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字化時代“物格”將是社會價值的錨定物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即使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這個基礎也不會動搖。“三維世界物理空間”的網格化,全球掃一掃發明人、發碼行董事局主席徐蔚稱之為“物格”,他是基於中國原創碼鏈專利,而開發出的北斗“物聯網格”統一發碼鏈接技術服務體系的簡稱。

  以美元非實物貨幣來衡量物質價值不合理

  全球數字經濟,信息經濟,科技發展高度發達的美國,卻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供應鏈,產業鏈”的不健全,最重要的抗疫物質如口罩,呼吸機等生產一直無法大規模展開,滿足社會的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製造業”,這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當代世界各國的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人類社會自十八世紀中葉開啓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製造業增加值是一國生產力水平的體現,也是製造業實力的象徵。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美元測算,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在2010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從此以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16年之後中國的領先優勢愈發明顯。在2019年全球各國製造業增加值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中國製造業產值是排名在後面的美國、日本、德國三個國家的總和。

  從2010年首超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後,我們的工業已經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加上我們領先全球的5G技術,更大程度上是在解決物和物之間、物和人之間的通信問題。粗略估計,大約20%是用在傳統的消費物聯網上,80%用在物聯網特別是工業互聯網上。從今年新冠疫情美國和歐盟國家抗疫物資的生產和供應不濟反映出,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應該更大,實力更強。因此,以存在錨定物缺陷的美元這種非實物貨幣來衡量全球各國製造業的增加值,是不準確的,嚴格意義上講,也是不公平和公正的。

  碼鏈思想和模型詮釋了數字化時代的“信仰與價值”

  當今人類正經歷的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的第四次產業革命,不同於以往帶有被動、局部和修補性質的結構調整,而是對整個社會體系結構的重組與重構,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數字化的虛擬世界已融入我們的現實社會當中,數據將在人類社會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併成為整個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要把真實世界“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描述清晰,不僅需要闡述生產環節的剩餘價值,還包含流通傳播環節的剩餘價值,不僅是物質世界的“物物等價交換的貨幣,還包含“社會信用指數的現實意義,從理論到實踐來詮釋信息化時代的“信仰與價值”,需要新的數字經濟理論和模型。

  這一新的數字理論和模型,就是由全球“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創立的碼鏈理論和碼鏈模型。

  徐蔚基於“碼鏈思想”與“數字人”理論,在“掃一掃”專利技術上發現發展、研究發明的碼鏈理論與實踐指出,每一次的掃碼行為,可以在原來的“碼”的基礎上,疊加每個人的數字DNA,同時包含5W(時間地點人物與前因後果,when,where,who,why,what),生成新的“碼”,碼可以看作是人類行為數字化的表達;碼與碼相互鏈接,形成“碼鏈”,碼鏈可看作是人類的社會生產關係的數字化表達。

  因此,碼鏈模型就可以構建人類基於三維世界物理空間的行為,被一一映射到四維世界,以形成數字人網絡的世界。

  這個“三維世界物理空間”的網格化,我們稱之為“物格”。

  物格,由於記錄了“人類的數字化行為”,就可以成為人類行為“追根溯源”的“根”。

  徐蔚認為,第一產業人類行為的產出,叫做“農產品”,第二產業的產出叫做“工業品”,第三產業的產出叫做“服務業產品”。數字人的行為,如掃碼、分享、支付、購物等,被稱作為“流通傳播創造價值”。對這些“產品”進行“追根溯源”,可以找到這些“產品”的原始根源以及流轉的路徑,也就尋找到了“各種物”的“根”,就可以通過規則量化形成“智能合約”。

  通過可以尋根的智能合約,完成對“物”的把控,就是“基於物權把控的碼鏈數字資產”的研究成果,是碼鏈數字經濟生態體系的重要概念。

  “碼鏈數字資產”的計量單位,就是“特別提物權”即SGR((Special Goods_Drawing Right,SGR)。

  SGR與SDR不同之處在於SDR是由一攬子“貨幣”組成,SGR則是由一攬子“貨物”組成。可以通過“點、線、面、體、系”的實施路徑,構建碼鏈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應用SGR理論,就可以解決現行全球貨幣體系沒有“物理”的錨定物,就會杜絕貨幣放水隨意濫發的亂象。

  為找到能取代存在錨定物缺陷的美元的價值錨定物來衡量價值,在信息時代的數字化中,給世界一個公平公正的物質衡量的實物貨幣。就必須找到“真實物理世界”存在的“錨定物”,以實現公平公正的物物等價交換,迴歸“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基礎理念,把“物理空間”物格里記錄的人類的行為,經過加權平均換算成“價值”的衡量單位,就可以最大限度公平公正找尋到“人類社會的價值錨定物”,而各個“物格”可以匹配到“每個人”,通過“物格雲手機WE-PHONE”,就形成“互通互聯”的全球最大的共識機制“物格鏈”(我們的手機,我們的鏈)。

  徐蔚認為,把人類的社會化行為進行數字化量化,形成“價值”的計量單位,這才是解決數字經濟時代,取代已經失去真實世界“錨定物”的美元來衡量數字資產價值這一世界難題的中國方案。更是為形成數字時代人類利益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最新的思想和理論以及落地實踐的技術模型和新的“信仰與價值”。

  “物格”可尋根的技術可杜絕國家經濟安全隱患

  筆者認為,“基於物權把控的碼鏈數字資產體系”和以碼鏈技術為基礎的“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等研究成果,還可以解決數字資產體系中的種種缺陷。

