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鋰電“黑馬”剛簽完120億,又宣佈213億大動作!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財經

欣旺達(300207)曾放言“做到行業前三”,看來並非戲言。

9月20日晚,這家鋰電“黑馬”一紙公告宣佈擬與義烏市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書》,計劃投入213億元建設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總產能約50GWh生產基地。不到一週前,欣旺達曾剛宣佈在宜昌與東風集團合建30GWh動力電池項目,該筆投資額也高達120億元。

一週內連續宣佈大手筆投資擴產,總額高達333億元,欣旺達頗有劍指第一梯隊的意味。有機構統計,該公司此前已有200GWh的規劃產能,加上上述兩筆投資,欣旺達規劃產能接近300GWh,直逼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00750)。

一週內宣佈擴產80GWh

根據公告,欣旺達此次通過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投建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產能,產品涵蓋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電芯、模組、PACK及電池系統等。該項目計劃總投入約21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160億元,計劃建設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總產能約50GWh生產基地。

項目分兩期實施,第一期計劃投入約128億元,計劃建設30GWh電芯、模組、PACK和電池系統生產線;第二期計劃投入約85億元,計劃建設20GWh電芯、模組、PACK和電池系統生產線。初步預計由義烏市政府與欣旺達合資成立項目公司,註冊資本5億元,二者分別持有項目公司20%和80%股權。

對於此次投資,欣旺達表示,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公司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產能規模,優化公司產業結構,完善產業佈局,進一步提升公司和欣旺達汽車電池的綜合競爭力。交易的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資金。

欣旺達大手筆投資不僅於此,就在9月15日,該公司宣佈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與宜昌市人民政府、東風集團及東風鴻泰簽署協議,投資動力電池電芯、模組、PACK和電池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項目。

該項目規劃總投資約120億元,規劃建設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分兩期實施,第一期投資約80億元,規劃建設20GWh動力電池項目;第二期投資約40億元,規劃建設10GWh動力電池項目。

三家公司將在宜昌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負責實施該項目。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5億元,其中,欣旺達汽車電池佔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51%,東風集團佔比35%,東風鴻泰佔比14%。

短短一週內,欣旺達連續兩次大手筆宣佈擴產,兩筆投資總金額高達333億元,即便在近兩年動力電池廠商競相擴產的背景下,都實為罕見。不過,欣旺達副總裁梁鋭此前就曾表示,“在動力電池方面,目標是要做到國內前三”,連續擴產彰顯着欣旺達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野心”。

規劃產能直逼寧王

值得一提的的是,欣旺達此前主要為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品提供鋰電池模組。在消費電池需求增速放緩之際,才切入動力電池賽道。目前,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體量仍相對有限。其在機構調研中稱,截至2021年末,動力電芯產能超過10GWh。

在動力電池裝機方面,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今年1-8月,欣旺達動力電池裝車量為4.04GWh,市場佔比2.5%,在國內電池廠中排名第5位,位列寧德時代、比亞迪(002594)、中創新航和國軒高科(002074)之後。今年上半年,欣旺達實現收入42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631.92%。

欣旺達真正在鋰電賽道上狂奔始於2021年。這一年,欣旺達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當年7月,欣旺達汽車電池聯合吉利集團等共同投資設立山東吉利欣旺達,為吉利配套混動電池包,一期、二期規劃產能分別為60萬套和80萬套。隨後,公司於當年的8月、12月披露三項擴產計劃,合計470億元,包括80GWh電芯產能。

2022年,欣旺達的擴產動作更加密集。根據西部證券一份研報統計,欣旺達今年以來分別在湖南寧鄉、珠海、四川什邡、浙江蘭溪投建產能,加上宜昌120億元項目和此次的213億元項目,預計投資金額超550億元。該機構統計,截至9月初,欣旺達汽車電池動力電池規劃產能已超200GWh。而加上近一週的兩次擴產,欣旺達規劃產能達到280GWh。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2021年電池年度產能為170.39GWh,截至去年底,在建產能140.00GWh。而其2022年上半年的實際產能為154.25GWh。如果不包括今年以來寧德時代規劃擴產,欣旺達規劃產能實際已經超過行業龍頭。

向鋰電上游佈局

今年以來,國內碳酸鋰價格一路高漲,近期再次突破50萬元大關。在此背景下,欣旺達除了在電池環節擴產外,還不斷向上遊原材料拓展。公司方面表示,2021年至今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既有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影響,也有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

在去年年底,欣旺達與川恆股份合作投70億元建電池級磷酸鐵產能。另外,其在今年4月還與金圓中科、川恆股份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三方在阿根廷整合開發鹽湖鋰資源。

欣旺達方面稱,公司佈局上游原材料進一步優化採購成本,降低成本壓力。該公司預計,未來一年內隨着全球鋰資源新礦場的陸續投產,市場供需將逐步恢復平衡,原材料價格也將趨於理性,公司盈利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