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重磅發聲,打擊炒作查配資,下週A股還能瘋嗎?
作者 | 沽民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在經歷了A股瘋狂的一週之後,剛剛過去的週五和週六,連續兩天,先是央行,再是銀保監會,舉行新聞發佈記者招待會,一方面談上半年的經濟總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為瘋狂的股市降温。
這一週,A股究竟有多瘋狂?
1
瘋狂
先看成交量。
從萬得全A指數統計,上週滬深兩市的單週成交總量在8.15萬億元人民幣,創5年新高,歷史第四高。在2015年5月底6月初A股大盤見頂期間,也只有三週成交量超過這一數值。(分別是2015年5月29日、6月5日和6月12日那三週,對應成交量分別為10.41萬億、9.84萬億和9.76萬億。)
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北上資金從5月底(5月29日)起持續大幅度流入,滬深兩市連續7周以來平均每週流入淨額在180億元。這對於動輒萬億的成交額來説也許不算什麼,但就今年而言,最近7周的北上資金平均流入金額是今年均值的3倍,歷史最高。
上週以來,人民幣匯率時隔4個月再度“破7”,即美元兑人民幣匯率跌破7的關鍵點位,人民幣升值明顯。且自2018年一季度人民幣開始貶值至今,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近期美國疫情洶湧,經濟受到影響,美元有望開啓一輪貶值週期。
港幣走強的態勢更加明顯。港匯自4月下旬首次觸碰“強方兑換保證”以來,已經維持在7.75的高位接近3個月。期間香港金管局持續在市場進行干預,拋售美元吸入港幣,維持匯率。港匯走強,明確地反映出熱錢流入香港的態勢。(這一點,我在6月初的文章《港幣持續走強,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信號!》中有更深入的分析)
兩融餘額。
兩融餘額來看,市場的火熱程度更加躍然紙上。除了今年疫情隔離期間全民居家炒股之外,今年從5月底開始,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明顯增加,剛剛過去的一週高達1.3萬億元,幾乎佔到了成交額的六分之一。
這一切,都反映出A股正在以幾乎是史無前例的速度向“瘋牛”邁進,如果一定要説史有前例,那就是2015年5月。但果真發展成那樣,那結果大家都知道,散户虧錢一般都在牛市,而且牛市越瘋狂,虧損越嚴重。有數據為證,2015年那一波牛市,85%用户的財富被消滅,只有0.5%的人賺錢了。
因此,降温勢在必行。
2
復甦
自疫情以來,中國持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到現在已經產生了效果。這從新鮮出爐的6月份經濟數據能夠看出來。
社融。
2020年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7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6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71.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020年上半年,社融與人民幣貸款增速呈上升的態勢。
6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11.1%,與5月持平。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第三個月M2維持在2位數字。
這從數據上反映出來,便是港幣與人民幣的持續走強。這和2018年美國加息抽水,港幣告急、人民幣貶值,形成了鮮明的對應。從“一緊”到“一鬆”,背後是經濟和金融市場自身固有的週期性特徵。
上一次國際資本市場出現這樣的特徵,是2008年底到2009年初。當時美國經濟受到次貸危機的衝擊,為了支撐經濟,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採取了許多激進的刺激措施,包括將利率人為壓低的QE政策。
