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隨着外企工廠的撤離,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了?中國製造還香嗎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銷往世界各地。從日常用品、手工藝品和服裝到數碼產品,中國製造的商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隨着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開始在中國,設立公司和工廠,中國的製造業也在不斷髮展,中國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

在過去的兩年裏,隨着中國人口紅利的減少和就業成本的增加,一些外國企業開始離開中國,去尋找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建廠。今年的疫情讓許多國家認為它們過於依賴中國這個“世界工廠”。

1.撤離的外國企業

近年來,一些外國公司選擇離開中國,遷往其他國家,使得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成為熱土。富士康已經在印度,建立了一家工廠,還有三星已經放棄了在天津的工廠,並將在印度建立一家大型工廠。

這些企業選擇建廠的國家往往人口眾多,工人的工資比中國工人低得多,土地成本較低,在節約成本方面比在中國建廠有優勢。

印度和越南等國打算通過發展製造業刺激經濟發展,積極建設工業園區,併為外國企業建廠提供優惠待遇政策,以吸引外國投資。

2.疫情的影響

今年發生的疫情也是一些企業撤出中國的原因之一。面對全球公共衞生事件,許多國家發現自己在製造業方面存在不足,這使得它們無法應對疫情的影響。

抗擊疫情所需的口罩和呼吸器不難製造,但利潤很低。這種“低附加值產業”沒有得到發達國家的重視,許多發達國家選擇在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生產這些產品。

在疫情爆發之初,全球對口罩等防護設備的需求激增。為了滿足國內需求,中國增加了生產投入,擴大了口罩生產線。讓一些國家尷尬的是,他們的口罩依賴進口,而此時,口罩供不應求,這使得進口很難滿足需求。

美國宣佈向從中國撤出的美國企業提供援助。日本政府也表示將投資22億美元支持日企撤離,幫助他們離開中國。同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做好了準備,非常歡迎外國企業落户。

“低端製造業”也有其價值。近年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不能完全拋棄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產業。這些製造業不僅可以解決一些人的就業問題,還可以減緩外國工廠的撤離。中國將進一步調整政策,使我們的製造業保持活力、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