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證券:牛市中為什麼很多人反而虧錢了?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這一週,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説都不好過。
A股和美股雙雙出現調整——納斯達克在上週觸及12074的高點後,三個交易日大跌超過10%,引領本輪上漲的科技股紛紛回調,特斯拉暴跌21%,蘋果、亞馬遜、臉書跌幅超過4%;上證綜指在本週前四個交易日中下跌3.59%,“中國版納斯達克”創業板指則重挫9.12%,前期強勢股和創業板低價股均成為下跌重災區。
在各種基金吧、論壇中,“虧本”、“要不要跑”開始成為熱詞,小編身邊多個朋友表示要刪除股票、基金App,甚至有公募基金因為連續下跌幅度過大而登上微博熱搜……
9月9日大跌之後,相比2019年底,上證綜指依然有6.7%的漲幅,創業板指漲幅更是超過40%,【大漲過後,為什麼反而很多人是不賺錢的?】
回顧2015:85%家庭反而虧損
7月初,市場如火如荼。清華、復旦幾位學者卻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Role of Bubbles and Crashes》(中國股市的財富轉移:從泡沫到破滅),揭露了一個較為殘忍的事實:在2014-2015年“大牛市”期間,股票市場頂端0.5%的家庭獲得了收益,而底層85%的家庭卻損失慘重,高達2500億人民幣。
這篇文章描繪了牛市中散户的兩種真實生態:
1、散户更熱衷於頻繁交易
文章主要將投資者分為三類:家庭(散户),機構,和企業賬户,在分析來自上海證券交易近4000萬賬户的詳細持有量和交易記錄之後,發現散户貢獻了市場上絕大部分交易量。
數據來源:An L , Bian J , Lou D , et al.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J]. 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企業投資者持有64%的市場市值,只貢獻不到2%的交易量;機構投資者持有11%的市場市值,同時貢獻了12%的交易量;家庭投資者持有25%的市場市值,卻貢獻了近90%的交易量。我們都知道散户熱衷交易,但真實數據恐怕更出乎意料。
2、小賬户更傾向於追漲殺跌
文章進一步將家庭賬户分類,劃分為以下4個羣體:市值低於50萬 (WG1)、市值50~300萬(WG2),市值300~1000萬(WG3),市值超過1000萬(WG4)。4個羣體的市值比例和交易量佔比相對均衡,但從數量上來看,50萬以下資金的賬户數量佔比高達85% ,而1000萬資金以上的賬户只佔0.5%。
數據來源:An L , Bian J , Lou D , et al.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J]. 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投資收益統計區間:2014.6-2015.12
在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間,上證綜指從2026點衝高至5178點,最終回落到3539點,累計漲幅高達75%,但85%的小賬户虧損了2500億元,絕大部分最終流入0.5%的頂層賬户。
從資金流向來看,在牛市早期啓動階段,0.5%的大賬户積極地進入股票市場,而85%的小賬户卻在忙着降低倉位。而牛市頂點過後,大資金迅速離場,而小賬户則開始接盤。
數據來源:An L , Bian J , Lou D , et al.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J]. 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樹立合理的投資預期
追漲殺跌、高頻交易的交易陋習人盡皆知,但一旦到了實際操作中,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聰明如牛頓也無法避免,前期小賺一筆嚐到甜頭之後,在市場狂熱期把全部身家砸進南海公司的巨大泡沫裏,賠了個精光。
通常人們把這一點歸結為“人性的貪婪”,從更深入的角度來看,貪婪源於對收益的錯誤預期。
【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權益資產取得什麼樣的年化收益率是相對合理的?】
巴菲特:年化19.7%。
根據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報等公開信息,巴菲特在63年的投資生涯中取得了86000多倍的回報,對應的年化收益率為19.7%。從年度收益率來看,巴菲特沒有任何一年的收益率是超過100%的,巨大的長期受益並非來自短期爆發,而是通過複利的效應實現了巨大的回報。
中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年化15.23%。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到2020年8月31日指數已經上漲到10752點,期間年化收益率為15.23%。從年度表現來看,除了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出現100%以上的年度收益之外,此後的年度盈虧逐漸收斂,近兩年的連續表現已經不俗,從歷年表現來看,目前更是應當降低預期。
數據來源:wind,2020年數據截止8月31日
然而,投資者的預期往往隨着市場的漲跌而同向變化,就像在今年7月市場熱度極高時,抱着極高的預期入場,又或是在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恐慌離場,在這兩種預期下,市場都令人“失望”。
如果做不到在市場冷清時入場、火熱時離場,不如保持在場,放平心態,享受長期複利帶來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