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億緯鋰能2021財報解析:拿什麼開啓下一個20年?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以翻倍增速創出百億營收的同時,偏偏遇到原材料價格飆漲,迎來公司成立20週年的億緯鋰能,未來將何去何從?

4月25日,億緯鋰能發佈了2021年財報。最引人關注的是,其以107.06%的同比增速,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了169億元,創下近五年曆史紀錄。

其中,消費電池業務實現營收約69億元,同比增長67.79%;動力電池業務營收100億元,同比大增146.25%。

這樣的營收表現,在截至4月26日發佈2021全年業績的48家主要汽車業上市公司中位列第26,哪怕是在去年大熱的新能源與智能化板塊的17家公司當中,也能排到第6,如果從營收增速來看,甚至能排到第4。

2021年恰逢億緯鋰能公司成立20週年,應該説這樣的業績足以讓人興奮一陣。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21年四季度開始席捲全球的新能源價格飆漲,給人們來了個措手不及,億緯鋰能也沒能倖免。

20年基業,能換多少市值?

和大多數新能源與智能化板塊的個股一樣,億緯鋰能在過去一年裏股價與市值齊飛。特別是在2021年11月下旬,億緯鋰能股價一度突破150元/股的歷史峯值,市值也站在2800億元的歷史高點,遙望3000億元。

然而隨後人們發現,彼時看似觸手可及的3000億元市值,後來億緯鋰能暫時只能遙望了。在年底最後的一個月裏,億緯鋰能股價與市值持續下跌。截至年報發佈的4月25日,新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行業挑戰,疊加A股大跌,億緯鋰能股價跌至56.4元/股,較高點縮水三分之二,市值也面臨跌破千億關口的危險。

人們很快從億緯鋰能的財報中,發現了2021年四季度的異常情況。雖然營收穩步提升,達到了54.52億元,幾乎達到了全年營收的三分之一,但歸母淨利潤卻僅為6.9億元,僅略高於一季度。特別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更是跌至全年最低的4.17億元,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卻從第三季度的6364萬元猛漲至14.65億元。很顯然,億緯鋰能在公司成立20週年的最後一個季度,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問題是,這還並不是終點。從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新能源汽車交強險口徑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TOP 10當中,億緯鋰能排名墊底,特別是裝機數量甚至不及前一位力神的一半。

投資收益再創新高,思摩爾國際力挽狂瀾

熟悉億緯鋰能的人可能都十分清楚,思摩爾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思摩爾國際”)對億緯鋰能來説意味着什麼。在過去的每一期財報當中,參股思摩爾國際為億緯鋰能帶來了豐厚的回報,2021年也不例外。數據顯示,2021年億緯鋰能在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中,思摩爾國際達到了16.8億元。在此基礎上,億緯鋰能2021年的投資收益也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7.58億元。

其實,從思摩爾國際的視角看來,億緯鋰能的確有資格藉此“躺着賺錢”。回顧近五年的財務數據,思摩爾國際2021年的營收和淨利潤雙雙突破歷史紀錄,分別為137.55億元、52.8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營收增速僅為37.41%,但淨利潤同比增速已經達到了120.29%,幾乎回到了兩年前的高增長態勢。可問題是,思摩爾國際所處的電子霧化器(電子煙)市場,受全球各國政策、監管影響十分明顯。在2022年初不到一個季度的時間裏,僅在國內就接連受到國內《電子煙管理辦法》,以及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為部分霧化電子煙產品頒發認證等因素影響,其股價先是在3月15日跌至14.22元/股的歷史新低,隨後又在4月27日創出了8.3%的單日漲幅。但遺憾的是這樣的表現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次日,思摩爾國際股價大跌15.56%,最低觸及14.3元/股的低位水平。

也就是説,思摩爾國際過去五年的出色表現,恐怕不能成為億緯鋰能下一個20年的獲利關鍵。


護航下個20年的,必須是盈利能力

雖然億緯鋰能在2021年的淨利潤表現創下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29.06億元、扣非淨利潤25.47億元),同比增速也分別達到了75.89%和66.96%,在截至4月26日,汽車K線統計在冊的17家新能源與智能化上市公司中,綜合表現位居前列。但就像上文提到的,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全行業遇到的漲價衝擊,讓億緯鋰能在開啓下一個20年的時間點上十分被動。

從營業成本構成中不難發現,億緯鋰能2021年原材料佔營業成本比重,已經由2020年的77.26%提升至83.02%,金額更是同比增長145.8%,達到了110億元,在成本構成中,是佔比和增速最高的部分。

與此同時,億緯鋰能營業成本由2020年的57.94億元,猛增至132.54億元,毛利率同比下降7.44%至21.57%。分產品來看,億緯鋰能最為擅長的鋰原電池毛利率十分穩固,仍然堅守在41.56%,同比僅下降了0.33%,但營收佔88.94%的鋰離子電池產品成為了重災區,由於成本的增長速度比營收高出超20個百分點,導致毛利率下降7.11%,僅為19.02%。

在過去的20年裏,我們能明顯發現億緯鋰能有着行業中十分獨特而且精準的市場捕捉能力,從最初通過鋰原電池穩固基業,十年前又以參股思摩爾國際的方式,一方面消化自身電池業務,同時還趁着一波電子煙風潮為自己換來“躺賺”的可能。

面對國內電動車市場,2021年億緯鋰能一直都在忙着拓展合作伙伴的範圍,打通上游鋰業供應商,與鋰電池隔膜供應商恩捷股份聯手,同時還拿下了捷豹路虎的定點。

從財報中能明顯感受到億緯鋰能仍然在“修煉內功”,在長達5頁的開發支出內容中,能夠看到億緯鋰能的各種具體研發項目,這也是其研發費用由2020年的6.84億元陡增至2021年13.1億元的核心原因之一。

其實,在汽車股當中,與億緯鋰能同樣在2021年第四季度有着類似遭遇的不在少數,甚至均勝電子還因此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

回看整個2021年,截至4月26日,汽車K線所統計的17家新能源與智能化上市公司,營收漲幅平均為63.89%,淨利潤漲幅平均為148.33%。顯然,公司成立20年的億緯鋰能實現營收翻倍、突破百億之時,在遇到行業等大環境影響下,也體現出盈利能力一般的短板。

過去的20年,億緯鋰能憑藉敏鋭的市場嗅覺,走出了十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進入下一個20年,盈利能力已經成為擺在眼前的嚴峻挑戰。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