘適應性’,將推動全球重返復蘇軌道,主要經濟體之間分化明顯收窄。同時,國內經濟結構轉變與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國際收支整體保持平穩,以及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人民幣匯率將發揮國際收支平衡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周茂華向時代財經指出。

在接受採訪時,龐超然也認為未來人民幣可能繼續保持平穩有序的發展態勢。“但從外部環境來看,美國未來還將出台財政刺激措施,聯儲受美國經濟以及長期通脹平衡考慮退出寬鬆政策可能性不高。疫情導致歐美國家經濟復甦緩慢,人民幣匯率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動推高。”

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預計,2021年人民幣兑美元匯率破6的概率很小,更有可能圍繞6.2-6.6的區間上下波動,中樞水平在6.4左右。

與此同時,外貿企業除了受到人民幣被動升值的影響,還要面臨區域性的貿易激增導致集裝箱航運面臨着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在去年11月份發出了關於集裝箱產業鏈齊心協力穩外貿促增長的行動倡議,並指出目前中國每出口3個集裝箱只能返回1個,大量空箱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積壓。往常60天可返回的集裝箱,現在要拖延到100天。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在去年全年上漲了84.8%,

與之相對應的是,當前集裝箱價格已經站上了近十年一遇的高位,預期短時間內供需失衡的情況仍難以恢復。招商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榮在1月4日的電話會議中曾指出,集裝箱價格實際上已達到3000美元,預計今年上半年箱價將達到2500美元以上。

而據集裝箱設備租賃商Textainer稱,集裝箱短缺將持續到2021年春節之後。

針對集裝箱短缺的問題,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在上述倡議中提出,集裝箱生產相關企業要繼續提高生產效率,持續挖潛產能,全力保障新箱訂單儘快交付。集裝箱材料供應企業,要全力保障原材料的供給,避免由於原材料缺貨而影響集裝箱製造會員單位的生產,以期改善集裝箱供需失衡的現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1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年中國進出口規模再破紀錄!但人民幣升值、集裝箱不足正衝擊外貿企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