  這是因為,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與現有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區別在於物權把控。在碼鏈模型中,以智能合約的載體“碼鏈產業碼”發碼的二維碼為介質,可以將各行業產業鏈的合約轉化為可分割、可交易、可轉讓、可兑換、可追蹤的“智能合約”。且在碼鏈全球發碼聯盟內進行物權交換。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體系中,“產業二維碼”即“特別提物權SGR”。每一個商品可以對應到特定的“智能二維碼”,而這個“二維碼”代表該商品“特別提物權”。通過特別提物權的交換,實現商品與商品的交換(物物交換)。這個代表“特別提物權”的“碼標識”(二維碼),可同時作為數字資產的載體與支付手段,可通過“掃碼”完成支付。而特別提物權的定值與市場流通的實物是直接掛鈎的。例如,在精準的數字易貨交易的操作過程中,物物等價交換的供應鏈智能合約可以分為一份份的智能二維碼。即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是基於物權把控,所以不存在增發、通貨膨脹。比如,在跨國商業貿易中(如一帶一路),可以剛需品“高鐵”來作為錨定物,奠定“數字資產”的基礎。同時,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是以智能合約為憑證進行物權交換,所以可高效流通。以碼鏈數字經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資產及計量單位的引入,將使得易貨交易從“點對點”單線交換變成“多對多”的多元交換,增加了貿易的自由度和便捷度,幫助易貨交易更快更好地發展。

  在數字支付方面,基於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的“掃碼支付”已日趨成熟與普及,“掃碼支付”進而發展到“數字貨幣”,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為基於掃碼而形成的共識機制,將遠遠超過“區塊鏈”形成的共識機制。

  以數字貨幣的代表區塊鏈“比特幣”為例,其底層技術基於IP的互聯網區塊鏈技術,是一種根植於IP互聯網的技術,而IP地址本身,是沒有物理空間的一種存在,對人類社會而言存在諸多缺陷,這也是區塊鏈很難落地的重要原因。

  同時,基於IP地址管理的互聯網本身,又很可能陷入美國霸凌的境地,對全世界的安全構成致命威脅。

  要從根本角度解決國家經濟安全管理隱患,碼鏈這種可以完全脱離互聯網的基於“物格”可尋根的技術才是一種可靠的選項。

  “碼鏈數字資產”與以往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區別,在於“碼鏈數字資產”是指利用“碼鏈協議”為個性化背景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基於物權把控,以碼鏈“智能二維碼”為介質,將各行業產業鏈的合約轉化為可分割、可交易、可轉讓、可兑換、可追蹤的“智能合約”,形成在“碼鏈”聯盟內進行“物權交換”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碼鏈專利技術的應用,創新性地利用消費者的訂單,反向驅動互聯網價值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同時可以追溯並鎖定各生產要素和利益鏈條之間的分配原理,讓每一個消費者既可以鎖定消費,也可參與投資增值,是分享經濟的真正體現。“碼鏈數字交易所”由資產申報、評審備案、誠信追溯、交易兑換四大體系組成,其記賬單位是“特別提物權”(Special Goods_Drawing Right,SGR),依據各企業、地區或國家等碼鏈聯盟締約成員單位的資產數字化,進行體系內平衡經常貿易結算,一旦發生收支逆差,可用它向體系內成員換取其他數字資產,以償付貿易收支逆差或償還數字結算銀行的貸款,並且可與黃金、自由兑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

  “特別提物權”同時作為數字貨幣的載體與支付手段,使用碼鏈技術發行的二維碼實施掃碼支付,可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特別提物權”的定值與市場流通的實物直接掛鈎,碼鏈聯盟成員單位憑藉“特別提物權”可以獲得儲備籃子中的任何一種貨物以滿足國際收支經常貿易的需求。由此使得“碼鏈”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社會的誠信體系基礎上,推進全球價值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幫助發展中國家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碼鏈”釋放潛能,解決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的貿易往來中,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不足、支付能力不強,政府PPP項目投融資困難以及跨境結算所遭遇的困境,增強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與對外支付、穩定本幣匯率、提高對外融資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全球資源資產流動性,完成資源的有效配置,釋放過剩產能,讓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參與分享全球化各行業產業鏈分工的價值紅利,避免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

  基於物權把控的SGR,以“物”為錨定物,即提物權的智能合約,既鎖定物,又可拆分,且全過程可追蹤。物格作為真實世界客觀的物理存在,映射到虛擬世界作為數字資產的根,承載着人類社會活動的數字化管理,可以成為數字化人類社會的價值的錨定物。

  現代西方經濟理論認為,經濟發展的四個基本要素都可以被涵蓋在碼鏈體系內。在這個體系內,土地就是物格,勞動力就是數字人,掃碼傳播分享就是數字化勞動,而物格的支撐基礎就是我國的北斗+5G+掃碼。而資本投入,就是全民都可以參與成為“物格”的主人,進而構建成“全民鏈接”的全球最大的共識鏈條“物格鏈”。

  這樣開啓的物格新經濟,就是以“物格”為基礎,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發展數字地攤,縮小城鄉差距,增加就業崗位大眾創業,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減小基尼係數貧富差距,更可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推廣普及北斗成為中國原創應用,全球普世價值的代表,而改變美聯儲濫發美元剝削全球的世界格局。

  綜上所述,在數字化時代,“物格”才是人類社會價值的錨定物,物格經濟,必將在全球範圍內,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在經濟、貿易、金融、貨幣、法律以及道德等各個方面,將又一次引發全面的範式革命,完成人類社會從三維世界向四維世界的展開與重構。一個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的新世界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