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領“紅包”了嗎?年內公募分紅總額已超540億元 權益類產品佔比近七成、成新晉“主力軍”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在年內市場持續波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大手筆發“紅包”的動作仍不停。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僅3月5日當天,就有11只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宣佈分紅,且悉數為債券型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2020年、2021年度債券型基金“霸榜”分紅榜的情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年內公募基金的分紅總額已達542.92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的分紅總額佔比近七成,成為當前的分紅“主力軍”。有業內人士認為,權益類基金分紅金額佔比較高可能與基金管理人選擇以分紅的方式壓降規模,以及通過分紅降低投資者集中贖回的壓力等因素有關。
又一波“紅包雨”來襲。3月5日,共有包括鵬華0-5年利率債、招商添旭3個月定開債發起式、博時裕盈純債3個月定開債發起式在內的11只債券型基金同日宣佈分紅。除博時裕盈純債3個月定開債發起式為年內第2次分紅外,其餘10只產品均為年內第一次分紅。整體來看,上述11只債券型基金的分紅方案為0.042元/10份基金份額至0.448元/10份基金份額不等。
此外,相關公告指出,基金的分紅方式主要分兩種,分別是現金紅利以及紅利再投資。投資者可選擇現金紅利或將現金紅利按除權日的基金份額淨值自動轉為基金份額進行再投資。選擇紅利再投資方式的投資者其紅利再投資的基金份額免收申購費用。
對於基金管理人選擇在當前時點分紅的原因,某資深研究人士表示,基金產品在當前集中分紅可能與兩方面因素有關,首先可能與相關基金產品在前一年度的收益較好有關,基金管理人便選擇以分紅的方式讓投資者“落袋為安”;同時,分紅也是市場營銷和爭奪市場份額的“利器”。其次,基金分紅特別是債基分紅,可能是基金管理人應機構投資者的要求而進行,因為基金分紅可以起到合理免税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此次分紅的多為債券型基金,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年內公募基金的分紅“主力軍”卻為權益類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年內公募基金的分紅總額已達542.92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的分紅總額為161.53億元;同期,權益類基金的分紅總額合計為375.92億元,在年內基金分紅總額中的佔比高達69.24%。
具體來看,年內共有2只產品的分紅總額超20億元。其中,年內分紅金額最多的為招商中證白酒指數A,達28.9億元;而易方達價值精選混合則以20.95億元的分紅金額緊隨其後。此外,還有富國天合穩健優選混合、南方績優成長混合A、南方成分精選混合A等7只產品的年內分紅總額超10億元。而在分紅榜前10名中,僅2只產品為債券型基金,其餘均為權益類產品。
Wind數據顯示,2020年度,債券型基金、權益類基金在年內分紅總額的佔比分別為57.46%、39.82%;而在2021年度,上述兩類產品的分紅佔比則分別為54.27%、43.34%。不難看出,此前債券型基金穩坐分紅“主力軍”寶座,但為何近期權益類基金開始頻頻分紅,且逐步取代債券型基金成為分紅“主力軍”?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權益基金分紅可能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是基金管理人考慮到資產管理規模可能過大,因此選擇通過分紅的方式縮降規模,實現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當前市場環境不佳、基金產品業績表現不好的背景下,分紅可以提升資金利用率,不僅可以降低投資者集中贖回的壓力,也可以通過分紅的方式留住部分投資者。
整體來看,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年內公募基金的分紅總額已達542.92億元,雖不及2021年同期的666.06億元分紅總額,卻較2020年、2019年同期的299.69億元、131.92億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度,公募基金全年的分紅總額達2968.29億元,為近年來新高。在年內市場仍持續震盪的背景下,2022年的公募分紅情況又會呈現怎樣的趨勢?
郭施亮認為,公募基金分紅金額持續增長的情況可能會在2022年延續。前述研究人士則提到,目前來看,大部分基金的收益仍呈虧損狀態,估計2022年的分紅總額可能會低於2021年度。但要注意的是,基金分紅並不代表一隻產品的業績好壞,即分紅多不代表收益率高,因此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產品時不要只以基金的分紅金額為選擇因素,而應更多地關注產品本身的業績以及基金管理人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