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連續十一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
我國連續十一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
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經濟日報北京3月1日訊(記者李芃達)“‘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為促進實體經濟乃至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用3組數據介紹過去5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元增加到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10.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由約1.8萬億元增至3.8萬億元。
“未來,我們將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為着力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進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肖亞慶提出,從“強鏈”“補鏈”兩方面增強產業鏈韌性。“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着力培育5G、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型產業鏈。同時,要根據地方發展特點,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發揮集羣優勢。“補鏈”就是補齊短板和弱項,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一方面,要繼續實施產業技術再造工程,針對弱項短板比較集中的領域,通過應用牽引、整體帶動、揭榜掛帥等新機制組織攻關;另一方面,要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揮地方企業積極性,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原則,不斷完善製造業創新體系。
肖亞慶説,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關鍵在於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聚焦集成電路、關鍵軟件、新材料、重大裝備、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着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新的優勢製造能力。
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關係到現代產業鏈安全。“十三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不斷增長。據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20%。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發佈了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全面優化完善高質量發展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有關環境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田玉龍介紹,集成電路涉及材料、工藝、設備等多個環節,只有把基礎打牢,才能實現創新發展。
“我國芯片產業發展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合作,共同打造芯片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國家層面上將給予大力扶持,共同營造一個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田玉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