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6月10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中德作為全方位戰略伙伴,在疫情發生以來,兩國抗疫合作實,效果好,成果豐,為全球抗疫發揮了正能量。
吳懇指出,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三次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即將舉行視頻會晤。“可以説,在疫情背景下,中德高層交往對雙邊關係和國際合作的引領推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中德多層面攜手戰疫成果豐碩
“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唯有攜手努力,才能戰而勝之。”吳懇表示,中德是全方位戰略伙伴,疫情發生以來,兩國抗疫合作實,效果好,成果豐,為全球抗疫發揮了正能量。
具體而言,吳懇指出:在政府和官方層面,雙方相互鼎力支持。德國政府兩次向中方捐助物資。中國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等也向德方提供大量捐贈,我們還為德方在華官方採購提供便利,每天有成噸防疫物資通過“空中橋樑”從中國運送到德國。
在科研和醫療專業層面,雙方深入交流合作。兩國醫療衞生專家多次視頻連線,交流抗疫經驗。2月中旬,德國專家還隨世衞組織專家組赴華實地考察。在藥物和疫苗研發等方面,中德也開展了務實合作並取得積極進展。
在社會和民間層面,雙方不斷深化友好互信。德國杜伊斯堡市和中國武漢市是兩國間最早的一對友好城市。疫情發生後,杜伊斯堡市率先支持武漢,提供捐助。大量德國民眾也以不同方式和途徑“力挺中國”。在德國疫情吃緊的時候,不少中資機構、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旅德華僑華人也積極向德方提供捐贈和幫助,一些醫學專業的中國留學生還投身德國抗疫一線,湧現出許多中德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在國際和多邊層面,雙方加強緊密協調。在今年5月召開的世衞大會上,中德都強調支持世衞組織加強在全球抗疫中的領導和協調作用,提振國際社會信心。兩國都關注非洲疫情,將在充分尊重非洲意願基礎上,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支持非洲早日戰勝病毒。
“當前,中德兩國經濟社會運行都逐步恢復正常,雙方都致力於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吳懇表示,在全球大面積斷航停航情況下,中歐班列已成為中德間重要的貨物運輸和抗疫物資大通道。僅4月份,中歐間就開行979趟班列,同比增幅達到46%。5月底,中國在歐洲率先同德國開啓“快捷通道”,為兩國復工復產和恢復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我們願與德方共同創造和把握機遇,不斷開創新合作、新成果。”
高層交往引領推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吳懇指出,高層交往對深化兩國政治互信、推動互利合作、維護國際和平發展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年初以來,中德兩國領導人通過電話、視頻和信函等多種方式,保持着密切溝通,表達對彼此抗擊疫情的支持,推動兩國疫情防控、疫苗研發和復工復產等各領域務實合作,並就中德、中歐重大政治議程溝通協調,體現了雙方高度政治互信。兩國領導人還共同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峯會、世界衞生大會和全球疫苗峯會,發出同舟共濟、團結抗疫的聲音,推動衞生健康領域全球治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三次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即將舉行視頻會晤。可以説,在疫情背景下,中德高層交往對雙邊關係和國際合作的引領推動作用進一步凸顯。”針對中歐今年原定的重大外交議程受到疫情影響,吳懇強調,疫情也更加彰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中國與歐盟都是國際上的重要力量,在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加強中歐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脱鈎”既不理智、也不現實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產業鏈、供應鏈的“脱鈎論”“轉移論”等消極論調在國際輿論場甚囂塵上。德國部分政治經濟界人士也呼籲,德國和歐洲應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對此,吳懇認為,中德兩國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和投資對象國,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早已深度聯接,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共同體,“‘脱鈎’做法既不理智、也不現實”。
“兩國均為全球化的支持者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受益者,應共同防止疫情引發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吳懇表示,期待德方能把握中國市場準入持續拓寬的機遇,把握中國消費市場率先復甦的機遇,把握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機遇,把握在新領域開展未來合作的機遇。“兩國經濟聯繫將在‘後疫情時代’更加緊密、創新和多元。”(完)