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增資擴股,首家國有大行金科子公司市場化再下一城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最近動作頻頻,7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建信金科近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了一則增資公告,擬引入不超過5個投資方,增資後新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10%,融資後的建信金科估值超過100億元。作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資本實力的榜首,建信金科此次增資也被業內解讀為釋放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股權多樣化發展的信號。在分析人士看來,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資本力量,有助於進一步加快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過如何逐步擺脱對母公司的過度依賴,實現獨立盈利,是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突破的問題。

建信金科擬增資引新股東

作為國有大行設立的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是銀行業首家以金融科技命名的新型公司,2018年4月建信金科在上海開業,由建行體系內直屬的7家開發中心和1家研發中心整體轉制而來,註冊資本16億元,位列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之首。

從建信金科公佈的增資方案來看,本次建信金科擬引入不超過5個投資方,且增資完成後新增投資方持股比例合計不超過10%,原股東持股比例不低於90%。融資方所屬行業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於此次融資,建信金科表示,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業務經營及戰略投資需求。

建信金科對於擬引進的股東也提出了較高要求,意向投資方淨資產不得低於人民幣30億元,或其控股股東淨資產不得低於400億元;意向投資方或其實際控制人的主營業務與融資方的主營業務不存在實質性競爭關係;意向投資方僅可以其自有資金參與本次增資;股權結構清晰,且不存在契約型基金、信託計劃、資管計劃等股東。此外,意向投資方或其實際控制人與融資方及其實際控制人中國建設銀行戰略發展的業務協同性、互補性,能引入核心技術、場景生態、關鍵數據等戰略業務資源支持戰略發展,已與融資方或其實際控制人中國建設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優先。

在持股比例方面,建信金科提及,單一意向投資方擬投資金額對應持股比例不得低於1%,不得高於3%,並按每1%股權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報價,並表示本次增資所募集資金總額超出擬新增註冊資本的部分將計入資本公積,由新老股東共同享有。值得關注的是,建信金科還明確此次增資後融資方董事會組成不變、監事會組成不變。對後續增資方案的進展,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繫建信金科方面進行採訪,但並未收到回應。

對於增資擴股的意義,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建信金科是銀行業內較早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是國有大行成立的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科技能力在行業內比較領先。此次增資,意味着建信金科在市場化發展上更進一步,有可能會引入在互聯網等領域有獨特優勢的股東方。

關於市場化發展路徑,早在2019年12月,建信金科戰略專家王鑫然曾在論壇中指出,建信金科前期80%的重點都是服務於母行,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重點:一是同業輸出,二是市場化方面更進一步。希望將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到市場中,這也是當初將金融科技公司剝離出來的長遠想法。

建信金科罕見增資也反映了市場對金融科技行業的重視程度,一位國有大行相關人士表示,建信金科此舉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資本力量,有助於進一步加快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也為金融科技子公司股權機構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在不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實現快速發展。

金融科技輸出上演爭奪戰

利率市場化進程等因素的加快將傳統銀行帶離利潤高速增長的“舒適區”,在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銀行也不可避免地踏進了變革洪流。7月28日,隨着農業銀行“官宣”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農銀金科正式註冊成立,國有五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均已就位。

作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利器”,自成立以來銀行對各家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業績就少有披露,在此次增資公告中,建信金科也披露了成立以來的業績情況,2018年、2019年,建信金科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32.31億元,淨虧損2.64億元、4.72億元,2020年上半年建信金科實現營業收入12.66億元,虧損1.75億元。不過雖然出現虧損,但從此次增資方案中可以計算出,融資後的建信金科估值超過100億元。

梳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業務路徑,大多遵循成立初期以服務本行集團及其子公司為主,隨後逐漸擴展到服務同業,實現技術輸出。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已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北京銀行等11家銀行佈局金融科技子公司。

不少銀行已將發展金融科技列入戰略規劃,並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最早“入行”的興業銀行對金融科技子公司着墨頗多,而興業數金的戰略地位也不斷凸顯,主要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為興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輸出科技產品與服務。北京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北銀金科主要為該行持續提供創新動能,成為該行補充科技資源、提升創新和交付能力的重要手段。國有大行中,工銀科技自開業以來就在專注智慧政務、風控科技產品輸出、金融生態雲建設、客户系統託管服務等業務。

在於百程看來,成立獨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制度、人才和激勵等各方面可以更加靈活,更有利於科技實力的打造。在業務上,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首先都會服務於本行和業務合作方,其次也會將解決方案輸出給中小銀行機構等。目前看,各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分成了內向服務和外向服務,這是由各家科技子公司的發展階段和資源能力決定的。

“脱胎”獨立運作模式待考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用户對“零接觸”金融服務的需求達到了最高點,倒逼銀行可以在“不見面”的情況下,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迅速全面的金融服務,這也讓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雖然銀行對金融科技轉型的認知程度已經有所加強,但傳統體制機制的約束,也對銀行的金融科技轉型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金融科技子公司如何更好地實現獨立運作也有待探究。

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孫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評價稱,金融科技可以和傳統行業的金融項目融合起來,比如風控建模可以擴大小微貸款在餐飲行業中的覆蓋,物聯網金融可以提升存貨質押融資的易貸率,區塊鏈加速保函信用證等申請的效率。而獨立運作則需要商業化市場化的薪酬體系,一方面高收入可以吸引市場優秀人才,另一方面高提成可以激勵銀行奮勇開拓市場。

於百程進一步指出,中長期看,獨立發展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都將展現內向和外向業務結合,在輸出金融科技服務的公司中,除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還包括BATJ等互聯網巨頭系,專業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前兩類都具有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各類機構間也將面臨競爭關係,如何市場化發展,逐步擺脱對母公司的過度依賴,實現獨立盈利,是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突破的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