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峯催動行業新變局 鋼鐵圈尋多路“登頂”
“我們調研了包括鋼廠、焦化廠、鋼材貿易商和投資機構等30餘家企業,大家普遍認為,碳達峯開啓了鋼鐵行業變革之年。”建信期貨研究員翟賀攀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鋼鐵行業碳達峯及降碳行動方案》已形成修改完善稿,行業碳達峯目標初步定為:2025年前,鋼鐵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峯;到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峯值降低30%,預計將實現碳減排量4.2億噸。
業內人士強調,鋼鐵行業的碳達峯不是簡單地通過鋼產量變化來實現,而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碳減排。
“達峯”指明五條路
《方案》明確,實現鋼鐵行業碳達峯目標有五大路徑,分別是推動綠色佈局、節能及提升能效、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和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
在推動綠色佈局方面,要優化產業佈局,嚴禁新增產能,加大綠色物流,推廣全生命週期綠色產品。特別是在產能方面,有關部門最近再次提醒,鋼鐵行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河北某鋼廠負責人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環境相一致,鋼鐵行業發展呈現新的格局,表現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作用,企業效益在長期內會相對較好,鋼材市場價格波動將被控制在一定空間之內。
不過,該負責人也表達了自己的擔心:鑑於中國鋼鐵在國際上的地位,碳達峯工作中以壓縮鋼鐵產量為目標的硬性措施在今年能否實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至2月,國內生鐵產量同比增長6.4%,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2.9%。
在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路徑方面,包括原燃料結構優化、廢鋼資源回收利用、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翟賀攀認為,目前情況下,擴大廢鋼資源進口、加強國內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提高短流程鍊鋼佔比,成為保持鋼鐵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政策導向。不僅如此,從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政策目標角度看,短流程鍊鋼同樣代表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在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路徑方面,包括應用氫冶煉技術等。上海寶鋼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們正在探索氫能鍊鋼,這或許是未來實現碳達峯的一個重要方向。
旺盛需求下解題
據統計,鋼鐵行業碳排放量佔中國碳排放總量的18%,是除發電外,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此外,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佔全球產量比重進一步升至56.5%。無論從行業還是碳排放增量角度説,鋼鐵業已成為實現碳達峯目標的重中之重。
天津一家鋼廠負責人表示,近幾年每年都有令鋼鐵行業減產的外部壓力,但是鋼鐵產量始終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例如,2020年即便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建設工程投資仍實現淨增長。“從邏輯上講,房屋銷售增長-新開工增長-建設工程投資增長,結果就是螺紋鋼產量增加。”
北京某鋼廠負責人表示,從廢鋼供應量看,今年進口放開會導致總體供應量比去年增加,但幅度不會太大;從需求看,隨着減量排放的實施,以及今後碳中和、碳達峯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廢鋼需求會快速增加,價格也會一路繼續上漲。
在行業存在旺盛需求的背景下,鋼鐵圈內外人士眼中理想的碳達峯目標實現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
寶鋼工程技術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是將碳達峯、碳中和作為中長期任務來做。需要在保障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減少碳排放,直到最後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匯豐晉信基金基金經理陸彬看來,碳達峯、碳中和絕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的事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大國,碳目標的達成將是一個動態過程,是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實現減碳目標應更多依靠技術創新。
建信期貨認為,從理論上來説,不論是壓減鋼產量,還是通過短流程鍊鋼替代長流程鍊鋼,都不能實現鋼鐵行業自身的碳中和目標。因為壓減鋼產量和長短流程替代都有限度。前者不能脱離鋼鐵高需求的實際,後者在廢鋼資源的可獲得能力方面受到明顯制約,特別是在我國的城鎮化起步較晚、廢鋼資源供應不足、電爐鋼產能仍受政策限制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唯有通過氫能等清潔能源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來實現。
資本市場短炒虛火旺
“目前鋼廠產能還是挺滿的。”從事20多年鋼材貿易的老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然而,與實業不同,與碳達峯概念相關的金融產品價格已經波濤洶湧。
不久前,股民瞿鷹激動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碳中和是下一階段牛市主線。”3天后他又來問記者是否要把碳中和概念股拋掉,“我吃了兩個跌停板。”
在A股市場,只要與碳達峯、碳中和概念沾邊,投資者的關注度就會立刻提升。
3月22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向長江電力管理層提問,是否具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市場配額,並在中碳登進行開户?長江電力回應道,公司正在積極研究碳達峯、碳中和相關政策以及適合公司的實施路徑。上述表態一經發布,長江電力股吧的人氣排名迅速躥升。
“股民不管公司是不是真的有相關技術,先炒一波再説。很多股市大V也在為此推波助瀾。”瞿鷹説。
“對絕大部分的傳統行業而言,短期可能意味着產能遭遇‘天花板’、成本提升,同時意味着利潤下滑概率增加。所以對於A股火電股都被一通熱炒的現象,我的感受很複雜。”老盛説,借題材炒作在A股市場並不少見,但認真研讀一下新聞,還是應該保持理性。陸彬表示,用簡單粗暴的產能削減、產品漲價邏輯來炒作碳達峯、碳中和題材,風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