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理想,攜程的歸程,中概股去留之間的從容
7月30日,80後創業者李想的理想汽車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開盤後股價一路上揚,盤中市值一度超越蔚來汽車。投資者再睹中國“造車新勢力”風采。
此前幾天,房屋租賃交易服務平台貝殼找房向美國紐交所遞交IPO申請。此外,市場上也有小鵬汽車、陸金所等即將赴美上市的消息。
與此同時,市場傳聞稱在線票務服務商攜程網計劃從美股退市,中概股“迴歸”的話題牽動着投資者的神經。今年以來,同為中概股的網易和京東已經在香港交易所實現二次上市。
有人“星夜赴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在如是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看來,“這種雙向流動恰恰體現了企業的市場化選擇”。
那麼,曾經遠赴重洋去“趕考”的中概股,為什麼此時此刻想“歸故里”?
情緒變化
“其實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浪潮從2010年、2011年那會兒就開始了,2015年、2016年達到高峯,那時候主要是一些市場份額比較大的科技類型互聯網公司,後來明顯減少,現在又多起來了。”歐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勤説。
張勤持有美國律師牌照,主要從事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法律服務,2012年至今參與主導超過20箇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案例。他明顯感到今年以來諮詢退市的客户又多起來了。
據張勤判斷,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往後會越來越多,預計持續1-2年。
如果説中概股的這一波“迴歸潮”始於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話,那麼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恐怕是今年4月爆出的瑞幸咖啡造假醜聞。
瑞幸醜聞曝光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聲明,提醒新興市場財務報告及信息披露質量的風險。很快,5月19日,納斯達克宣佈提高上市門檻,將融資最低規模提至2500萬美元。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簡稱“法案”)。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法案以及美國國會有關人士的言論看,該法案的一些條文內容直接針對中國,而非基於證券監管的專業考慮,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
這一系列的操作,讓中概股公司有“山雨欲來”之感。
網易在公告裏稱,法案如果由美國眾議院通過及經美國總統簽署,網易的美國存託憑證市場價格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若網易未能及時滿足法案要求,可能會被納斯達克除牌。
美國在線券商盈透證券5月份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15億美元市值以下的中概股將跌到0,有近200只中概股可能受到影響,佔中概股數量的78%。從測試結果來看,當時美國投資者對大部分中概股都不太看好。
“投資者的情緒”,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用這個詞來形容瑞幸事件帶來的影響,“如果美國的投資者對中概股不買賬,不看好,公司股價就會跌,估值持續低迷會刺激中概股迴歸的節奏。”張曉燕説。
估值低迷是中概股的長期之“痛”。以2019 年為例,2019 年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共 33 只,其中 25 只股票破發,最大跌幅79.1%;僅 12 只在上市一個月後股價高於開盤價。
“上市公司一般不會因為誰説了什麼就去退市,而是看會帶來什麼實質影響,比如做空機構的指責導致股票流動性降低,或者確實看到有監管措施出台,他們會找專業諮詢機構做可能性判斷,然後才會有一個選擇,停止掛牌或私有化退市。”張勤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無論哪一波“迴歸潮”,本質上的驅動力是一致的。
“企業真正關心的是股東的認可,流動性是否足夠高,股東訴訟是否有上升趨勢,做空機構行動是否日趨密切,監管方是否嚴格等等,因為上市公司的目的是給股東賺取回報。不會帶來實質性影響的話,它只是一句話而已。”張勤説。
制度變革
事情正在悄然變化。
2015年中概股迴歸之路重重遇阻,近五年來,無論是港交所還是A股市場的基礎設施都已發生了很多變化,為中概股迴歸做好了準備。
瑞幸醜聞曝出後,一家中概股公司內部曾就回歸問題進行過討論,暫時沒有計劃。這家公司的一位不願具名的經理對中國財富客户端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現在的市值達不到回港股上市的硬性標準,而回A股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同類公司還沒有在A股上市的先例。”
這位經理人員所説的“港股標準”,即港交所2018年4月改革後的主板上市規則。那次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為港交所25年來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
“那次改革主要新增了三個章節來吸引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在港上市。”香港交易所發言人向中國財富客户端介紹,18A章節主要針對尚未有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8A章節主要針對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19C章節主要針對二次上市,去掉了中概股公司來香港二次上市不應該有的壁壘,為中概股“回家”敞開了大門。
自1993年開始接納內地企業上市的港交所,一直是內地企業境外融資首選。上述發言人表示,過去兩年,自上市新規生效以來,港交所已經成為內地新經濟公司上市的首選目的地之一,新經濟公司融資額佔同期香港整個新股市場逾50%,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市值目前已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17%。
“作為面向全球的國際交易所,我們希望能給企業更多選擇,尤其是很多企業有一些境外發展或者境外籌資的需求,希望通過香港走向國際資本市場。”上述發言人説。港交所正在努力轉型成為“內地投資者的首選國際目標市場、國際投資者首選的中國市場”。
從中概股全球分佈來看,美國市場佔比超過60%。而在美國上市的200多隻中概股中,除去阿里、京東、網易、百濟神州等已經在香港上市外,還有大約30多家符合港交所上市要求。
港交所上市新規要求,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時,市值至少為400億港元,或市值至少為100億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入達10億港元。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大市值企業先回歸。”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中國財富客户端表示,雖然頭部企業數量佔比小,但示範意義大。
大幕拉開
2019年7月22日,上交所科創板開板交易,遠在成都創業的李君與合夥人一合計,決定放棄赴美上市計劃,轉戰科創板。“有科創板了,為什麼還要去美國上市?我覺得科創板很適合我們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李君他們將趕上註冊制的東風。而今年1月,已有一隻同股不同權的雲計算公司股票登陸科創板。
在港交所醖釀IPO改革新政之時,A股市場也拉開了改革大幕。五年來,推動紅籌企業境內上市、推出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不斷突破制度藩籬。
“我認為不管是回港股還是A股,迴歸的通道都已經修好。”董登新認為,2020年註定是中概股迴歸元年。
在200多家美股中概股中,市值在50億美元以上的有30多家,市值在10億美元到50億美元之間的有31家,市值小於10億美元的企業最多,有170家。“不管是巨無霸還是中小企業,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市場,除了主板,還有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港交所也有創業板。”董登新説。
2012年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手遊,市值在10億美元左右,2015年6月宣佈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選擇借殼登陸新三板,目前是新三版創新層企業英雄互娛。從2016年3月起,英雄互娛的關注度逐漸攀升,持續多月排行新三板個股關注度前十位。
“通道已經修好”是受訪者們的共識,但也有專家指出,改革之路道阻且長,A股市場還需快馬加鞭。“監管還要更規範、更透明、更陽光、更國際化。”管清友説。
經濟學家宋清輝提醒,順利迴歸的中概股,並不代表都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投資者要理性判斷。中概股也要正視自身,實力不強的話,即使迴歸A股也不會得到追捧。
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佈,啓動在上交所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巨無霸一樣的螞蟻集團首發上市,不必再遠涉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