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孫濤 統籌/張喜斌】10月19日晚間,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股份 002714)公司發佈亮眼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4倍,平均每天淨賺7661萬元。“養豬一哥”憑藉“二師兄”賺了個盆滿缽滿。
近日公佈的福布斯富豪榜顯示,牧原股份實控人秦英林錢瑛夫婦財富比去年翻了一倍,達到2000億元,排名比去年上升5位,首次進入前十。
牧原股份在生豬銷量和價格雙重利好支持之下,營收大增(圖片來源於網絡)
牧原股份業績的爆發源自於生豬銷量及生豬價格的雙增長。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受訪時表示,目前行業應該處於本輪豬週期盈利階段三分之一的位置。雖然生豬價格仍處於高位,但整個行業產能已逐漸恢復,近兩個月來豬肉價格已有明顯回落,且目前各大豬企擴張步伐不止,將加速週期的下行。
還有專家提示,頭部企業正在迅速擴張,中小企業雖踩着“風口”,但不排除養豬依然是高風險行業。
淨利暴增14倍
10月19日晚間,牧原股份發佈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1.65億元,同比增長233.79%,淨利潤為209.9億元,同比增長1413.28%,相當於淨利潤暴增14倍。據此測算,牧原股份在前三季度平均每天淨賺7661萬元,“養豬一哥”憑藉“二師兄”賺了個盆滿缽滿。
牧原股份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增加主要是銷售量和價格同比增長所致。
數據顯示,今年1到9月,公司銷售生豬1188.1萬頭,較上年同期上漲49.80%,其中商品豬666.9萬頭,仔豬467.8萬頭,種豬53.4萬頭。
銷售數量增長的原因是由於,國內生豬市場仍存在供需缺口,生豬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根據牧原股份生豬銷售簡報,除4、5月份外,公司商品豬單價均超30元/公斤。
牧原股份今年在資本市場走出兩波靚麗的業績行情,股價一度攀升至99元/股,市值突破3700億元,股價較年初上漲了43%。
大白財經觀察注意到,三季報出籠的10月19日,牧原股份報收74.2元/股,下跌1.4%。
今天資本面也未表現出對三季報這份靚麗成績單的繼續追捧。股票高開74.50元/股,迅速摸高至全天最高價的75.12元/股,之後又快速下探,期間一直在低位震盪,最低落在73.34元/股,午後翻紅後依然持續震盪,最後報收74.90元/股,上漲0.94%,全天成交量14.61萬手,成交額為10.85億元,牧原股份總市值為2807億元,相比於高峯期縮水900億元。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今年生豬價格大漲,前期資金在資本市場已有佈局。牧原股份三季報預期業績出台前後,不少機構資金已經獲利撤出,近段時間的股價回落,是盤面處於回調階段。
大白財經觀察檢索發現,截至一季度末,牧原股份股東人數僅為5.3萬户,二季度末便以55%的增速攀升至8.26萬户。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股東户數為15.45萬户,户均持股為2.4萬股,而二季度末股東户數僅為8.26萬户,户均持股為4.5萬股。
根據各大豬企發佈的銷售數據,9月份商品豬價格普遍下滑。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32.12元/公斤,環比下降6.82%;温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34.38元/公斤,環比下降7.11%;正邦科技商品豬銷售均價34.29元/公斤,環比下降5.53%。
牧原股份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共計接受了11場機構調研,並針對公司經營及產能情況、土地儲備、屠宰產能及規劃、智能化和自動化養殖現狀等問題與相關人士充分溝通。
10月19日三季報出台當天,牧原股份發佈公告稱,隨着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大,結合戰略發展需要,將進一步打造集科研、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為一體的生豬產業鏈,成立多家子公司,包括在廣西南寧、湖北荊門、江蘇揚州、安徽銅陵設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在河南南陽設立牧原科工,開展飼料加工、飼料配方研發業務;在河南南陽設立牧原生物,開展原材料進口、加工業務。此外,為順應未來由“調豬”轉向“調肉”的行業趨勢,該公司還將分別在河南省內鄉縣、正陽縣、商水縣等地啓動屠宰廠項目。
牧原股份在三季報中表示,目前養豬行業市場容量巨大,但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整體規模化程度仍處於較低水平,公司未來的產業佈局會依據自身情況,以能力及盈利為標準。
豬肉為何這麼香
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所佔日常消費的比例越來越低,價格波動對生活水平的影響也越來越小,但為什麼豬肉價格的波動依然讓我們牽腸掛肚,持續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著名經濟學家、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及解釋道:甚至到21世紀,豬肉仍是國人肉食蛋白攝入的主要來源,在很長時間內,豬肉仍舊是中國人餐桌上最重要的肉類。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851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5405萬噸,牛肉644萬噸,羊肉475萬噸,禽肉1994萬噸。在人均豬肉消費量中,2017年,中國人均消費量約39.5公斤,佔所有肉類消費的66%。其次為禽類(雞鴨)21%、牛肉8%、羊肉5%。
