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三週年:439家公司上市,總市值超5.5萬億,IPO融資超6千億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黃嘉祥
2022年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三週年。這一天,國博電子(688357.SH)、隆達股份(688231.SH)掛牌。至此,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從首批25家擴容至439家,總市值突破5.5萬億元,IPO融資額超6000億元。
如今,科創板集聚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
科創板是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三年來穩步試點註冊制,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制度創新,各項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改革仍在繼續。7月15日,上交所發佈相關規則和配套業務指南,對科創板做市交易業務作出更加具體細化的交易和監管安排。
上交所表示,科創板做市商機制的推出是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的重要舉措,當前引入做市商機制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科創板股票流動性、增強市場韌性,更好推進板塊建設。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科創板開創了A股市場多個“第一”的制度創新和變革,極大提升了A股市場的包容性,加大了監管的力度和效率,提高了違法犯罪的成本,同時加速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他評價,“科創板這三年的運行是平穩的,也是成功的,完全達到了改革初衷和預期。”
“硬字當頭”
自誕生以來,科創板就與“硬科技”緊密相連,搭建起科技創新和資本的橋樑,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的上市首選地。
開市三年,科創板吸引了一眾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企業,已是中國“硬科技”企業的主陣地。
截至今年6月底,科創板集成電路領域公司數量達61家,佔A股集成電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形成上下游鏈條完整、產業功能齊備的發展格局;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總數93家,成為美國、中國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光伏、動力電池、工業機器人等產業鏈也已初具規模。
截至7月21日收盤,科創板市值超過百億的公司達153家,市值超1000億元有5家。中芯國際(688981.SH)以1659.22億元市值位列第一,天合光能(688599.SH)和晶科能源(688223.SH)2家光伏企業緊隨其後,市值分別為1517.52億元、1441億元;醫藥龍頭百濟神州市值達1298.03億元,位列第四;硅料龍頭大全能源(688303.SH)以1268.19億元市值位列第五。
安永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上交所科創板IPO融資額首次超過主板,A股前十大IPO中,5家來自科創板,上交所也憑藉328億美元的融資額位列全球第一,佔全球總量的34%。
科創板上市公司還呈現出“高成長”屬性。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1年,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8%,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70%,增幅領先A股其他板塊。
近日,上交所全球業務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浩表示,三年來,科創板“硬科技”底色持續彰顯,公司整體業績快速增長,科創板公司整體營收和淨利潤增幅實現三年連漲,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光峯科技(688007.SH)董事長李屹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科創板過去三年的改革成效可以用“充滿活力”和“卓有成效”來總結。科創板始終為真正做硬核科技的企業保駕護航,“如果沒在科創板上市,我們不會這麼有信心面對未來的發展”。
“科創板是一個純度和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市場,要繼續維繫硬科技屬性。要求源源不斷的上市資源供其篩選,這一定程度也考驗着資本孵化高科技企業的能力和水平。”董登新説。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市場希望科創板進一步提高質量,將之建成中國高科技企業、高成長企業、獨角獸企業的集聚地。
改革進行時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一項極具開創性和突破性的系統工程和改革攻堅任務。
科創板的發行上市條件更為多元包容。發行上市條件由“可賺錢”轉向“可發展”,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設立以“預計市值+”為基準的多元化上市條件,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融資需求。
市場化發行承銷機制是註冊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新股發行定價直接關係發行人、投資者、中介機構的切身利益,是註冊制改革的難點之一。在實踐中,也出現了部分網下投資者重策略輕研究、為博入圍“抱團報價”、干擾發行秩序等問題。
自2021年9月科創板詢價新規實施後,科創板IPO平均發行市盈率走高,新股破發率一度提升,打新收益率回落,但市場很快實現自發調節,發行市盈率回落,破發率降低。從運行情況看,前期階段性的“抱團壓價”問題基本解決,新股定價效率明顯回升。
上交所表示,在設計科創板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構建多方制衡的市場化定價制度。建立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探索發揮券商在發行承銷中的作用,試行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制度,以資本約束強化保薦機構承擔“看門人”職責,取消採取戰略配售的發行股份數量門檻,引入發行人高管與核心員工認購安排,為市場引入穩定增量資金。
與A股其他板塊對比,科創板整體流動性尚有提升空間。當前科創板50萬元的投資者門檻較高,部分個股流動性問題逐漸顯現,隨着首批公司上市三年,科創板也面臨大量限售股解禁。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設立了A股獨有的詢價轉讓減持制度,鼓勵上市企業進行更加市場化的減持安排,實現長期投資者與風險投資人的有序“接力”,不斷加速資本循環。截至今年6月底,科創板共有18家、24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
科創板適時引入做市商制度。7月15日,上交所發佈並施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業務指南第8號——科創板股票做市》,科創板做市商制度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在業內看來,引入做市商制度能夠改善科創板流動性,進一步提升交易活躍度,有利於增強市場的價格發現,平抑價格波動,提高市場的穩定性。
在董登新看來,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意義重大。科創板公司大部分是“硬科技”企業,對這類公司的定價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定價難度、風險較大。如沒有均衡的機構博弈,沒有科學合理的估值定價,容易帶來股價巨幅波動。引入做市商制度,將為科創板個股估值定價提供機構博弈的均衡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股價波動,有利於提高股價均衡性和有效性。
改革並非一蹴而就。董登新表示,科創板IPO環節,新股網上申購仍採用核准制下的市值配售方式,障礙了新股定價的市場化,建議改成預繳資金、凍結資金才有資格申購新股,“讓新股詢價更謹慎、理性。”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面對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的新形勢,上交所將繼續保持改革定力,堅持“硬字當頭”的板塊定位,進一步發揮好“試驗田”的作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劉逖提出,科創板將持續優化上市審核標準,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進“開門辦審核”;此外,還要強化發行定價市場化約束機制,研究推動創新交易機制落地實施,完善持續監管相關制度規則,提升市場獲得感與制度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