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要打"持久戰" 中央為何屢次提及這一招?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個中國高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首次公開提及的理念,日前又出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議事桌上,並被視作中國經濟打“持久戰”的應對之策。
面對眼下複雜形勢,中央為何屢次提及“雙循環”,這一招到底意味着什麼?
並非權宜之計
“雙循環”理念的提出,與當下中國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密切相關。
從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經濟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場萎縮,國際局勢之複雜前所未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3%。
從內部看,此次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儘管經濟正穩步恢復,但最新一次政治局會議提醒,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
基於這一判斷,中央在為今年下半年宏觀政策定調的同時,也更加着眼長遠,兼顧了對中長期戰略佈局的謀劃,並進一步明確了“雙循環”這一應對之策。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指出,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上,“雙循環”並非短期戰略,而是一箇中長期戰略。它綜合判斷當前不限於經濟的各方面形勢,並提出相應對策來突破困局,因此“雙循環”一定會貫穿未來中國整個“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過程當中。
那麼,着眼長遠的“雙循環”能為中國帶來什麼?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在疫情外生衝擊和逆全球化結構性壓力疊加的大背景下,抱殘守缺或固步自封無助於破解存量博弈的陷阱。中國提出“雙循環”,核心在於依託經濟規模和政策空間盤活存量、創造增量,通過完善經濟內部循環帶動外部循環;同時,“雙循環”以民生和實體為先,隨着全球貿易格局重構和價值鏈體系再造,內生消費和產業升級有望形成閉環,孕育稀缺的增長動力。
穩內需化被動為主動
在“雙循環”中,國內大循環被置於主體地位。眼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尚未完全褪去,外部市場復甦前景難料,這被看作中國經濟化被動為主動之舉。
“在眼下國際環境不確定與日俱增的情況下,中國肯定要更加重視國內市場,更加重視內部發展穩定,所以中央才會提出以國內市場為主。”董煜指出,當前中國外向型經濟中,有一部分由於外部市場萎縮面臨風險,因此需要通過擴大內需來消化生產能力,如當前國務院正部署推進的出口轉內銷工作就着眼於此,這也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之一。
“我們如何做好內循環?就是要提高發展質量、擴大需求,讓內部的供給和需求能夠有效對接,把內需做活,把國家發展的空間運用好,然後把經濟的韌性體現出來。”董煜如是説。
與此同時,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以及完整的生產產業鏈,這也為打通內部大循環創造了客觀條件。
程實表示,今年以來,疫情的外生衝擊和逆全球化結構性壓力疊加,全球貿易在低位繼續墜落,其中受人員往來被動停滯、社交隔離等措施影響,服務貿易更是面臨全面挑戰。在此背景下,以服務貿易逆差收縮為先導、以內生潛在需求為依託的“內卷式”消費迴流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
他進一步指出,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達3.2%,相對較快結束疫情衝擊下的探底,且投資、消費兩大內需引擎積極向好,有望成為整體疲弱的全球總需求中為數不多的亮點。從條件看,今年以來免税政策出台、線上服務的興起有助於內循環的供需發現和精準匹配,其中海南免税港規劃落地速度超預期,2020年上半年,海南離島免税品零售額85.72億元,同比增長30.7%,其中6月份零售額22.99億元,同比增長235%。
內循環絕非“自我封閉”
有人擔心,以內循環為主,是否意味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將“轉向”,中國經濟要“關起門來封閉運行”?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重視內循環的同時,中國亦強調國內國際雙循環要相互促進。回望上半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爐、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繼續“瘦身”等,均是中國持續推進對外開放的註腳。
展望未來,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繼續擴大開放。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面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因素增多、中美關係走向不確定性加大等國際背景,通過疏通內循環帶動外循環,通過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帶動全球經濟復甦。
諸建芳分析,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至少包括三個重要方面:一是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讓世界分享中國的擴大內需戰略;二是優化升級中國產業鏈佈局,提高高科技產業規模佔比,以此穩定全球產業鏈,提高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三是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促進中心城市和城市羣建設,培育新增長極,夯實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基礎,繼續發揮好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作用。
“內外循環不是兩個閉環,它們一定是相互聯通的”。在董煜看來,擴大開放正是聯接“雙循環”,破解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難題的主要抓手。
他直言,由於當前特殊情況,中國經濟在外循環方面會遇到一些阻礙,為此要想辦法進一步促進外循環,一方面繼續擴大出口,另一方面通過擴大進口來增強、帶活國際上一些市場主體的信心,“這是中國為全球經濟穩定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