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反轉!印度決定對中國進口原料藥恢復通關,為何態度大轉變?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數十年來,被稱之為“世界藥房”的印度,源源不斷地向各國輸出廉價藥,成為全球仿製藥大國和主要藥品出口國之一。而從產業鏈來看,醫藥行業涉及醫藥原料、醫藥研發與製造、醫藥流通三個環節,在此之中,印度無法逃避的現實是該國製藥商對於中國原料藥的高度依賴,一關卡,則關關卡。因此,近期印度暫停自華貨物清關的行動,出現了反轉。

據印媒報道,從6月30號晚間開始,印度已經開始對滯留在各地港口的中國進口原料藥進行清關,據悉,這批貨物總價值達到20億印度盧比。報道指出,這批貨物早就抵達印度港口,但受到印度國內“不良浪潮”的影響,才導致遲遲未能通關放行。

然而,從當前印度悄然放行中國原料藥通關這一舉動來看,該國看似波濤洶湧的抵制浪潮之下,實則暴露出自身實力不濟底氣不足的真實狀況。以此事件為例,印度態度反轉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這三點。

其一,印度藥企已陷入原材料短缺的危機。

事實上,在印度決定清關中國原料藥之前,印度藥品出口促進委員會就曾向印度商務部、化工部、衞生部和家庭福利部門提交了聲明,要求不要對中國原料藥進口實施限制。倘若一旦這樣做,就相當於斷了印度製藥企業的“生路”。

這是因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及出口國,擁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2019年累計出口1011.85萬噸原料藥,全年出口額達到336.83億美元。其中,我國出口至印度的原料藥共計80.79萬噸,貨值56.53億美元,佔據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近17%,在中國對亞洲原料藥出口中佔比超過1/3。

這一系列數字都説明,印度仿製藥大國的背後,高度依賴的是中國的原料藥。此前3月在中國面臨突發事件的考驗,暫時停工停產的時候,印度還特意派專機來中國採購原料藥,以防印度藥企供應出現嚴重短缺。如今印度防疫封鎖期尚未完全結束,若是對中國原料藥採取限制措施,無疑將加劇印度製藥商原材料短缺的危機。

其二,印度疫情或將迎來暴發高峯期。

更重要的是,有着13.5億人口的印度,該國目前累計確診病例人數已經突破60萬,成為全球第4個確診人數超過60萬的國家。而這還是在印度檢測和疫情追蹤仍然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現有的統計,實際數字究竟有多龐大完全令人不敢想象。

在此情況下,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主任蘭迪普·古萊里亞預計,印度的疫情高峯可能在七月份出現;鑑於醫療條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印度疫情的大規模暴發嚴重程度將超過美國。因而,印度更加需要製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藥品來保證基本的醫療服務,從而控制疫情的蔓延。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用於生產新冠有效藥——羥氯喹90%的原料藥就直接來自中國。基於印度市場的強勁需求,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抗疫原料藥硫酸羥氯喹出口就呈逆勢增長,已超過去年全年100噸的水平。

其三,印度經濟復甦挑戰巨大,關鍵支柱不能倒。

作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基地之一,印度經濟的關鍵支柱之一就是製藥業,2019財年印度仿製藥出口總額就高達191億美元。為了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疫情之前,印度醫藥部還制定了“製藥願景2020”,旨在讓印度成為全球藥物研發的主要中心,並助力印度早日實現“5萬億美元經濟體”之夢。

只是骨感的現實給了印度當頭一棒。雖然該國已經逐步放鬆封鎖規定,以促進經濟活動,但也不太可能阻止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萎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印度經濟將下降4.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國經濟恢復提速的前提下,我國仿製藥市場也迎來了蓬勃發展,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測算,2020年我國仿製藥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將達到14116億元。

而印度仿製藥巨頭也早已捕捉到這個商機,紛紛加速佈局中國市場,例如,去年印度西普拉就跨出了重要一步,與中國企業合資建廠;印度瑞迪博士研發的仿製藥也獲得中國8個省份的供應權等等。從印度經濟增長動力來源的角度看,為了提振舉步維艱的經濟,扭轉經濟持續下滑的危局,印度果真捨得中國的萬億醫藥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