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股巨基” 收益就能好?
買了“股巨基” 收益就能好?
業內人士:基金有最優管理規模上限 過分關注基金規模反而不利於投資者利益
廣經觀察
2021年A股開門紅,基金髮行市場上百億爆款基金層出不窮,給市場帶來千億級增量。但是,“股巨基”不斷湧現,管理規模陡增,收益能有保障嗎?基金公司做大規模,是看好收益業績?還是瞄準你的管理費呢?記者對比發現,成立超1年的爆款基金在去年的年化收益率均未能翻倍。有業內人士坦言,從本質上看,基金拼命發行無非是為了擴大管理規模,賺取管理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曉麗、張露
近期,基金成了不少市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甚至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有投資者開心地曬收益成績單,也有投資者四處打探還能否上車,如何選擇基金。
賺錢效應刺激之下,新基金髮行持續火熱,2021年首周,公募主動權益類基金就賣爆了,而且湧現了多隻“日光基”。數據顯示,截至1月9日,新年已經成立19只新基金,算上已宣佈提前結束募集未發成立公告的基金,新基金募集規模已超過1100億元,其中,權益基金的成立規模超過千億元,約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百億元。
接下來,還有更多新基金在發售的路上。數據統計,2021年1月共有85只新基金將啓動發行,權益類基金佔73%。有38只明確了募資目標,這38只新基金的募資目標加起來高達2755億元。
記者注意到,公募基金已經連續走出兩個業績大年。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成立的基金髮行總規模達3.16萬億元,規模超過了2017年至2019年基金髮行規模之和。與此同時,2020年公募基金業績不俗: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46.05%,百餘隻偏股型基金實現淨值翻倍。
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公募基金髮行仍可能延續火爆。國盛證券研報預計,2021年全年偏股基金髮行有望繼續超過10000億元,淨增量預計6000億元-8000億元,有望繼續成為A股市場的最重要增量資金。多位基金業機構和人士表示,居民資產配置轉向權益市場,公募投資業績優異,以及頭部基金經理相對稀缺,都將導致百億體量的權益類基金不斷出現。
關注1:基金規模大≠收益高
百億體量的權益類基金不斷湧現,那麼,基金規模與收益能成正比嗎?
同花順搜索顯示,成立超過1年、基金規模超100億元的爆款主動管理權益型基金共有29只。但在2020年基金大年裏,這29只爆款基金收益率均未能翻倍。如基金規模高達339億元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去年收益率為95.09%。
“都説規模是業績的天敵。”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表示,如果基金規模增長太快的話,會增加後續運作過程中的操作難度,長期的潛在收益率是受損的。
有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是收取基金管理費,這與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是掛鈎的。但在基金規模與業績之間,存在着一定悖論,基金公司的發展是在基金規模和投資者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也就是有最優管理規模上限,如果過分關注基金規模,就會把精力放在發行熱門產品上,想的是“怎麼把市場上的錢圈過來”,這些都不利於投資者利益。與此同時,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對基金的投資策略、組合管理、產品流動性、交易成本等產生較大影響,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基金業協會也多次強調,“管理規模並不是評價投資管理能力的關鍵評價指標”。“我認為,公募基金趁現在市場火熱,拼命發行也是為了擴大管理規模,賺取更多的管理費。” 萬聯證券陳馳説。記者瞭解到,基金公司的管理費因產品類型而異,其中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相對較高,一般為1.5%。
關注2:基金規模大≠評級高
實際上,基金規模大代表投資者認知度很高,並不一定代表業績出色。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最新基金管理公司評級結果(截至2020年9月30日)顯示,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十名中,僅匯添富、南方基金、鵬華基金三家基金公司的綜合評級獲得了最高級別的五星,而規模排第一的易方達,綜合評級僅為四星,其股票型基金投資績效僅為三星。
另據博時基金統計,目前公募基金中合計管理規模超百億的基金經理有145人。這些人中,只有11%的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
曾令華建議,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基金公司,並非規模越靠前越好,而是要關注基金經理的能力,以及公司股權、人員穩定性等。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則表示,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公募基金首先要提升自身效能,更要對投資者負責。
關注3:多隻基金暫停大額申購
記者也注意到,有基金公司開始有意控制老基金規模,宣佈暫停大額申購。
1月7日,易方達藍籌精選發佈公告,自1月8日起,易方達藍籌精選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業務由“單日單個基金賬户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金額不應超過100萬元” 調整為“單日單個基金賬户累計申購金額不應超過10萬元”。
1月8日當天,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興全精選混合等多隻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也紛紛公告暫停大額申購或調整大額申購限制。值得關注的還有,2020年12月31日,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新能源主題和農銀研究精選一同發佈調整大額申購限制公告,限制申購金額均為1萬元。
記者瞭解到,限制大額申購併非新鮮事,只是近期基金銷售火爆後,限制申購更引發關注。由於限購的基金都是股票型、偏股型基金,有投資者因此擔心:是否是市場要見頂了?曾令華表示,大額限購主要和規模相關,與市場高低點的預測關係沒那麼強。
業內人士:爆款難遇 需降低預期
進入新的一年,公募基金能否延續前兩年的強勢業績,是當下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公募基金對今年宏觀經濟相對樂觀,但對A股行情都採取了較為謹慎的態度,多家機構都表示“需要降低預期收益率”。
南方基金董事總經理、聯席首席投資官孫魯閩表示,對於2021年A股市場應該還是結構性行情,預期收益率需要降低一些。具體來看,站在目前時點,部分行業和個股的估值走到了相對高位甚至是歷史高位,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尋找優勢的個股,通過盈利的增長來消化估值。
曾令華指出,基金行業歷來都是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市場點位越高基金越好賣,爆款基金比較容易出現。然而規模龐大的爆款基金,投資運作難度加大,不僅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倍增,甚至容易短期虧損。“選股的邏輯是‘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曾令華分析,目前基金髮行市場是,好行業正在趨勢之中,熱度起來了,但是“好公司、好價格”倒是未必,因為連漲兩年之後,估值上漲不少,性價比不比前兩年了。不過,曾令華強調,投資基金隨時都能上車,但一定要理性投資,樹立長期投資觀念,不要指望買進就能獲利。另外,槓桿的資金、急用資金千萬不要用於投資股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