由於豬肉在消費中的重要性,其價格波動也容易引發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豬週期一般為2到3年,表現為肉價高促使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又會導致肉價下跌,養豬户大量淘汰母豬使得生豬供應減少,結果就是豬肉肉價的上漲。
陳及特別強調,每一次疫病流行都會導致豬肉價格波動,養殖户聞訊宰殺存欄生豬,提前上市以防感染,導致短時間內豬肉供大於求,提前出欄的豬肉賣完後又造成生豬供應短缺,豬肉價格又會迅速上升。
牧原股份強調,隨着產能的持續擴張,公司出欄成長性逐步凸顯,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為221.6萬頭;而2020年年初、第一季度末及第二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分別為128.32、169.6、191.1萬頭。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預計今年年底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存欄有望達到250萬頭。
安信證券針對牧原股份表示,隨着氣温逐步下降,將進入傳統的消費旺季,Q4 豬肉需求有望好轉。因此下游需求與生豬供給同時恢復,供需形式逐漸趨緩,豬價儘管回漲空間不大,但大幅下跌的概率也較小,公司養殖業務仍將繼續受益。同時提示風險:疫情蔓延,豬價上漲不及預期,出欄量不及預期,飼料原料價格上漲。
不過,畢竟身處週期性行業,牧原股份表示,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國家對中小型養豬企業在未來會進行整改。預計到2020年12月,特大型企業的豬週期會趨於正常。這些企業的豬肉主要是滿足正常的市場供應,另外一個是補充國家戰備肉。2019年國家就是通過發放戰備肉來調節豬肉價格。預計今年戰備肉的儲備要加一倍,目前諸多因素都會使豬肉價格處於平穩階段。預計特大型企業的紅利還有七八個月的時間。牧原股份到明年二個季度依然會保持高利潤水平。
中小企業依然很危險
今年以來,牧原股份擴產熱情高漲。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報告期內固定資產期末比期初增加114.48%,主要是公司生產經營規模擴大,在建工程完工轉固增加所致;在建工程期末比期初增加63.83%,主要是生產經營規模擴大,建設量增加所致;生產性生物資產期末比期初增加58.71%,主要是擴充產能,種豬及後備豬增加所致。
牧原股份今年出欄目標為1750萬頭至2000萬頭,將較去年增長70%以上,目前已完成六成左右。不過,隨着產能擴張,牧原股份負債規模也有明顯增長。經審計,該公司借款餘額已超300億元,其中累計新增借款195.35億元已超過上年末淨資產的60%。
卓創資訊高級分析師李晶此前預計,按照從能繁母豬補欄到商品豬出欄12到14個月的生長週期,2020年9到10月前後生豬出欄量或會明顯增加。“對於養殖公司來説,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成本相對較低,盈利值在1600元/頭左右,後期盈利會被壓縮至正常範圍;但對於育肥場來説,後期隨豬價下滑至低點,虧損的可能性偏高”。
舉債融資大舉擴張產業成為頭部企業的共識(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白財經觀察注意到,頭部養殖企業在2020H1均加大了融資規模,温氏、牧原、新希望、正邦分別新增募集資金39億元、160億元、173億元、66億元,相比年初增長65%、58%、45%、44%。其中,牧原股份加大了短期和長期借款的融資(92億元、34億元);新希望加大了長期借款融資123億;正邦主要以增加短期借款融資45億為主。另外,新希望、正邦分別發行了40、16億的可轉債。
養殖行業人士提醒道,養豬龍頭企業目前進行的低成本擴張,除了爭取國家對生豬養殖的優惠政策之外,還在於擴大產能之後,將中小企業和散户,以及前期跨界“蹭熱點”的養豬企業,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清理出去,通過改變市場結構來擴大自己的佔有份額。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提醒道:從國家的角度來説,不會長期的讓豬肉價格處於一個高位,因為這個會影響到這個CPI。宏觀調控政策是壓低豬肉價格,而不是在維持豬肉價格在一個高位。
目前生豬價格還是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的位置,隨着生豬出欄增多,豬肉價格將緩慢迴歸到正常,但是區別於其它大宗商品,會有一定的時間段,而且快速下降和快速上漲對於市場的供求來説都會造成不健康的調解效果。
沈萌強調,生豬養殖目前依然是高利潤行業,但是需要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做支撐,更需要一定的體量來抵禦價格風險。市場處於供大於求階段會拼價格,中小企業沒有龍頭企業的養殖成本優勢,會因此迅速陷入虧損,被淘汰出局。
生豬養殖進入門檻高,養殖成本也高。在生豬養殖產能不斷增大的同時,豬飼料的價格卻在不斷的在攀升,“豬糧比”的不斷升高已經侵蝕了一定比例的養豬利潤。隨着目前豬肉價格的持續回落,養豬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再向前發展的話,養豬可能很快又會變成了一個不賺錢的行業。
生豬養殖行業除了受價格因素影響之外,越往後不確定因素就更多了。對於中小企業和散户來説,仍然還是一個高風險行業。當下各家企業的擴產規劃和速度已遠超出行業的增長速度,應及時理性的安排及調解生產計劃。因為在週期下行過程中,企業將面臨利潤大幅縮水或出現資金鍊斷裂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