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打怪升級”的納西姑娘,“創業史”被拍成電影
一個人的青春應該怎樣度過?“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先來,但要時刻準備着‘打怪升級’。”納西族姑娘何永羣給出了一個答案。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100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這是屬於何永羣的榮譽,但在她看來,這僅僅是自己一路“打怪升級”的“副產品”。 這位來自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山村青年,每個成長階段都會遇見不同的“怪獸”。她憑着不服輸的勁兒,瞄準目標不放棄,“怪獸”沒能拖累她,反倒成為她青春的奮鬥印記。 戰逆境 位於金沙江畔的迪慶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鎮吾竹村,因為海拔較低、光熱資源豐富,有着江南風貌,每年春天桃花盛開時,宛如世外桃源。但因交通等現實條件制約,這裏曾是貧困村,村民大多守着風景討飯吃。 何永羣一家也不例外,家裏主要收入靠種地、養豬、喂牛,以及父親在周邊做泥水工。儘管全家都拼盡了全力,也只能勉強供她和弟弟妹妹上學。 2004年,讀高一的何永羣遭遇了人生中第一隻“怪獸”。她的父親在路邊打石牆時,遇到一輛路過的貨車爆胎,被一塊石頭擊中頭部導致腦損傷。雖然父親及時被送至麗江的醫院,但搶救了8天才甦醒過來。 “貨車司機是同村的,也沒有錢,只能自己想辦法。”何永羣説,意外的發生,讓家裏的頂樑柱倒下了,母親一直在醫院陪護。家中積蓄都用在父親住院治療上,家裏基本沒有收入。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何永羣寒暑假就在當地的餐飲店打工,洗菌子、洗盤子、端菜、打掃衞生……第一個暑假過去,她獲得了300元工資,勉強夠交學費。 困境之下,父母也曾萌生讓何永羣退學的想法。父親在治療一年後,還無法出院,家裏確實支撐不下去了。 “考試經常拿第一名,讀書才是出路。”在高中班主任和親戚們的勸阻下,何永羣得以繼續上學。弟弟何俊江卻要休學,因為家裏的種植、養殖必須有人管理。 一年後,父親終於出院了,這次意外給他留下了癲癇的後遺症。但家裏有了生機,弟弟也如願重返校園。 2006年,何永羣考上大學。她“一刻不能停歇”,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輔導英語。2007年,何永羣和同伴4人組成創業小團隊,一直到大四,除了正常學習外,她全身心投入到培訓相關的工作中。她不僅沒有再向家裏要過一分錢,還供弟弟妹妹上學。 大學畢業後,為了賺錢,何永羣在培訓機構繼續工作了兩年。2013年,考上雲南大學研究生的她,已經開了兩家培訓機構。 “同學都叫我‘拼命三郎’。”何永羣説,那時候沒有周末、沒有休息時間,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也不敢停,因為她是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 馴豪豬 2014年,困難的“怪獸”再次出現。 何永羣接到母親的電話,父親突發癲癇,還有生命危險。這讓她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為了照顧家庭,她做出休學回家的決定。有培訓機構創業經歷的她,在香格里拉市創辦了培訓學校。 早在讀研究生期間,何永羣的導師就知道她在做培訓。導師當時就建議她關注養殖業,還推薦她去考察豪豬養殖。何永羣聽從了導師的意見。 3個多月的時間裏,何永羣馬不停蹄跑了4個省17個地州,潛心調研學習。她發現豪豬渾身是寶,市場看好,香格里拉的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也適合養殖,這讓她興奮不已。 何永羣拿出自己第一次創業賺的20萬元,又申請了10萬元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還向親朋好友借了一些資金,開始在大山裏找場地,修路平場建豬舍,購種育苗養豪豬。 2014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的何俊江也回到家鄉,加入豪豬養殖領域,因為本科學的是養殖,一些專業技能剛好能派上用場。2015年,何永羣創辦了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沃夫農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豪豬養殖、銷售、回收及深加工。 