這次,同樣的情景再現。未來,流入中國的國際熱錢會越來也多,那麼結果就是一個:錢太多。
由此產生了貨幣收緊的必然需求。
事實上,在6月中旬的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金融界許多重量級人物(易綱、易會滿、郭樹清等)的發言,都表示了貨幣政策將由“寬鬆”轉為“正常”,以及一些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政策工具會逐步有序“退出”。
國債市場更是近乎先知先覺。自2018年初開始維持了兩年多的“債牛”——到4月底,戛然而止。收益率開始明顯大幅度上行,國債期貨跌入熊市。
數據持續好轉,熱錢流入,利率中樞抬升,外加股市的突然上竄:這些因素都反映出,中國經濟正在開啓一個新的擴張週期的早期階段。(這一點,我在6月22日的文章《股債背離,提示一個重要信號》中有更加深入的分析)
然而,經濟復甦是好事,但如果就此爆發“瘋牛”行情,幾個月後一地雞毛,那就不好了。這是朝野共識。
正是鑑於此前牛市迅速發瘋帶來惡果的教訓,近期監管層頻繁發聲,從週五(7月10日)的央行會議上提及熱錢流動,到週六(7月11日)銀保監會提到“嚴禁資金違規入市”、“嚴查亂加槓桿和炒作行為”、以及“嚴禁銀行保險資金參與場外配資”等等,為行情降温。
聽到這些字眼,許多經歷過2015的股民朋友可能會心有餘悸。但是我告訴你,這次不用怕。
3
週期
有人説,這一輪牛市,在牛市剛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了過往幾輪牛市末期的特徵:
(1)密集減持
(2)天量IPO
(3)監管出手
在我看來,這樣的説法是不靠譜的。因為它設定了一個前提:現在是牛市的起點。事實上,牛市起點和牛市終點,都是事後才知道的。
誰説現在就一定是牛市的起點?如果按創業板指來看的話,從2018年11月見底,排除中間的幾次大的起伏,到現在已經累計漲了20個月,是妥妥的不折不扣的牛市後期!——信不信,請看圖。
在我看來,我們要深刻地理解疫情之後中國與世界經濟運營的一些特徵和重大變化,才能對當前的經濟指標,宏觀政策,以及股市行情有所把握。
幾大特徵:
1、中國成為這一輪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這一點毫無疑問。目前疫情控制和恢復最好的就是中國。這與周金濤2007年研報中提到“第五輪康波週期中心國”的特徵相吻合。
2、新一輪庫存週期已經開啓。這是這一輪資本開支週期極早期階段的特徵。表現為,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回升,例如銅、原油等已經反彈40%,鐵礦石也明顯反彈。背後的邏輯一方面是資源國產能收縮,另一方面是需求增加。這與上一輪資本開支週期中後期(2014-2016)全球原油供大於求,誰也不肯減產,最後價格撲街形成鮮明的對比。
總之,當前處在經濟復甦與新一輪週期開啓的初始階段。但復甦的邏輯需要進一步確認,指標無非就三個:通脹,利率,大宗商品價格。下半年,我們需要保持觀察。
帶着這樣的底層認知,我想不難意識到,這一輪牛市是必然的。而且邏輯上與2009年危機全球撲街之後的反彈牛市有相似之處。
然而2009年由於寬鬆政策用力過猛,加上熱錢流入,引發了猛烈地通貨膨脹,蒜泥狠姜你軍炒白糖,以及房價一飛沖天,最後不得不收緊貨幣,人仰馬翻,一地雞毛。
這一次,在這一切邏輯開始演繹之前,央行和銀保監就開始給出收緊的預期,是明顯的“逆週期調節”。這一波調節,不得不承認,還是很666的。
4
降温
下週一,也就是明天,股市無非兩種走勢。
(1)撲街;
(2)小漲小跌,成交萎縮。
如果是第一種走勢,説明市場沒有理解這一輪央行與銀保監“逆週期調節”的真正用意;如果是後一種,則説明市場與監管達成了默契。而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正是幫助讀者理解這一輪“逆週期調節”的用意。牛市在後頭,別剛開始就玩脱了。股市需要降温,但不會是2015年7月查配資那樣搞法。
關於監管的作用,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老先生曾經説過,美聯儲就是要在派對觥籌交錯的時候,悄悄滴收酒杯;
而對於中國監管當局這次逆週期操作,我的理解是,在派對剛開始的時候,就大張旗鼓地告訴即將狂歡的人:“你們別太瘋,我隨時來收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