破解水源、人力、場地、施工、設施、資金、特種養殖許可、採購、運輸、養殖技培、衞生防疫、產品加工營銷,以及與當地民企、政企關係等一系列難題,豪豬養殖產業漸漸步入正軌,企業生產經營陸續打開局面。 然而,首批豪豬產仔時就遇上了難產,很多人沒聽説過豪豬,請來的獸醫也不熟悉情況,最終那隻豪豬夭折了。 當時,一隻豪豬成本價就要3000元。為了避免後續的損失,她和弟弟在豪豬圈住了一個月,查找資料、研究其特性。在豪豬氣味“薰陶”下,他們終於找到解決辦法。 從此,何永羣有了一個響亮的名頭——“豪豬妹妹”。 興鄉村 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引進資金人才,改進養殖技術、成立豪豬餐廳、開發豪豬系列產品……2019年何永羣的公司收入超過800萬元。豪豬養殖的成功,讓她有了更多的打算:覆蓋帶動貧困村民,鞏固拓展市場營銷,穩妥推動產業規模化、營銷品牌化、市場層級化、根基鄉土化、受益共同化。 響應精準扶貧的號召,何永羣全力配合相關部門,深入民族貧困村寨開展摸底調研,與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維西縣,麗江市玉龍縣、怒江州瀘水市和福貢縣15個鄉鎮建立了豪豬生態養殖和良種供應關係。她還通過銷售仔豬、提供技術、回收成豬的方式,帶領農户們一起打拼,逐步形成了一套頗具特色的經營模式,將豪豬養殖發展成當地有名的脱貧產業。 “羣眾投入7500元,一年後就可以回本。”何永羣説,她先後在楚雄州、怒江州、昭通市成立分公司,複製拓展這一扶貧共享模式。最終,帶動1465户建檔立卡貧困户、3400多人通過養殖豪豬實現了脱貧增收。 不料,“怪獸”再次來襲。去年,受疫情影響,何永羣再次面臨轉型的抉擇。 儘管受挫嚴重,她也沒有放棄,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尋找替代項目。去年10月,她鎖定了種植食用菌和發展研學民宿。公司成功推出“香格里拉美味菌湯包”“松茸乾片”等兩款產品,在香格里拉扶貧超市進行銷售,目前公司的線上銷售店鋪正逐步入駐多個電商平台,完成了3條農副產品加工生產線;以雲南大學為技術支撐的羊肚菌產業也正逐步發展。 同時,她和團隊結合村裏的長征紅色文化,在豪豬餐廳的基礎上,轉型民族特色鄉村生態旅遊民宿。去年底,“香格里拉水玉木香”遊客接待中心暨“雲南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掛牌經營,依託民宿產業的“雲南中醫藥大學專家博士研學基地”也正緊鑼密鼓的籌建中。 創未來 諸多榮譽背後,何永羣更看重這些經歷:2016年,她用豪豬養殖項目參加共青團中央舉辦的“創青春”大賽,獲得了大賽全國賽銀獎;在豪豬產業的帶動下,她還獲得了浙江一公司的49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2018年,在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指導下,以她為故事原型的青年創業勵志電影《達拉的青春》全網上線。 這些經歷讓何永羣成熟起來。尤其是入黨以後,她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除了自己要發展好,還要帶動大家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作為青年創業代表,何永羣面對困難不放棄,堅守鄉村,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形成創業創新氛圍。”作為共青團迪慶州委副書記,她分管創新創業,在她的各種努力下,目前已有10多名大學生回到當地,建設家鄉。 “我們經歷過創業最難的時候,想把經驗告訴大家,避免走彎路。”何永羣説。為了讓返鄉大學生找到發展路子,何永羣帶領他們去北京、上海等地學習考察,爭取政策幫扶。去年,為了助農增收,促進返鄉大學生的產品銷售,何永羣還請了“網紅”,為大家直播帶貨。 在未來的日子裏,何永羣還是想着挖掘家鄉發展的比較優勢,用自然景觀吸引遊客,用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把人留下。 “今年寒假,我們12間民宿都被預定了。”何永羣説,因為民宿在長江第一灣對面,還有民族、生態資源,加之近年來外地人在村裏投資建民宿,讓村子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吸引了一定人流量。“現在民宿和食用菌還在起步階段,等到時機成熟了,我們會繼續帶着村民一起幹。”何永羣説。 如今,何永羣和弟弟又開始種植羊肚菌。他們相信,只要紮根鄉土、努力向上生長,即便是小小菌種也能實現自我價值:“未來誠可期,青年必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